Quantcast
Channel: 猛烈南瓜在飯桌
Viewing all 18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墨爾本:走進Footscray只為一碗雞牛河@Pho Chu The

$
0
0


在墨爾本最後一天,下午專程從市中心,乘坐巴士到Footscray,目的只為一碗Pho。

月前在澳門朋友M的Facebook見到,他大力推薦這間名叫Pho Chu The,主打雞牛粉的越南餐廳;最後他更說不枉駕車過來。

我在他的帖子上留名,他叮囑我,到時記得吃兩碗細份量,試多一點。

下午接近四點來到,客人只得三數個,只賣雞牛河粉,小吃也沒有,當我點餐的時候,忘記了澳門朋友的忠告。




就要一碗普通份量的特別雞牛粉,$14澳幣,落單後恍然大悟,我應該要一碗細雞牛粉,一碗牛鞭才對。



舉手不回,沒有太多客人,上菜自然快,芽菜香草連隨上,當然不忘是拉差。



其湯底充斥著牛骨熬製出來的香醇,雞骨給予的香甜,整體味道芳香而鮮甜,結尾醇厚;配料大堆頭,牛肉、牛腩、牛柏葉;雞的代表有雞肉、雞腎、雞肝,嫩滑的牛肉味濃,牛腩鬆軟,牛柏葉爽脆,若轉換成黑柏葉的話,那就不得了。



雞肝粉嫩甘香,是最美味的一環,我不止一次說今時今日雞肝難求(當然我講喺香港),金錢雞,沒有雞肝不行,懷舊但邪惡到極點的風味;燒珍肝,並非間間燒臘舖也有供應,灣仔再興近年比人X 到撻皮,然而,它們的珍肝仍是我所愛;有時候在老派酒家吃鹽焗雞,雞雜緊隨其後,揀著雞肝,像小孩一樣地頑皮,完全不顧餐桌禮儀,拿拿臨放入口,喜不自勝。



最後連芽菜香草也吃得乾乾淨淨,一滴湯汁也不剩,你問我這碗是否出色的Pho?我會答:是。

你問我這碗是否人生中吃過最好的Pho?我會答:否。

最好的一碗,那段美好回憶,早已留在巴黎的Le Lotus

Pho Chu The:92 Hopkins St,Footscray VIC 3011




興發麵家:重新認識

$
0
0


長沙灣保安道的興發麵家,記不起第一次去是何年何月,當時我還住在發祥街,就讀的中學在蘇屋邨,這間麵店的位置,就在我上學的路途上,久不久都會來吃碗麵。

搬走之後,廿多年來,偶然路過該十年如一日的麵店,始終沒有停下來;這晚空著肚走到過來,再沒有藉口與它擦肩而過。

以前我吃過甚麼?大約是餃子吧,其招牌豬扒呢?我真的不記得。




很喜歡九龍城街市的樂園,其炸豬扒一向是我首選,酥脆而通透的金黃外衣之下,豬扒肉質鬆軟味道香甜,配以沙嗲牛肉加雪菜通粉,經得起時間的組合,吃了十多年了。

跑馬夜的興發,電視播著賽馬實況,每個客人低著頭吃麵,只得我望住部電視機。

一份豬扒麵,$27,2019年的物價,很便宜了;當年賣十元八塊,但那時的物價,又不能同日而語;我中學年代光顧之時,每個月只得$300零用錢。



豬扒與湯麵分開上,薄身,是興發的一大特色,外面的食店,尤其是比較平民化的食店,經常將食材的份量放大,標榜大件夾抵食;刺身要厚切,牛扒要厚切,豬扒要厚切;這裡卻反道而行,以薄身掛帥,炸得金黃的豬扒,扁平得有點像Schnitzel。



到底怎樣才能夠把豬扒弄到如此地薄?很簡單,用鎚仔打扁,肉質的纖維瓦解,吃起來更感鬆軟;切成一條條,無須自己切,酥脆的外層包著鬆化的豬扒,醃料的香氣與肉香紛陳,與樂園的炸豬扒各有千秋,不分軒輊。



麵條,就真的只是配角,湯底味道平平。

對面的蘇屋邨,經過重建後面目全非,然而,這間麵店好像活在某個年代,記載著不少街坊的回憶,成長的印記。



仍未令我記起,到底以前有沒有吃過這裡的豬扒,像參與母校的舊生聚會,有陌生面孔見到我,並說得出我的中文全名,但我沒有決心去忘記,一樣記不起;也許是隔離班,曾經一起打過波的同學;也許是曾經參加過男童軍的同學?

就當是重新認識,舊同學,與豬扒,混為一談,比件豬扒我。

興發麵家:長沙灣保安道337號地下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KALE:中環小巷的羽衣甘藍

$
0
0


數年前,有一位二十出頭的女生,仍是大學生的時候,在咖啡館做兼職,去到畢業時已儲起一筆錢;她沒有找工作,而是選擇創業,與她的另一半,在上環商廈開設食店,名字叫KALE,即是羽衣甘藍;年前遷往中環現址至今,身處利源西街的小巷,惹來不少在中環上班,尤其是追求健康的一族上門。

掛上羽衣甘藍之名,令到有不少人覺得這間是素食店,其實也不盡然,餐牌上亦有不少肉類選擇,例如吞拿魚、蟹肉、雞肉,謝絕紅肉,感覺更有營。



這裡你不會找到汽水,堅持有營到底,Sunrise自家製酸柑蜜,用上一隻名叫Calamansi的桔,與檸檬、紅莓乾混合而成,味道帶著桔的清甜與微酸,既健康亦開胃。($42)



自選沙律(細:$65,大:$85),可以從羽衣甘藍、紅菜頭、藜麥、烤雜菜,還有每星期更換款式的精選沙律任選,組合自己心水沙律;如果想多一點肉的話,印第安雞肉自選沙律(細:$88,大:$108),與及蟹肉自選沙律(細:$98,大:$118),前者的沒有多餘脂肪的雞肉,充滿香料的惹味,後者的一絲絲鮮甜蟹肉,各有各捧場客。招牌的羽衣甘藍固然是主角,紅菜頭粒粒夠件頭,入口爽甜自然,烤雜菜如茄子、南瓜亦不賴;藜麥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減肥恩物,這一點無須多講吧。



熱食方面,蟹肉的配角,由沙律換成糙米($108,可配一款自選沙律),這裡用的是柬埔寨有機公平貿易糙米;近年牛油果在食店的能見度極高,走健康路線的,實在不可或缺的食材;豆腐牛油果黃薑椰菜花飯($108,可配一款之選沙律),厚切的牛油果與豆腐,配以加入黃薑的椰菜花粒同吃,因質感似米飯而稱之;論外表與味道,有點點中東風情,但沒有其濃烈得要命的味道,相對較為輕盈。



兩個迷你漢堡配薯條($118,可轉蕃薯條或香蕉脆條),既然沒有紅肉就自然沒有漢堡扒,以雙層豆腐配芝士醬,或鷹咀豆蓉餅配甘藍香草醬與車厘茄,作為迷你漢堡的主角,味道與質感皆豐富,豆腐加芝士亦能做到吃漢堡扒的感覺,而鷹咀豆蓉的軟滑,再以香草醬與車厘茄來作個平衡,降低了其膩感,個人比較偏愛炸香蕉脆條,清甜而不太油膩。



包含了牛油果、豆腐、鷹咀豆蓉、香蒜醬與沙律的有機麥捲餅($88),是方便快捷之選,無須用刀叉就地正法。



如果你自己有餐盒的話,希望你能夠善用,它們鼓勵BYOB(Bring your own box),一個以再造紙製成的外賣餐盒,成本可不低也。



原文: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3%BD%E5%B8%82%E9%BB%9E%E8%A9%95-%E4%B8%AD%E7%92%B0%E5%B0%8F%E5%B7%B7%E7%9A%84%E7%BE%BD%E8%A1%A3%E7%94%98%E8%97%8D-kale

KALE

中環利源西街26號地舖

電話:2511 1777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墨爾本:心思思就想食@Nando's

$
0
0


在墨爾本長大的友人KH,自稱曾經吃過Nando's超過一千次!

有數得計,當你每天都吃,一天一次,不出三年就可達成這個創舉;攤長來計,住上超過二十年,每年50次已經達標,這個應該不難。

晚上沒有計劃,索性換上跑步裝束,跟著Google map去跑,兜足十公里,按停手上的Garmin,慢行回到Southern Cross站,經過見到有間Nando's。

我好不爭氣進了去,明知吃罷一餐烤雞,本利歸還有突。

畢竟超過一年沒有吃,總是心癢癢,慾望戰勝了理智。




事後孔明,之前我對友人的豪情壯舉,還抱著懷疑的態度,吃過之後明白了。

墨爾本Nando's的烤雞水準,的確好過我在英國到訪過任何一間,吉隆坡的,更不用說。

點菜的形式與其他海外分店一樣,先記低自己的枱號,後到收銀處點餐。



半隻Peri Peri Chicken,中辣,配菜是我喜歡的coleslaw沙律與烤粟米,例牌拿了數瓶Peri Peri,上演一幕大混醬,這才是Nando's最好玩之處。

雞皮烤得帶焦,散發出燒烤香氣與辣味,雞肉嫩滑之餘,沒想過亦有juicy感,這是完勝英國分店的地方,信不信由你,但我真的相信。




椰菜沙律coleslaw,基本上分別不大,粟米一貫地好吃;可樂只提供瓶裝,並不像英國的自斟自飲。

以前仍抱著一點幻想,Nando's會在香港開店,現在不再奢望甚麼,趁在外地旅遊,久不久吃一餐,如願足矣;應該沒可能打破友人的過千次記錄吧,哈哈。

Nando's在墨爾本,單計金融區有幾間分店,自行Google,紅箭咀一目了然。



台北:數載冀待還心願@鮨十兵衛

$
0
0


整個台灣最難訂枱的日本料理,應該是今年再進一級,成為米芝蓮二星級餐廳的鮨天本,聽說要等一年。

日前與幾位朋友,在飯局上飲大兩杯,帶著酒氣勾手指尾發誓,今個秋天組隊去台北,為了一間很難訂枱的西餐廳,我們人多,反而比較容易訂到。

專程坐個多小時飛機,豈能只此一餐?我提議不如加插一餐Omakase,鮨天本,碰不碰運氣?食友G小姐致電餐廳,長期沒有人聽。

(不如訂定下一年,我們再組團去啦。)

到時我們應該會去另一間,台北的高級壽司店多的是;月前一個人快閃台北,臨急臨忙給我訂到一處Omakase的午餐。著名威士忌酒吧,後院對面的鮨十兵衛,長期放在我的口袋名單,數年前已計劃前往,某次的情況與今次一樣,時間太倉促,訂不到位。

今次卻非常順利,一個星期之前,經whatsapp訂位,我認為最繁忙的星期五午市時段,得到即時確認。






坐在空無一人的壽司吧枱(其實係我最早到),喝杯熱茶,跟師傅交代一下自己的口味,然後。。。就乖乖等食。




每位NT$3000 + 10%的中午Omakase,由質感creamy,鮮香滿載的春魚刺身作先頭部隊,烤螢光魷魚的焦點,始終放在甘香的魷魚膏身上。







師傅三兩下手勢,沒多餘枝節,清脆俐落;用手拿起壽司,輕輕地放入口,用舌頭一推,旋即散落在口裡,醋味恰當沒有喧賓奪主,粒粒分明的米飯,沾上刺身與醋香,連帶肥美到出油的拖羅,質感纖細,酸味平衡的小肌,統統往肚裡送;求100%飽肚的話,不如去吃放題,吃一頓Omakase,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同時亦是一場讓自己心神領會的美味樂章。



北海道馬糞海膽,外形公整,色澤金黃,塗上醬油顯得更亮麗,甘甜油潤的本質夾雜著醬油的鮮,美味是理所當然,只嫌吃不夠,對不起,我太貪心了。



烤得表面全熟,裡面的嫩滑與鮮美悉數保存,加入了青檸汁,添上一份清香,整粒干貝一分為二,這才吃得滋味。




甜蝦擺在較後的時間出場,委實有點摸不著頭腦,也許是師傅的想法;接著了穴子,沾上鰻魚汁的略焦魚皮,鮮嫩的肉質,汁液滲進壽司飯,在舌頭上輕彈淺笑。



南非鮑魚茶碗蒸,與別不同的格調。



前一晚在Longtail才吃過台灣馬頭魚,相隔不到大半天,便能重溫馬頭魚的滋味,筆挺的魚皮,酥脆輕盈;與肥美嫩滑,魚香濃郁的馬頭魚肉,剛柔並重的口感一次過。



最後的散壽司,份量可不少,合法地集結不同材料,三文魚子、青瓜粒、玉子、一些我不太記得的魚生粒,我以迷你魚生飯來形容,大家或會容易明白。




吃過焦糖南瓜布甸,再喝一口熱綠茶,全場仍只得我,與另一位客人,莫非鮨十兵衛的全盛時期已過?當日我所吃過的壽司與刺身,甚至是漬物,水準絕非泛泛;似乎,台北的高級壽司店,競爭較我想像中激烈。

又還了一個心願,期待今個秋季,再訪台北其他高級壽司店。

鮨十兵衛: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23巷5號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SHKB1963:漢堡包本土派

$
0
0


年前的一場時新風暴,兄弟因財而鬩牆,老死不相往還,老二拿了店名在黃埔,重現時新漢堡包;上年老大就在同區的蕪湖街,SAV酒店地下,開設SSHKB1963

誰是誰非,恐怕只有他們才知道,一個話被逼害,一個話時新二字被盜,繼而採取法律行動,場外的人,食花生嘅食花生,而我就比較期待總有一天,能夠再吃它們的漢堡包。




新店環境與舊店天淵之別,沒有以往的污煙障氣,但是餐牌的選擇就少過以前,起碼沒有餐湯供應。



雙層芝士漢堡加隻蛋,再加一份薯條,與一罐可樂,六十多元,本土風味的價值,遠高於美國快餐連鎖;以前就話崇洋,對這些土炮不屑一顧,當長大之後,才發覺這才是好東西。

小學時代,家人買給我的利工民冷衫,我嫌老土,現在卻愛上利工民的金鹿線衫;小學時代很期待吃一餐老麥,現在卻對港式漢堡包愛不惜手。



人怕出名豬怕肥,一出名便走樣,似乎是不少食店的宿命,時新漢堡包的水準,有很多人狠批今非昔比,主角的漢堡扒,味道已走樣;我吃了多年,又覺得變化不大。

軟熟有彈力的麵包,裝載著兩塊鬆軟而帶有嚼頭,還有肉汁的漢堡扒,煎得一般的蛋,夾著芝士與特製的醬汁,香港人才懂的味道;你拿它與外面的gourmet burger相比,根本是橙與蘋果的分別,不能一概而論。



波浪薯條,由細到大都鍾愛,沒有因歲月而改變;可是我已不再留著少年脈膊,隨著一杯可樂,也未能忘懷一切失落。



成年人的世界,是很複雜,你看時新兩兄弟就知。

SHKB1963:紅磡蕪湖街83號逸酒店地下2A-2B號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越之味:紅磡巷仔牛肉粉

$
0
0


在墨爾本短短一個星期,已吃了幾碗pho,雖然我還是喜歡在巴黎吃過的那一碗,但是整體上大致滿意,除了有一間的水準明顯比較遜色之外。

有朋友見狀,叫我快點去越南,我說希望今個夏天成行,畢竟已經拖延了很久。

隨即,她向我提及一間位於紅磡巷仔,賣越南牛肉粉的小店 - 越之味,水準不錯兼價錢相宜。

也有一段時間,未曾在香港吃過一碗稱心滿意的牛河,就聽她的推薦,下班後來到黃埔新邨的小巷內。




只得吧檯,同一時間也未能容納超過十人的小店,餐牌上除了牛肉粉之外,蟹膏蟹肉湯河也是焦點;撈檬、法包、小吃,可謂五臟俱全。



有一款叫做慢煮燒牛肉湯河,$68一碗,為了它,我忘記了生牛河的存在。

賣相的確美觀,與那些走洋人路線,索價過百的東南亞麵食店不遑多讓;四塊呈誘人粉紅的燒牛肉,井然有序地排列,湯羹被河粉壓著不見天;芽菜、香草、葱花、洋葱絲,連同牛肉,差不多把河粉完全遮蓋。



先試一口,散發出很濃烈的牛香,但質感較單薄。



牛肉的質感軟滑,肉味亦不缺,更帶著外層的焦香,可見是有心去做的出品。



所有配料的精華,慢慢地融入湯底,這時候,牛湯的層次隨之增加,加深了其厚度,夾著香草、肉汁的精華,更臻鮮美;數粒紅辣椒,添上刺激感,若我叫的是生牛肉,情況或會變得不一樣,同一個湯,不同的配料,味道會有所不同;此湯底未必是令人一見鍾情,但越喝就越有味道。



另外叫的小吃,蟹膏燒牛肉米卷,厚度適中,若隱若現的米卷,燒牛肉加米粉,理應是正常不過的組合,一加了甘香的蟹膏,頓時發熱發亮,食味大增。



是時候要計劃今個夏天的河內之行,來回機票只須一千多,住宿豐儉由人,使費更便宜得令人發笑,拿兩天假,連同本身的例假,四日三夜。。。

今年可望打破我以往的外遊次數記錄。

越之味:紅磡黃埔德民街29號德民大廈D3地舖

金碧酒家:約定

$
0
0


今年第一個星期日,與一眾威友在彩虹邨的金碧酒家,圍埋飲威食蛇羹,相隔四個月,好幾位窮L朋友提議去金碧食餐飯,我當然放低$1跟機,難得自己不用上身,坐享其成,哈哈!

以前我在此搞局,一開就四,五圍,左顧右盼難以專心,感謝K小姐的安排,又要先付訂金又要預先寫菜,訂了一張八人枱,我最先到達,把守櫃枱的負責人,遙指沒有人的大枱,先行坐下。

(其實頭先我一早到咗,但係老闆娘唔比我入先。)K小姐說。

(係咩?我無嘢呀。)我帶點疑惑。

五女三男的組合,陰盛陽衰,是男是女在如此地方也不應再分,淑女都會變麻甩,可喜的是我這班女性朋友,不會被這般環境嚇怕。




是晚每個出席皆事先張揚,帶備酒品,預料火力應該很猛烈,我一個人帶兩瓶酒,人未齊先偷跳,叫碟椒鹽鮮魷,它們的做法並非薄如蟬翼的黃金外表,而是偏厚的脆皮,香口惹味;鮮魷彈牙,千里昭昭由澳洲帶回來,摩寧頓半島的Sauvignon Blanc,好不澳洲的澳洲酒,喜與此椒鹽鮮魷相見歡。




小炒王是飯店的其中之一個指標,有些會用韭黃,有些會用西芹,各施各法;但一定要有腰果,鮮魷土魷蝦乾,悉隨專便,鑊氣是a must,脆脆地好送酒,我從台灣買回來的威士忌,雖不是我喜歡的艾雷島煙燻泥煤風格,Speyside的雪莉桶甜美,也與小炒王匹配。




有朋友喝過陸羽茶室的白肺湯後,慨嘆回頭太難,全港之佳無人能及,我也是陸羽的支持者,就是喜歡它的濃烈杏汁香,可惜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去;坊間的杏汁白肺湯,沒有前者的重手,杏味較為溫和,像這裡,相對比較多人會接受,香滑的奶白色湯,恰當的杏汁味,滑得彈破的豬肺,只有鮮味沒有異味,處理得好好,平均每人分到兩碗,妙不可言。



錦鹵雲吞並未失傳,不少地方可以找到,但大部份都是搵笨柒之流,只得個酸汁來死充,純粹沽名釣譽,你可以為其辯護:(呢個價,差唔多啦。)



這樣地,令到很多人認定了錦鹵雲吞,就是如此的面貌;真真正正的錦鹵雲吞,除了油麻地美都餐室之外,金碧仍堅持著其面貌;金黃色的炸雲吞包著蝦膠,錦鹵汁裡面有蝦、豬膶等內臟、叉燒、魷魚、青椒、菠蘿等材料,酸酸甜甜而且大堆頭,真材實料之作;我嘗試以食友A先生帶來的Springbank 12yo強桶來配,超友誼關係卻打得火熱。




生菜鴿崧,我特別挑多一點在鴿崧底下的炸米粉,連帶鴿崧放在生菜片卷著來吃,鬆軟香脆兼備;此時候,日本清酒雪得夠凍了,乾杯。




魚腸是整條鯇魚裡面,最難處理的部位,因為藏了很多污物,單是清洗要花一大輪功夫,慶幸還有很多地方,仍會做缽仔焗魚腸,然而,以其來蒸蛋的地方,不多;記得裕民坊未拆時,裡面有間森記,用魚腸來演繹出不少菜式;煎、焗、蒸、灼,總之就做得到,面前的蒸魚腸,火喉適中,蛋身香滑,魚腸甘香不澀,再倒一杯清酒,豪氣干雲。



蜜汁燒鱔球,是金碧的masterpiece,訂枱時不能不預留此一味,否則你後悔,不要揼春。



香甜的蜜汁在熱力之下,剛好掛在烤得焦脆的鱔皮上面,其香甜亦滲進肥大肉厚,爽脆兼帶juicy的鱔肉裡面,一咬,蜜汁的甜,與鱔肉的鮮美齊齊爆發,試過就知是真功夫,食友F小姐的獺祭大吟釀,我曾用來配壽司刺身,當然沒有問題;這晚以它來配蜜汁燒鱔球,一樣無問題。



大大盤鮑魚炆雞,是整晚的終極高潮,當時我們的戰鬥力已經消耗了八八九九,心想:(今次仆街鳥,不過唔緊要,食唔晒打包。)



鮑魚與雞肉堆到成座山,濃甜的醬汁炆得很入味,一個人分得不止一隻飽,再開一瓶Cheatau Simard 1998,法國右岸吹過來的柔和單寧與煙草、皮革、豐富的果香,沒有搶去鮑魚的風頭,一杯酒,一口鮑魚,雖不是甚麼高級吉品鮑,要擺個優雅姿態,用刀叉慢慢地切,再慢慢放入口,保持高貴的餐桌禮儀,旁邊或沒有港姐級數的美女相伴,但是,我更喜歡這晚的大堆頭大塊肉,大杯酒的直率性,與志趣相投的朋友把酒言歡的時光。



開瓶費不收,酒杯最好自己帶,飯店沒有冰塊,要去附近超市買,膠桶當冰桶;切餅也不收費,適逢K小姐生日之喜,飯局尾聲吹蠟燭,喜氣洋洋。



不知是誰說起,台北的米芝蓮餐廳,可能是我,可能是其他朋友?有人提議:(不如組隊去台北,食一餐當地米芝蓮星級餐廳?)

結果一呼百應。

我還認識個個飲大咗,隨口噏便算,回到家,沖完涼,看看Whatsapp group的對話,有四位朋友已經訂了來回台北機票!講得出真的做得到。

(咁快訂機票,到時如果訂唔到心水餐廳,點算?)

(咁訂第二間!)

我們的約定,今年九月,兩日一夜台北快閃之行。

金碧酒家:彩虹彩虹村金碧樓22 號地下


墨爾本:克林頓話要食兩碗@湄江牛河屋 Mekong Vietnamese Restaurant

$
0
0


在墨爾本的一個星期,到訪過湄江牛河屋兩次。

到埗第一天的晚上,參加Whisky Live Melbourne,當然飲了不少威士忌,雖然其規模遠不及英國,新加坡,台北,甚麼香港,但亦有一點驚喜,澳洲威士忌文化漸趨成熟,其出產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已非吳下阿蒙,遲一點我會在雜誌專欄,分享這次的所見所聞。

乘坐輕鐵回到市中心,時為晚上十點多,去到唐人街附近下車找點吃,各式食肆依然燈火香盛;我的目標很明確,就只是一碗Pho,湄江牛河屋,已放進的口袋名單內。






餐廳貼滿名人到訪的照片;外面玻璃黃色的告示寫著:克林頓可以吃到兩碗,你呢?



臨近關門的時段,食客疏落,對著侍應隨口而出:(唔該一碗細嘅生牛河,加牛骨髓。)當然我是說英文。



生牛河很快便上枱,牛肉仍保持raw的狀態,芽菜另上,帶著牛骨的香醇,湯底的甜味,我想是由雞肉賦予,沒有太過強烈的個性,香甜清鮮而不濁,相對較為溫和,但並不是很單薄的層次,有頭又有尾,生牛肉的肉汁與湯底融和之後,味道變得更豐厚。





牛肉嫩滑無渣,滑溜的牛骨髓,最佳的配角,香港的越南牛肉粉,好像未見過有牛骨髓的出現;瘋狂地加芽菜,夾著與香草,河粉一併放入口,連帶湯汁,吃得乾乾淨淨。



相隔兩天,當晚是英超煞科日,墨爾本快英國九小時,零時才開波,晚上九點多,到Grand Hyatt對面的酒吧,觀看英甲附加賽;BarTender見我身穿愛華頓球衣,對我說酒吧只播放利物浦對狼隊,與白禮頓對曼城。





當查爾頓領先2:0之時便動身離開,再次來到湄江牛河屋,吃個late dinner;轉個口味,雞牛大雜會,牛肉、牛柏葉、牛丸、牛筋、雞肉、雞肝、最討喜始終是膽固醇超標之物:雞肝,畢竟我是重口味之友,粉嫩甘香之味,值得珍而重之;牛筋爽口兼充滿膠質,一碗粉滿足多個願望,最啱我這類花心之人。



總算與克林頓看齊,吃了兩碗,不過分兩次。

湄江牛河屋:241 Swanston Street, Melbourne 3000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Pici(中環):即慶午餐

$
0
0


端午節前一天,友人KL問我有沒有空,相約午餐,我在公眾假期放假的日子,特別清閒,當然沒有問題。

既然那麼即慶,我提議了數間港島區的餐廳,大多是不設訂位,最終選了中環PMQ隔離的Pici;兩年前在灣仔進教圍開業,走輕鬆路線的pasta bar,因價格相宜兼出品有水準,在短時間走紅,成為了熱店,今天,已經連開數間分店;尖沙咀、沙田、荔枝角,與及這篇文章所介紹的中環店。





三十多度的高溫,從蓮香樓行上去,就當是一課小小的鍛鍊;假期的中午十二時一刻,餐廳差不多坐滿客人,幸好在吧枱位置,仍有兩個位,安頓好一切,看看餐牌,每位$290的早午餐brunch menu,兩個人共享兩道頭盤,三道意粉,兩道甜品,更每人送一杯prosecco,還想甚麼?



熱到出煙,先喝杯prosecco,降一降火。



Nodini,車厘茄、茄子煮成的茄醬,酸甜適中、映照軟滑的mozzarella,再以松子仁增添了脆脆地之感,挺不俗的頭盤。



Homemade Meatballs,開放式廚房一目了然,廚師忙於製造肉丸,不斷地搓,加蛋,再搓;復古蕃茄是當今潮流,原汁原味無基因突變,做成蕃茄醬,配上鬆軟,肉味濃的肉丸,灑上巴馬臣芝士,簡樸沒花巧,老老實實的美味。



三道意粉,各有不同,焗千層麵香噴噴,濃郁的肉香與醬汁的酸甜,鹹香的芝士並存,軟滑的麵皮,集合了三家之長。



Girasoli,煙韌的麵皮包著蛋黃,一切之下,流出香甜的汁液,混合了parmigiano芝士,與porcini的菌香,味道層次感複雜,卻互相扶持著,芝士中和了蛋汁,菌香像香水,略噴少許,吸引力大增,論滿足感不下於千層麵。



黑漆漆的Black Ink Agnolotti,加入墨汁的餅皮,包著一絲絲的鹽焗鱈魚肉,清新的檸檬牛油汁,配以帶有鹹味的鱈魚,恰當的平衡。



甜品一人揀一個,夏日炎炎,吃個Panna Cotta實無死。

平均每人$300,不計酒水,不收加一服務費,是大部份人都可以負擔的價錢;意粉是自家製,水準不錯,能夠在兩年內極速擴充,總有其道理。


這年來去過幾間pasta bar,與Pici一樣,走平價路線,倫敦Carnaby Street的Pastio,12.5鎊一碟紅蝦意粉,物有所值;上個月在墨爾本,到過一間被譽為城中最佳的pasta bar,日內將會撰文介紹。

Pici Central:中環鴨巴甸街24 - 26號


六.九,BEYOND,1989,預言,今日香港

$
0
0


上星期日,六月九,我早上如常地上班,收到瓜母電話,說今晚到我家煮飯,煎牛仔骨,煎大蝦,一年都唔知食唔食到兩餐住家飯。

酒櫃有瓶平平地的法國隆河Syrah,配黑椒牛仔骨實無死,但即開即飲,明顯好生硬;瓜弟吃了很多煎大蝦,而我就包辦了大半煎牛仔骨,好送酒嘛。

吃了兩碗飯,即刻去沖個涼,我說要出去,瓜母問我去邊。

(去遊行呀!)我老實地答。

瓜母聽罷,問我去嚟做乜,話我人云亦云,我只簡單去解釋:(唔行唔得!)

我都四張幾,不再是十八廿二,瓜母當然奈我唔何,出門口前,她還給我一瓶自己煲的涼茶,叫我一邊行一邊飲。

晚上七點多,我從灣仔加入,九點多,到達政總,待民陣公佈了遊行人數為103萬後,步行到灣仔坐巴士回家,始終我明天要上班,背著太多包袱,恕未能與年青人一同留守,實在抱歉。



回到家,再喝剩下半瓶的Syrah,經過兩個多小時之後,果味漸趨香甜,而酒身亦柔和了不少;打開CD機,拿張BEYOND在三十年前,剛好是六四之後一個推出的大碟,以前憑音樂去控訴,三十年後,歌詞的內容,卻一一應驗在今天的香港。

//有些人,選擇身體力行,去抵抗社會的種種不公義,有些人,選擇沉醉在這金色璀璨又一天,你在地下抗爭,聲嘶力竭大叫某某下台,我在高高在上的酒店餐廳裡面,品嚐龍蝦生蠔飲香檳,誰會在意身邊一切是瘋癲;以前香港的黃金歲月,我們曾是擁有,曾在午夜沉醉,一切多麼的美好;可惜自從1997年7月之後,一切已往矣,逝去日子,回望已是多麼遠。

近年政府統治漸趨獨裁,用盡方法去打壓異己,總有位去入你,宣誓玩嘢?DQ你,主張自決,DQ你;淘空庫房去作大白象基建,明日大嶼根本是fucking bullshit;每日放150個單程証落嚟,拖低晒生活質素,品味,大媽在公園跳老舞,勾引阿伯一百幾十,妳就賺錢,阿伯就馬上風;打尖插隊排公屋,真正有需要者卻上樓無期,幸運地上樓,分配去飲鉛水的屋邨,還要與那些入鄉但唔隨俗的大陸人為鄰。

面對著如此越來越無理的荒謬社會,我夠想去逃避,但始終過不到自己的心理關口,每天上網看到接二連三的新聞,難平人憤怒。

瓜母,原諒我今天,生果都未食就要出門口,因為有些事一定要做,走到去政總添美道,面前的警察,有如一道黑色迷牆,像要將一切都變灰;六月天的天氣像火般的高溫,燒滾了一百萬人;這刻,想起好友小寶,今早send message比我,四個字:今天不散。

我很想與你同行,真的,也曾懷念當天深夜,在倫敦某處抱緊你。

最終,一個人走到盡頭,踏著步伐,未必能夠闖出新領域,如果,是一百萬人呢?

面對著是歪曲的制度,問那方是我家土?無須多講,香港,我真的愛你。//

希望最後結果像這瓶紅酒一樣,先苦後甜,盼永遠擁有自由。



今晚在政總的朋友,小心。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Trattoria del Pescatore Hong Kong:太平山下之米蘭風情

$
0
0



上年五月進軍香港,來自意大利米蘭的Trattoria del Pescatore Hong Kong,於上環太平山街,為食客帶來充滿薩丁尼亞風味的意大利菜;開業於1976年,創辦人Giuliano Ardu,一直以媽媽的烹調手法,炮製出不少海鮮菜式,贏取不少米蘭人歡心;多年來只此一店,堅持專心一致保持高品質的出品,直至上年香港有心人打動了其芳心,把該米蘭受歡迎的餐廳引入。




開業一年期間,或許沒有其他廣做宣傳的餐廳般光芒四射,但是當你一打開IG,可以找到不少有關該餐廳的美食照片,眼見客人多數是年青,有經濟能力的一群,而能見度最高的,是其招牌菜Spaghetti with Red Prawns;餐廳為了慶祝開業一周年,特別推出由即日起至六月尾,推出由米蘭店設計的週年套餐,價錢為$1400 + 10%二人。(某些菜式需額外收費)



這個二人套餐,由Venetian-style Salt Cod on Chickpeas Cream & Glazed Red Onions開始,鱈魚切成一絲絲,質感纖細嫩滑,帶著由鹽給予的鹹香,與及本身的魚味;鷹咀豆打成忌廉狀,香甜細滑,再以一記紅洋蔥來豐富菜式整體的味道,鹹香酸辛兼而有之。



因地制宜,香港與日本的距離,乘坐飛機大約四小時,米蘭店為香港設計的菜式,或多或少是因應香港的環境;Seared Hokkaido Scallops on Truffle Mash,北海道帶子,大家不會陌生,大廚把帶子兩邊煎香,外表焦香,內裡仍保持著其鮮嫩感,味道是超濃縮的甜,與松露薯蓉同吃,嶄新的配搭。



Seared Grouper on Fennel Cream & Glazed Red Onions,講求火喉的一道菜,煎得龍躉肉的薄薄外皮香脆,而厚身的魚肉,嫩滑不粗糙,魚香滿載;茴香打成忌廉狀,清甜香滑,有如為此香嫩的魚兒,塗上一道清新的lotion。



Sardinian-style Stuffed Whole Squid on Light Parmesan Polenta,原隻魷魚釀入雅支竹,彈牙鮮甜魷魚與雅支竹的清新融匯貫通, 伴以米蘭店的秘方:加入了巴馬臣芝士的玉米蓉,輕柔的鹹香拱照著,帶來不平凡的味覺體驗。





重頭戲意粉二選一,Spaghetti with Clams, Cuttlefish & Italian Olives,採用最新鮮的蜆、魷魚、橄欖,酸甜味自然的醬汁,與al dente的麵條緊扣著,回味不已;另外一道意粉Gnocchetti Sardi Marmilla(+$100 supplement) , Malloreddus外表如蟲蟲,是薩丁尼亞最具代表性的麵條之一,別稱little Sardinian gnocchi;材料有地中海紅蝦,劍魚肉來伴之,煙韌的Malloreddus盡收醬汁與海鮮的靈氣。



甜品環節 (+$100 supplement per dessert),一共有五款選擇,
Poached French Pear in Longan Soup with Korean Red Date Chips,原隻啤梨在冰凍清甜的龍眼湯上,灑上紅棗乾同吃,不分傷春悲秋也感到滋潤無比。



原文: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5%a4%aa%e5%b9%b3%e5%b1%b1%e4%b8%8b%e4%b9%8b-%e7%b1%b3%e8%98%ad%e9%a2%a8%e6%83%85-trattoria-del-pescatore-hong-kong

Trattoria del Pescatore Hong Kong

上環普仁街11號

電話:2559 3339

備註:周年2人套餐($1,400 + 10% ,某些菜式需額外收費)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2019年6月12日,這些食肆正在做甚麼?

$
0
0


一場反送中的示威,再次看清身邊的人真面目。

有些朋友,我一直認為他是和理非非的左膠,原來是敢於走上最前線的勇武者。

有些朋友,我一直認為他不問世事,貪圖享樂,原來也會行出來,大叫反送中。

有些朋友,始終喚不醒,以往經常在社交網站大晒幸福,去那裡吃米芝蓮星級餐廳,這個星期,沉默不語;連講句香港加油,換個頭像,也沒有做。

以上的並非這篇文章的要點,上星期三,本來是惡法二讀的日子,後來發生甚麼事,大家都知,傷了幾十人,不少義士被捕,才換來暫緩的局面;當日除了大批市民召集在政總抗議之外,民間亦發起在二讀當日罷工一天,有不少食肆響應,沒有罷工的,亦會以其他形式去支持。









北角保壘街的Brew Note,是我的本土朋友圈子裡面,其中一間熱捧的咖啡店,去過幾次,為了借個wifi寫文,咖啡水準佳,但我更愛其Lemonade;月前黃耀明在此舉行講座,可惜我要上班。。





尖沙咀金巴利道,揉合了本土與西方風格的漢堡店:嘉寶漢堡,我次次去都吃不到大磨菇漢堡,然而,其漢堡即叫即做,質素甚佳,並非連鎖店之流,價錢較坊間的Gourmet Burger店便宜,加個薯格,加罐汽水,也不用$70。(視乎你食咩漢堡啦)




有段時間,下班後經常到佐敦德成街的Cafe REVOL,飲住咖啡,打開電腦寫文,Latte有兩款豆可揀,通常我都會選擇帶有花香的一款;天氣熱的日子,喝杯Cold Brew,午餐的意粉,典型咖啡館水準。




前港姐冠軍譚小環,五年前在銅鑼灣開設渣哥一九九六,賣港式街頭小吃,雖然有不少人覺得價格略嫌偏高,而且連開分店後水準未能維持,然而,她選擇在這個關鍵時刻,與香港人同舟共濟,所有分店於當日休息一天。






佐敦廟街的咖啡館:Studio Caffeine,與及位於大坑的姊妹店:Second Sip,我另一間經常去的咖啡店:尖沙咀麼地道N1 Coffee,上周三均有參與罷市活動,飲少一日咖啡,唔使死的。





我朋友Grace在牛頭角工業區的29 Coffee,喝過多間的Espresso Tonic,還是覺得這裡最好,或許是我偏心吧。





同樣地,喝少一日啤酒,都係唔使死的,大坑的Second Draft,多款本地精釀啤酒on tap,與及一些創作菜式,例如麻婆豆腐來配Burrata,是城中飲啤酒其中一處好地方。






我喜愛的扒房,大坑Pheromone,七月頭我有一晚包了場,不知道老闆會給我甚麼牛肉?上兩次去,有即炸鹹蛋黃薯條吃,餐湯是咖喱蕃茄湯,絕對稱得上驚喜,每一次去,都很期待。




台灣與香港站在同一陣線,有人打趣地說,林鄭間接為蔡英文助攻,一國兩制,有眼你睇,還要投國民黨一票?



請坐吃甚麼,兩位台灣媽媽都得到不少食客支持,牛肉麵與鹵肉飯,皆帶有很濃烈的台灣味;無錯價錢是貴了一點,畢竟她們的店在中環雲咸街,也不改大家對她們的擁護;上周三她們休息,只是想聲援一下香港人,為自由而戰。








得到米芝蓮推介,銅鑼灣的意大利餐廳Involtini Italian cuisine,主廚Jack曾跟隨過名廚Umberto Bombana,然後自立門戶開設餐廳,不到兩年便成為紅簿仔推介,可謂名師出高徒;我曾在我的報章專欄裡面,兩度介紹該餐廳,紅蝦意粉、黑松露意大利粉、與及上年推出過的Environment of Italy六道菜餐單,全是高水準之作,你實在難以相信,是由100%香港人主理。



最令人感動的是,餐廳義薄雲天,會盡力協助,提供工作機會,給予因參與反送中活動,而被捕的年青人;倘若大家想找個地方,與另一半吃意大利菜慶祝生日/紀念日,價錢又不要太貴的話,識做啦。




我最常去的素食店,觀塘東廣場的Veggle Cafe,雖沒有參與罷市,但是老闆會為義士們,提供食水,食物,與及手機叉電;記得示威當日,我在Facebook專頁,提議每人用$300,去老麥買漢堡包,從天橋掟下去給示威者,未必走到最前線,也希望為他們作後援。




Veggle Cafe老闆見到我個帖,說他可以弄些三文治,支持這班示威者,不過要夜少少;可惜入夜後局勢急轉直下,便打消了念頭。

時窮節乃見,去到危難關頭,大家互相扶持,做好自己的角色,齊心一致,敵愾同仇,向強權說不;以上的食肆,並不是甚麼亂世出英雄,只是對這個惡法的一個表態,一個強烈的控訴。

總會有些無腦藍絲走出來,說這些食肆找藉口,又話要杯葛又盛。

我心裡暗笑一聲:(你幫襯得起五舊水一餐牛扒,六舊水一餐意大利菜,八十蚊一杯啤酒,五十蚊一杯咖啡,先好講嘢啦。)

他日你們光顧以上的食肆,覺得水準不似如期的話,請不要找我悔氣,再去回想一下2019年6月12日,這些食肆為香港做過甚麼?


玩具屋:陰差陽錯飲清酒

$
0
0


聞名已久的玩具屋,卻在沒有準備之下,與文青朋友YH,來此晚飯。

她一直認為,我們當晚會去大坑的扒房,還說會遲到,叫我不用等她,先開始;我聽罷感覺有點不對路,說明這晚並非去扒房,原來,她記錯日子,扒房局是一個月之後。

我:(既然出到嚟,帶妳去一間我想去好耐嘅居酒屋啦。)

以前在九龍城的南國酒處,與玩具屋同系,也是在我的口袋名單內,可惜已結業;這一場誤會,竟造就了我首訪玩具屋。





顧名思義,玩具屋是以日本動漫為主題的居酒屋,像我的七十後,龍珠、男兒當入樽,是我輩的集體回憶;坐在爐端燒吧枱前,YH見到美少女戰士模型,拿起來拍照。

(當年呢套卡通首播果陣,我正值會考,果陣妳應該剛升小學,妳真係識?)我對YH有點疑問。

(點會唔識?)YH答。

(咁妳識唔識首主題曲,呢,飛身到天邊,為這世界一戰。。。)未喝酒,已經興起,哼兩句。

以前經常與她飲啤酒,最近她開始學飲清酒,就叫瓶清酒,兩個人分。

(聽日要早起身,唔飲得咁多。)YH說。




餐牌上的清酒選擇也不少,可以叫單杯,亦可以叫300ml,當然可以叫一瓶,自攜酒品的話,$300開瓶費一支;我想喝的一款剛賣光,侍應向我推薦楯野川純米大吟釀,只要300ml ,YH又喝得不多,而我在前一晚,已經喝了很多酒,點到即止,便好。



前菜螢光魷魚與八爪魚,毫無疑問是用來送酒。



燒明太子,鹹香帶點微辛,我應該叫一杯啤酒來配。



師傅把燒好的串燒,用木槳送上面前,燒露筍又爽又甜,簡單直接地展現其個性,如果嫌味道太過單調,我勸你去食重慶燒好過。



我真的是一名粟米狂人,當然要叫一串燒粟米。



灑上大量蔥花的海膽玉子燒,甘香軟滑,蔥花的香氣,生色不少。



原隻芝士流心大磨菇,一個人獨享,或覺得會重了一點;二人共享,差不多了。



燒煙肉蠔卷配番茄醬,飽滿的日本蠔,被煙肉包著,燒烤產生的熱力,將煙肉的油份逼進juicy鮮甜的生蠔內,再以一記酸甜的茄醬,添上一份清新之外,頓時有減膩之感。



燒雞皮是膽固醇之物,咬一口,香脆油香兩者並存,佐以清酒,很不爽說。



另一款香口之物:燒櫻花蝦餅,酥脆的外衣,蓋著鮮甜彈牙的蝦膠,加上櫻花蝦,鹹鮮惹味兼備。



貌不驚人的墨魚咀七味燒,落單時侍應已經問我:(吃得辣嗎?)

真的辣到飛起!即刻喝清酒降火,旋即喝清光;即刻叫侍應拿兩杯冰水,氣焰逼人,實在非同小可也。



後知後覺,每逢星期三晚九點半後入坐,居酒屋的清酒,一律半價,沒有附帶條件,當然你沒可能淨飲不吃東西,雖然不收雙計。

舉個例,在居酒屋賣六百多元一瓶的大吟釀,半價之後,只貴過外面零售價一百幾十,那就很便宜了,亦為我留下再訪的伏線。

玩具屋:天后銀幕街16號地舖

一個味道一個故事:車仔麵的核心價值

$
0
0


車仔麵,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食過,除非你是初來報到,連廣東話都未識講的新香港人。

平民小食,往往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候,窮則變,變則通的民間智慧衍生而來;推著車仔,賣豬紅、魚蛋等配料,連埋麵條湯汁倒進袋裡,餵飽了不少人,久而久之,成為了香港的代表平民美食,亦成為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小學時期未食過車仔麵,要去到初中才首嚐人生第一碗車仔麵,那時住在長沙灣,元州邨外面有一間車仔麵,是我當年常去的食店之一。

$1一個麵餅,配料每款$1起,一個$5,已經吃得你飽,好不好吃?以當時我的標準來說,舌頭未開發,加上是新事物,魚蛋豬紅豬皮蘿蔔大雜會,粗麵幼麵油麵任君選擇,腩汁定咖喱汁?完全自主無人干涉,形態上覺得自己話得事,好吃之外更感到莫名的快感;加上老豆老母不在旁,吃得立雜也不會換來咦咦哦哦之煩音。

一直光顧此麵店,直至到搬家,住在旺角數個月的日子,到過弼街的明記,今天仍健在;那時候無線有套處景喜劇,叫做開心華之里,據聞當時有份參加該劇演出的藝員,在灣仔皇后大道東,開設名叫華之里的車仔麵店,我聞風而至,很記得門口的阿姐,笑面迎人。

這是第一次吃車仔麵,稱得上有服務可言;吃過甚麼?真的記不起了。

走鬼檔,賣最原始的車仔麵,站在街邊吃,真正的庶民風味;坐在門面光鮮,有最可親的笑容服務,用料精緻,連湯底都可以標榜是老火湯,與時並進,加以改良,其實是沒有問題的,畢竟時代不斷向前,車仔麵本身包含了港人的靈活變通之特質,懂得因應時勢去改良;加上現代人特別注重健康,少鹽少油又要無味精。

我會掉返轉去想,既然要健康?為何還吃車仔麵?

本應是由下欄嘢拉雜成軍,豬紅、豬皮、大腸,這些統統都不是健康之物;陳皮魚蛋,今時今日吃到的,又好像沒有以前的好,用甚麼魚你我也未必知道;有時都會吃到很甜的蘿蔔,但這是冰糖的表現太過火之反應。

近年也吃過不少比較精緻的車仔麵,標榜湯底不下味精,用高級材料,醬汁五花八門,麵條還可以選擇手造麵,有些的確有水準,剛結業的車品品,曾經因上菜如龜速,而成為不少人的詬病,然而,其出品的確不錯,灑上蝦子的鹵肉餃、滿口醬汁與油香的豬大腸,也值得令人等上二十分鐘的;有些就純粹趕潮流,為創作而創作,變得不倫不類;食客的舌頭明察抽毫,這類食店,不會超過三年貨仔。



始終喜歡樸實無華,十年如一的車仔麵,太子的肥公,石硤尾的肥哥,大件夾抵食;灣仔晏頓街的車仔麵之家,特別喜歡它們的魷魚,酸齋,現在連開分店,北角、灣仔也可吃到其風味,但光顧開老店者,始終覺得立食車仔麵,才有風味。

這就是車仔麵的核心價值。

當然,有好的麵店,亦有差的麵店,土瓜灣有一間車仔麵店,開業十年,我只光顧過一次,水準低劣,事後更屙到九彩,永不回頭;最近在網上流傳該店的新移民侍應,更對去遊行食客惡言相向,還揚言不做反中亂港份子的生意。

食物已經難吃,罷吃不罷吃,其實也沒有關係。


Kuro Shabu:吃掉鹿兒島一頭牛

$
0
0


有沒有想過,日式火鍋也可以交由師傅發辦?

今年四月在上環荷李活道開業的Kuro Shabu,專賣由日本鹿兒島Nanchiku農場飼養的黑毛和牛,更曾經在相關的比賽得到冠軍,質素不用懷疑;除此之外,其黑豚、黑薩摩雞,也出現在這裡的餐牌上,換句話說,差不多將鹿兒島的名物,完全移植過來。



U字型的吧枱格局,奉行一人一鍋,就算獨個兒來也能自得其樂,無須理會別人的奇怪眼光,二人行的話,可選擇吧枱後面的二人枱;每位$788 + 10%的Omakase,充滿法式格調的銅鍋,盛載著日本籠目昆布熬製的清湯底,清香飄至,味道秀麗;首先師傅奉上雜菜,他建議留待最後才吃。






至於此Omakase會有甚麼可吃?餐廳很有辦法,能夠引入原隻和牛,可謂不惜工本;所以你可以品嚐到一些,坊間難尋的部位,首先出場的是後腿肉,脂肪較少,肉味濃但質感較實;肩胛肉的身段雖不及西冷的矜貴,但肉味夠濃,質感兼較嫩。 接著的牛股肉, 鮮紅的肉色,帶著細密的雪花狀,入口肉香與脂香夾雜。





頂級牛西冷,粉紅色和牛,你在這裡可遇亦可求,迷人的雪花的背後,是細滑的質感,油香澎湃的快感。 前胸腹肉,相對其油香與肉香來得平衡。




當日很有食神,師傅更請我們一試A5牛肩 ,與及牛腩,細緻的味道,推上更極緻的涮涮鍋體驗。



一輪黑毛和牛急攻之後,黑豚拼盤隨之上場,包含了豬腩,豬背,豬肩肉,當中最重油脂香的一定是豬腩,入口帶點爽;豬肩與豬背肉的肉質精緻,而黑豚肉的清香,大抵是因為牠們只吃蕃薯所致。


鹿兒島另一好物;黑薩摩雞,是這個Omakase的壓軸,具有彈性的雞肉,擁有著濃郁的雞肉香,直接放在湯內灼一會,最能表達其真我個性,很令人難忘的美味。





經過和牛,黑豚洗禮過後的昆布湯底,再以黑薩摩雞加以一點顏色,集三家之大成,此時候,將所有雜菜,烏冬倒進鍋內,待滾,急不及待喝一口,雜菜的香甜完全滲進湯底內,爽滑的烏冬沾上湯,成就出鹿兒島味覺一夜遊的完美結局。

酒單方面,清酒只得三款可選,自攜酒水的話,開瓶費為$300一瓶。



原文: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5%90%83%e6%8e%89%e9%b9%bf%e5%85%92%e5%b3%b6%e4%b8%80%e9%a0%ad%e7%89%9b-kuro-shabu

Kuro Shabu

上環荷里活道108號聚賢居地下C號舖

電話:28322028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墨爾本:雙截龍漢堡包@8bit.

$
0
0


我第一次接觸的電視遊戲機,就是美版任天堂,(俗稱灰機),而我第一部擁有的電視遊戲機,就是日本版的任天堂(俗稱紅白機),當時的遊戲機,包括世嘉的Master System,都是屬於8bit世代。

現時回看當年的遊戲,畫面與音樂的質素,遠不及今天;但是論遊戲性。絕不下於現在;起碼我有時都會打開來玩,回味一下小學年代的歲月;雖然我家仍保留不少舊遊戲機,說到要玩的話,以模擬器代勞吧。

80/90年後或千禧世代的人,看在眼裡覺得低能的舊遊戲,然而在上一輩人來說,是集體回憶;孖寶兄弟打爆機不難,怎樣一隻不死/最快時間去打爆機,這是另一個挑戰;現在的FIFA像真度極高,我還是記得以前打任天堂的足球遊戲,對著空門而不入,嬲到掟控制器。

上個月在墨爾本的唐人街附近,發現這間名叫8bit.的漢堡包店,頓時感到好奇,見到店內放置一部遊戲機,連logo都是8bit的風格,毫不猶豫停下腳步,食個漢堡包。

本來我計劃去附近的pasta bar的。

8bit,的確裝載著我這些細細個打機,打到荒廢學業,已屆大叔之齡的Kidult,一種莫名的情感。





並不是掛個名,擺個向80年代致敬的姿態,便掛羊頭賣狗肉,看看其漢堡包的名字:

After Burner,小學六年班時,我在某百貨公司的玩具部試玩過。

Altered Beast,獸王記,世嘉經典也!

Golden Axe:戰斧,我當年為它而廢寢忘餐的。

Double Dragon:雙截龍之一大絕招:批踭!

1 up Mushroom Burger:打過孖寶兄弟的朋友,吃過綠色的磨菇,就知道會多一條命。

Zelda:薩爾達傳說,又是任天堂經典。

熱狗的名字:

Wonder Boy:當然譯名叫神奇小子,世嘉名作。

Fatal Fury:餓狼傳說就不算是8bit年代吧。

1942:當年射擊名作,街機又打過,任天堂又得過。



最後,我選了雙截龍,實際上是雙層煙肉芝士漢堡,$15.5澳幣一個。

光顧的客人,有很多是年輕的華人,我想是來自大陸的留學生,亦有零星的當地人(我估),他們知不知8bit的意思?或許,他們覺得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即叫即做,保證新鮮,上枱時亦不會多舊魚,明知是堂食,還要用包裝紙包到實一實。



鬆軟有彈性麵包之下的漢堡扒,真材實料,濃郁的肉味,質感鬆軟而帶肉汁;煙肉烤得恰好,香脆之餘亦不覺得乾巴巴;半溶的芝士與醬汁,肉汁渾然天成,沾濕了新鮮筆挺的生菜,一手拿起來吃,醬汁與肉汁像水彩碟殘餘的顏色,一同流在我的手。



名字有綽頭,漢堡包亦有質素,絕非逢場作興的玩玩下,另外我點了標榜加入啤酒漿去炸的薯條,$5澳幣一份,外表酥化清脆,薯條的內涵豐富,啖啖薯仔非空泛之輩也。



回來後,我真的打開家裡的遊戲機,玩雙截龍,跳進橫軸的格鬥遊戲裡面,希望長生不老。

始終,遊戲人間是最美好的事情,現實永遠是殘酷的。

8bit.:231 Swanston St, Melbourne VIC 3000


墨爾本:我這晚熱辣辣@Straight Outta Saigon

$
0
0


五月的墨爾本,夜涼如水,只得十一,二度的氣溫,吃罷一碗Pho,整個人卻慶恰恰。

到附近的酒吧飲酒之前,先行吃點東西打底,只求快上快落,始終都是想到越南牛肉粉,Russell Street的Straight Outta Saigon,與我之前介紹過的越南餐廳不同,這裡的風格較偏向西式。

像一間酒吧,多過一間粉麵店。



差不多全場坐滿,獨行俠的我,幸好在吧枱前找到位置坐下,這裡的氣氛,卻勾起我在四年前,於倫敦蘇豪區的某間越南餐廳,吃過的一碗普普通通的Pho。

希望歷史不會重演吧。



待一會要去飲酒,在這裡只喝水便算,吃Pho之餘亦點了小吃,米卷三款,蝦、豆腐、豬腩肉,賣相較為實際,粗支大葉但份量足;米紙略嫌過韌了一點,配料是沒有問題,包著豬腩肉與豆腐,我還是第一次試,以前吃慣蝦肉米卷,今次總算有點新鮮感。


沒有閃燈的Pho


餐廳的燈光太暗,拍照要被逼打開手機的閃燈(我這晚沒有帶相機出外),拍攝出來的效果未如理想,有點像我十多年前,擁有第一部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鳩影的年代。



面前的米卷,拍得像發青光;及後上桌的Pho,晚上的樣貌,似乎未見得真;當然,味道才是最重要,其湯頭醇厚,牛味濃郁得直接,沒有加以修飾過,推斷是全牛,沒有下雞肉去熬製?我沒有多事去問,一切全憑直覺,誤判的話不要打我;連著肥膏的牛肉,肉香加脂香,入口無渣;河粉滑如絲,條理分明。



為何我吃罷之後感覺慶恰恰?就是另外上的芽菜與紅椒粒,略加了數粒紅椒,頓時激活了湯底,辣度非同小可,有如投下炸彈般震撼,一邊吃,一邊喝冰水解辣,頸背不斷流汗,如果你是嗜辣者,紅椒是還魂丹,否則,浪費了大好湯底不特止,更加攞苦嚟辛。

吃得一身大汗,連外套也不用穿上,只是穿上短袖球衣,漫步墨爾本街頭。

繼續飲。

Straight Outta Saigon:138 Russell St, Melbourne VIC 3000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酒肉.朋友:清酒之夜

$
0
0


清酒界的朋友,數個月前約定的飯局,選址在鰂魚涌芬尼街的酒肉.朋友,一間由本地人主理的居酒屋。

每位出席的食友,規定帶一瓶酒,款式不定,清酒為佳;我自己就以白酒與清酒應戰,酒,是要來分享,通常我也不吝嗇分甘同味。

預算大約$600一個人,我懶得去想,就交由搞手安排,三位清酒界代表,帶備重型軍火赴會;連同其他食友的酒,排出一字長蛇陣,洋洋大觀。





居酒屋的裝潢,與較早前在此介紹過的玩具屋,與及燒房焗一樣,充滿著濃烈的Kidault氣息,牆上的卡通人物海報,說出店主是屬於那一個年代,莫非在香港搞居酒屋的人,都是大細路一名?




頭盤為番茄沙律,與麻醬豆腐,正常的水準,令人開胃的前菜。



明太子是一貫的鹹香,佐酒一流,夾著青瓜片吃,藉其清新來平衡明太子的鹹。








蔬菜串燒行先,秋葵、冬菇、翠玉瓜、火喉恰當,沒有下太重調味料。悉數保留食材的原味;個人覺得杏鮑菇,在云云的素菜串燒裡面,表現最佳的一員。





燒牛舌、牛肉秋葵卷、金菇牛肉卷、露筍卷、每一款的水準皆不錯,柔軟的牛舌帶有彈性,juicy之美妙感覺,恨不得以一杯sparkling sake來與它繾綣在舌尖上。



燒鰻魚外表帶脆,肉質嫩而帶油脂香,很出色,吃得杯莫停,又要添加清酒,繼續追尋餐桌上的美夢。



蟶子皇與其他串燒相反,調味下得太重手,辣味沖天得令人噴火,差不多完全搶去其鮮味;其他食友的意見與我一樣,輕手一點,略略作提味,已經足夠。



結果要連喝兩杯酒才能降火,我自攜的澳洲Chardonnay,喝過者皆讚好,不像澳洲的澳洲酒,因為我在Mornington Peninsula,一個偏向法國布根地風格的葡萄酒產區,這個名叫Green Olive at Red Hill的酒莊買回來,唉,我早知買多一瓶。

又係呢句!




跟著的花甲,貴妃蚌,原汁原味,盡顯食材的鮮美,手上的Chardonnay,絕配也。





三道海鮮之後,去到重口味的環節,燒牛柳粒、豬腩肉、大腸、每一記都是重拳;燒雞皮更邪惡,咬一下,酥化的清脆感與油香雙劍合璧,再喝杯清酒,大呼過癮。



追加了燒大蝦,最特別之處是以煙肉加紫蘇葉,卷著大蝦來燒,熱力將煙肉的油脂,連帶著紫蘇葉的香,完全滲進爽甜的大蝦內,三種不同的味道,再加上蝦膏的甘香縱貫在一起,本來理應簡簡單單的燒大蝦,頓時變得精美萬分。



本土派路線的居酒屋,水準並不遜於日本人主理,飲得開心,吃得開心,最重要的是,沒有言語隔膜,師傅侍應與客人打成一片,已分不清誰是主,誰是客。




已不知喝了多少,幸好我仍行到直線,相識在這夜的酒肉朋友,未來還會有機會再見,乾杯以後,但願不止是酒肉朋友。

酒肉.朋友:鰂魚涌芬尼街11號得發大廈地下A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翠亨邨(利舞臺店):川粵私房菜單

$
0
0


美麗華集團旗下的老字號中菜館 - 翠亨邨,已不再只限粵菜,年前我曾經在此介紹過它們的北京料理;最近其銅鑼灣利舞臺店,推出一個揉合四川與廣東菜,六位起的私房菜單,每位$888 + 10%,由總廚梁業遠師傅主理,當年他帶領駿景軒,連續多年成為米芝蓮一星級食肆;然而,他在阿翁鮑魚工作數年的粵菜背景,造就出精緻的川粵之味。




頭盤為前菜三小碟:話梅汁冰泡涼瓜、麻香海蜇花、紅油肚絲。浸過話梅汁的苦瓜,給予了酸甜味,減低了其苦,隱約地帶著微甘的餘韻;海蜇花固然爽脆,麻香欲蓋彌彰,非常開胃;紅油肚絲的辣度是沒有向港人屈服的,其麻辣夠香,個人而言,味道還可以調教濃一點。



焗釀響螺,充份展現川粵之合拍程度,首先挖出螺肉然後切碎,再混入肉碎,葡汁,黃薑等材料,釀回螺殼焗至表面呈焦脆;螺肉的質感帶有嚼勁,加入了肉碎更加強了層次;葡汁與黃薑粉的結合,形成惹味的氛圍;最精彩是加入了川椒作調味,這是神來之筆。



玻璃蝦球是高級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雪白的蝦球,外表雕得像花一般美麗,淋上薄芡,以厚切的冬瓜肉作襯托;然而遠師傅把它與川菜融合,水煮玻璃蝦球,麻辣汁沒有蓋過蝦球的鮮味之餘,還給予了其誘人的麻辣香味,吸收了麻辣靜華的萵筍條與薯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酸菜桂魚,濃郁魚湯的酸辣度拿捏精準,浸在湯內的桂花魚嫩滑肥美,最後一舉而盡,碗底朝天。





霸王辣子雞,鬆軟中帶酥脆,盡收辣椒的霸氣,配菜的腰果亦然;遠師傅秘製冰梅骨,挑選肥瘦分明的腩排,配合特製的酸甜醬汁,頓時忘記了腩排的肥膩。





濃鮮的上湯,浸著冬瓜與雲腿,此道雲腿科甲瓜,既消暑亦有降火之妙;麻辣湯包滿載著辣湯汁,但辣度較為柔和,未盡刺激;最後的甜品為紅豆燉奶,又滑又甜。



凡惠顧這個私房菜單,可享用飯店廂房,兼免收開瓶費!不論是葡萄酒清酒烈酒,一視同仁,好酒之人,心動嗎?快快拿瓶Riesling出來!



(另外還有每位$1388 +10%的私房餐單可供選擇,私房菜單只限銅鑼灣店)



原文: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3%bd%e5%b8%82%e9%bb%9e%e8%a9%95-%e5%b7%9d%e7%b2%b5%e7%a7%81%e6%88%bf%e8%8f%9c%e5%96%ae-%e7%bf%a0%e4%ba%a8%e9%82%a8

翠亨邨

銅鑼灣波斯富街99號利舞臺廣場22樓

電話:24094822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Viewing all 18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