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猛烈南瓜在飯桌
Viewing all 18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墨爾本:舊拍賣行的早餐@Auction Rooms Cafe

$
0
0


這次墨爾本之行,有好幾間咖啡館早已記低,納入一定要去的系列,地膽KH向我去推薦這間,昔日是舊拍賣行,今天已活化成咖啡館,當地很有名的Auction Rooms Cafe

從下榻的旅館出發,跟著Google map走,只是大約十分鐘;星期六的早上九點多,咖啡館人頭擁擁,有不少是一家大細,像我們上酒家飲茶一樣理所當然;亦有些像我一樣是墨爾本過客,打開書本,拿起舊相機拍照,自得其樂。




甫坐下,侍應問我先喝甚麼?我猶豫了兩,三秒,還是看看餐牌,一場來到,總未敢順口開河;Filter Coffee一欄,只有Batch Brew與V60兩款,我選了前者。



當日的咖啡豆是來自哥倫比亞,隱約地帶著水果如香橙,喝下去慢慢滲出濃厚的朱古力的甘甜,一杯到尾,乾淨俐落。

All day一欄精彩得多,再一次患上選擇困難症,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像一頭牛有幾個胃,我又想試這個,而又想試那個,霎時間,有點感到英雄氣短。



索性要個早餐board,Breakfast board with grilled chorizo, potato rösti, chia pudding, rye soldiers & a soft boiled egg,額外加 halloumi ,一款希臘芝士。



一塊木版,六款不同的食物,井然有序地排列,烤過的辣肉腸片,香口惹味,辣度不太強;烚蛋帶著甜美蛋汁,以麥包沾來吃,很滿足;外表香脆內裡鬆化的potato rösti,完勝經常吃到,有點相近的薯餅,有解膩之妙的chia pudding,最後才吃 halloumi ,可能次序上有點混亂,人在旅途難免放鬆,隨心而發也沒不可。




在紅磚下的舊拍賣行,瀰漫著強烈rusty的氣氛,別人高談闊論或私私細語,我正享受咖啡的同時,嘗試幻想一下,百多年前的同一地點,曾經發生過的大小事;有人破產,財物被接管,有人成功競投了古董,接收了別人的喜悅,而物主的悲哀,已沒有人去理會。



似乎我杯咖啡,好像喝不完,像時光一樣,停頓了在某個時間;然而某同事的Whatsapp訊息,打擾了我的興致。

在此待上一個多小時,不枉過。

Auction Rooms Cafe:103-107 Errol Street, North Melbourne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The Leah:兒童樂園內的英國Comfort Food

$
0
0


小時候一聽到電視傳來的歌聲:耀眼陽光,充滿歡樂。。。即代表暑假的來臨,每一位小朋友最期待的日子,身為父母,最忙碌的事情,莫過於為小朋友安排暑期節目。

從倫敦開過來香港淺水灣,受到不少中產與外藉家庭歡迎的私人家庭會所Maggie & Rose ,上年尾再下一城,進軍銅鑼灣鬧市的利園二期,取代了昔日米芝蓮星級餐廳的位置,減去了星味,卻多一份稚氣,洋溢歡樂的氣氛。






踏入暑假,會所特別推出為期兩個月的會藉,期間可無限使用佔地超過10000呎的M&R,包括搭建成大牌檔外型的遊戲室、攀爬架、滑梯、娃娃屋,與及畫室等等設施,外面戶外的位置,保留著前身餐廳的綠意盎然。



入夜之後,一家大細意猶未盡的話,可以到會所的餐廳The Leah用膳,只有晚市,兼開放給公眾;為餐廳擔任創意總監的James Sharman,曾經在舉世知名的NOMA工作,亦追隨過英國名廚Tom Aiken,而他為The Leah的菜式,正正是他的家鄉:英國菜,大人與小朋友皆喜歡的Comfort food。,試想想有那個英國人,未吃過Mac N Cheese?




近期流行野餐,坐在金鐘海邊的草地,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地點,然而,野餐的食物,大家又會否看重?在英國人而言,Scotch Egg是不可或缺,你可以在當地的Food market輕易買到,這裡的出品做得更加精良,香甜的流心蛋黃,Scotch Egg & Soldiers( $98),其肉用上香腸、洋葱、鼠尾草等材料製成,味道濃惹兼有嚼勁,伴碟的多士條,沾上蛋黃汁吃,想起小時候去連鎖快餐廳,吃個Nugget,沾以酸甜醬吃,那份天真無邪的喜悅。



Black pudding,經常出現在英國的早餐上,此道Scallop & Black Pudding ($228),布甸弄成碎粒,灑在香煎北海道帶子上面,巧妙地說出剛柔並重的感覺。



小朋友一定喜愛的Chicken Pie ($158),蓋其酥脆的外表,包著煙肉、雞肉 、韭葱的內涵,像打開禮物盒一樣地興奮。



餐廳最有名的菜式:威靈頓牛柳($788,三至四個人分),乾爽的酥皮沒有積聚太多油分,呈誘人粉紅色的牛柳,質感嫩,肉味濃而不缺肉汁;酥皮與牛柳之間,蘑菇碎與帕爾馬火腿,三者層次分明,再淋上濃郁的牛仔肉汁,把食味更臻美妙。

Maggie and Rose入會詳情:https://hk.maggieandrose.com



原文:https://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5%85%92%e7%ab%a5%e6%a8%82%e5%9c%92%e5%85%a7%e7%9a%84-comfort-food-the-leah

Maggie & Rose City Club

銅鑼灣恩平道28號Shop 308 & 311, 3/F, Lee Garden Two

電話:23377571

The Leah

電話:23377651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添財記:炸兩加葱花,要碗粥嘛?

$
0
0


以前久不久都會去九龍城的添財記,吃碗粥,加油炸鬼,再加碟炒麵,是一頓豐富的早餐。

坊間大部份的粥麵店,油炸鬼一早炸定,賣到收檔為止;炸兩整定備用,已淪為濕水炸兩,根本不會響,我曾經寫過一篇有關炸兩的文章,慨嘆當今世道,走精面的大把人,認真去做的,已成為稀有品種了。

當然,你可以在落單前要求:(我要即整嘅炸兩,唔要整定嘅。)店員又不會斷言拒絕,最多聽罷只會本能地「JIP」了一聲。

九龍城之友C小姐,看過我的文章,提議我到添財記。

說起上來,搬了新舖之後,仍未去過。




早上九點,雖然是平日,也有不少客人,順口地叫了一碗艇仔粥,畢竟其有味粥是添財記的賣點;另外加碟葱花炸兩。

很久未試過蔥花炸兩了,上一次在那裡?大約是西貢的金山吧,屈指一算,七年前的往事;當時仍就讀小學的孩子,現在已經站在社會最前線,為香港的未來作戰了。

時間好像過得很快。

聽聞影帝周潤發,也會來這裡吃碗粥,韓國某節目,亦曾經在此取景,目的是為了捕捉發哥;我沒有留意韓國潮流文化,以上只是靠Google得知。



軟綿綿的粥底,滲進了各款艇仔粥的配料,切得碎濕濕,悉數與充滿米香的白粥融和。



葱花炸兩,我相信是即製,軟滑的腸粉皮加入了葱花、蝦米,一切是美好;然而,油炸鬼就失色了,不夠熱辣辣,自然欠缺香脆的口感,頭耷耷了無生氣。

以前我沒記錯的話,添財記是不停地炸油條,保証任何時間都吃到熱辣辣的出品;我不知道現在仍然是否如此,否則,真的要早上七時來到,才能見真章。

添財記:九龍城龍崗道35號地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太古廣場飲食指南

$
0
0


不管外面怎樣刮起大風,下著無情的大雨,令人摧淚的煙霧,沒有號碼的速龍正在步步進逼,太古廣場,彷彿是金鐘的守護神,站在手無寸鐵的市民一方。

年青的時候,特別喜歡逛西武百貨,對當年零用錢不多的我,衣架上的名牌,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UA金鐘,我第一次與女生單獨看電影的地方,記得看的是Show Girl;以前西武地庫的美食廣場,有間走廉價路線的意粉店,出品不錯的。

由少年變成阿叔,對PP的情感,可能是到地庫買酒,可能到Harvey Nichols,趁特價才入貨;可能到Zara買衫,可能坐在大堂的長櫈,拿個免費WIFI,打開電腦涼住冷氣寫文,連星巴克一杯沙冰的錢也省回。

這年來,光顧了不少商場裡面的食肆,價格屬於中等至中上,(不計樓上那四間酒店的餐廳,也不計算星街小區在內)有些更與某訂枱APP合作,在指定時間光顧,真係平L到嘔。

茶.米








主打亞洲風味,更與舒淇等人創辦的Kiki麵合作,把Kiki引入,而餐廳的湯麵,均採用Kiki麵;魚香茄子拌麵水準佳,反觀擔擔麵則普普通通;其腸粉標榜自製手磨米漿製成之餘,更創作出櫻花蝦蟹肉撈腸粉、蠔仔撈腸、松露雜菌撈腸粉等搞鬼之作。



日本釜飯的概念,與其他地方的料理融合,西班牙辣腸排骨釜飯,集合西,日,港,三種不同風味,時任總廚的周師傅,今日已蟬過別枝,不知道現在的水準如何。

Apinara





泰國的高級泰國料理Nara,其副線Apinara,率先進軍香港,走親民路線,講得出做得到,價格拍得住九龍城,別忘記這裡是PP;用料較街坊泰國料理精緻。生蝦刺身用日本刺身蝦,大蝦冬蔭功混入了大蝦的蝦膏,酸辣鮮香並存;青檸汁蒸鱸魚,黃咖喱軟殼蟹,亦是該店的精選菜式。

HON10





走摩登路線的日本料理HON10,集酒吧、壽司吧與餐廳於一身,掛在餐廳牆上的圖畫,散發出濃厚的藝術風,正道出該日本料理的創新格調;當時試過應節的櫻花煙三文魚配山葵忌廉,三文魚以日本櫻花木煙熏,煙熏香味與魚鮮並重清香,燒澳洲和牛西冷配柑橘醬油,清新的配搭;甚至是天婦羅水準也不差,你拿它與專門店相比,當然是沒可能超越,但已經好過很多地方。

DALLOYAU Cafe



DALLOYAU,認識我的朋友,也許會知道,我對它是有一份情意結,這由五年前,我與好友小寶在巴黎河畔,喝著香檳吃DALLOYAU甜點,渡過了一個悠閒下午說起。





PP的DALLOYAU,除了甜品亦有鹹食,其招牌糕點Opera,成為了Duck Confit Opera的參考對象,油封鴨腿拆骨起肉,砌成外表與Opera相若,濃香細嫩的鴨肉,夾著香草與薯蓉等配料,把Opera的經典改頭換面;法國餐廳也做威靈頓牛柳,酥皮緊緊地包著鮮嫩多汁的牛柳,放在牛肉中間的鴨肝粒,連同酥皮、磨菇茸、燒汁吃,無以尚之。

Commissary





美國菜好像沒甚個性,其實也分得好細,新奧爾良菜,大多人對它的印象,是較為精良;南加州菜呢?你可以來Commissary感受一下,主打三文治、漢堡、Taco、燒烤,上次我在此吃過炸雞脾配窩夫,烤椰菜花配鯷魚柳牛油等數款菜式,未去過加洲的我,心裡大約對這個菜系,有個初步的概念。

Dim Sum Library






Aqua飲食集團的中菜館,看名字都知是賣點心為主,出自鬼聲鬼氣之手,又豈會走傳統路線?陰暗的氣氛是摩登的時尚風采,餐前一杯雞尾酒不可少,點心如擔擔湯包,成功將擔擔麵的精華與小籠包結合,黑松露蝦餃亦甚具玩味,魚香加茄子也可以是脆的;鵝肝芋角又是一個西材中用的例子,叉燒?當然是用黑豚肉啦。

未必個個都能夠接受這般面貌的中菜,但你知道其背後是屬於甚麼集團,一切便明白了。

The Continental






太古集團旗下的西餐廳,該位置前身是意大利餐廳Domani,平台的玻璃屋,環境絕佳,但其消費並非高不可攀,三道菜午餐$315+10%一個人,四道菜晚餐$588 +10%一個人,主菜羊架盛惠$310,原條烤Sea Bream$340,龍蝦意粉就$310;話埋比大家知,它們與E字頭訂枱APP合作,早鳥或較晚時間,半價大酬賓;其餘時段亦最少有九折優惠,計落就好L抵!

Plat du Jour 





又是太古集團旗下,走法式小館路線,上年在法國五月期間到訪過,香烤番茄濃湯,本來比較單調,配以吞拿魚法包,就變得很豐富;法國鱸魚固然鮮香肥美,碟底蟹肉濃湯,風頭差點蓋過前者。

與同系的The Continental一樣,也可以經E字頭的APP訂枱,最盡是半價。

年青人消費能力不強,我上述所介紹的地方,他們未必能夠負擔得來,場內最價廉的選擇,不出Shake Shack,這間上年才進軍香港的漢堡包店;日前見到有不少年青人買外賣,在商場的一角與三五知己席地而吃,沒有人驅趕,吃得安心又放心,吃飽便繼續踏著前路去,追趕理想旅途上。

看有多少善良的面孔,也看到了希望,未來的社會主人翁,我們要好好保護他們。


倫敦:在倫敦豪華酒店,尋找大衛寶兒@Hotel Cafe Royal

$
0
0


筆者每年都會到倫敦起碼一次,今次有幸在倫敦市中心的中心,Piccadilly Circus,位於名店林立的Regent Street`,擁有百多年歷史的豪華五星級酒店 - Hotel Cafe Royal,住了兩個美好的晚上。

說起該酒店歷史,實在帶著一點悲愴,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法國人Daniel Nicholas Thevenon因避債而渡過英倫海狹,在這個倫敦最旺的地帶經營咖啡館,後來得到在法國的親戚之助,將高級葡萄酒文化引入倫敦,從而成為流傳百多年的經典,惹來城中不少名人赴會,多不勝數;大文豪王爾德,當年是該店扒房的常客;永遠的皇妃戴安娜、玉女到玉婆的伊利沙伯泰萊、二戰時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曾在此留下過足跡。

由Cafe Royal變成Hotel Royal,就只是這十年內的事,2008年用上二億英鎊大裝修!(這個銀碼數目,可以買起一隊英超中型班了!)並改裝成為五星級酒店,踏入酒店的旋轉門,身穿Trench Coat的帥氣服務員笑臉迎人,步進華麗的酒店大堂,清幽的花香氣味,由服務員帶領我到下塌的套房,懷舊的升降機,古典美洋溢的旋轉樓梯,是這一個美好旅程之序章。





酒店有160間房,套房佔55間,我所住的套房,包括一個大廳,可供多人聚會;一個睡房,裡面有一張雙人床,B&O大電視,梳化;床頭的按鈕,可控制房間的燈光,窗簾開關;衣帽間亦大得可以放上一個冬季的衣服!




浴室最窩心的細節,就是雲石地有發熱功能,天寒地凍的日子,腳底倍添溫暖;浴缸與企缸二合一,Rain shower與shower hose兼備,配以高級牌子Floris的沐浴用品,晚上來個浸浴,人生一大快事也。



近年只有高級酒店,才提供的Turn down service(開床服務),晚上外出回房間,本來凌亂的床舖,用過的毛巾,已經收拾好,更在床頭放上一小瓶sleep spray,噴少許在枕頭上,讓我進入溫柔的夢鄉,甜上加甜。



買不起John Lobb的皮鞋,也要試試其擦鞋服務,早上出門口,放了皮鞋在房門外,晚上回房,擦好的皮鞋,連同Shoe tree與印有John Lobb logo的鞋袋,放在當眼處;見微知著,可見酒店的服務之細心。





酒店內的餐廳Laurent at Café Royal,是名廚Laurent Tourondel的飲食版圖最新一員,(香港海港城的BLT,也是屬於他的旗下)主打壽司與燒烤菜式;裝修充滿時尚的氣息,餐廳的酒吧架綻放著冰冷格調,餐牌上有不少壽司可選,居住倫敦的友人,想念亞洲菜式已夠,第一道菜就以Crispy Lobster Sushi Roll (19鎊)展開序幕,以龍蝦來代替軟殼蟹,鮮味突出,食味更高,配合牛油果等材料,足以令好友一解對壽司相思之愁。





身在英國當然要吃英國牛肉,烤鴨巴甸安格斯肉眼扒(36鎊 380克),燒烤的香味連帶著濃郁的肉香,軟淋多汁的肉眼扒,吃的時候可加些餐廳自家製的荷蘭醬,相得益彰;友人的烤Dover Sole(37鎊),當然其烹調方式,不是英國人最常用的炸,始終覺得用Dover Sole來做炸魚薯條是暴殄天物;烤得外表略帶點焦,已起骨的龍脷魚,質感嫩滑可人,恰到好處,鮮香的魚味細水長流。




已故的樂壇變色龍David Bowie,於1973年在這裡舉行其標誌Ziggy Stardust的告別派對,45年後的今日,酒店為了紀念這位巨星,特別開設了Ziggy's cocktail bar,讓一眾David Bowie迷,與及酒客,在享受雞尾酒之餘,藉此感受一下David Bowie的點滴。



坐在Bowie的畫像之下,酒吧播著他的名作Heroes,打開酒牌,一共有十三款以David Bowie為主題的雞尾酒,價錢一律15鎊,我挑選了以波本威士忌作主調的Electric Dream,以Lemongrass syrup、 fresh mint leaves,及Angostura bitters調製,像閃閃星光版的Mint Julep,友人的Cat from Japan,當年David Bowie熱愛日本文化,可會憑著這杯包含著干邑、咖啡豆、菠蘿汁,青檸汁等等的雞尾酒,令你哼著Like some cat from Japan, he could lick 'em by smiling?



正因Hotel Cafe Royal身處倫敦中心的中心,所以到鄰近的景點,例如Trafalgar Square、Big Ben等,皆可以徒步前往;就算是坐地鐵,酒店旁邊便是Piccadilly站,去甚麼地方也非常方便,如果去Harrod's,乘坐Piccadilly Line到Knightsbridge站便可;去V&A看展覽,後一個站South Kensington就到;想去全倫敦最有名的市場 - Borough Marke掃街?往Green Park站轉乘Jubliee Line到London Bridge站。

原文刊登在2019年7月號潮遊天下




Hotel Cafe Royal

地址: 10 Air St, Soho, London W1B 4DY

網址:https://www.hotelcaferoyal.com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華記小廚:努力後的酸菜魚

$
0
0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我參與遊行,從來不約朋友一起行,見到就見,是我一直的想法。

上周日由尖沙咀行到去高鐵站,離開之時,收到S先生的短訊:(我哋都係啱啱行完,等陣去深水埗食飯,一唔一齊?)

荔枝角道的華記小廚,隔離是老牌扒房:飛鷹,不時經過這裡,但沒有意圖去試。

S先生的選擇,理應錯不了,一行四人各自努力後,帶著沾上雨水與汗水的身軀,坐在一起晚飯。

星期日的晚市,生意好到不得了,預早訂位是必須,飯店外面已經聚集不少等候的客人。


吃甚麼?他們一早準備好,我遲來先上岸者,先喝杯冰凍的藍妹。



一大鍋的酸菜魚,是他們的主意,近年也吃過不少出色的酸菜魚,太子的聚興家,每次去必點之一味;上個月在翠亨邨品嚐的私房菜單上,一記酸菜魚吃得眾人交口稱譽。

眼見酸菜的份量頗多,除此之外亦有筍片,雪白的桂花魚片,在被酸菜染綠的湯底下,顯得非常突出;喝一口湯,酸菜的味道偏重,若口味遍酸的朋友,應該會喜歡;桂花魚片質感嫩滑而實在,味道鮮美,剩下一大堆酸菜,可以另外叫個麵來拌。



椒鹽茄子拼鮮魷,酥脆的外表一咬就化,清脆不油膩,鮮魷彈牙,茄子嫩滑不老,份量頗多,四個人分享一樣爭崩頭。



BB鴿,我們四個人要兩隻,開邊上,一人一隻的話,免切才有風味;稱得上皮脆,肉就粗糙了一點,卻有種大塊頭大杯酒的豪邁;此時乾掉了一瓶藍妹,再來一瓶。



干扁四季豆是尋常之物,換轉成為法邊豆,修長的身段,爽脆的口感,換湯不換藥,總是添上新鮮。



最後追加的炒新竹米粉,與我想像大有出入,濕炒形式像韓式炒粉絲,對我而言不太討喜,吃剩的唯有靠友人打包,不要浪費。

兩瓶啤酒,連同沒有入鏡的前菜,每位$170,價廉物美,埋單離去之時,門外仍有食客正在等候。

時為晚上九時正。

華記小廚:深水埗荔枝角道240-244號寶興樓地舖



嚐.千碗:大廚出馬車仔麵

$
0
0


最近在我的Facebook裡面,曝光率甚高的車仔麵,九龍城龍崗道的嚐.千碗,聽說麵店由酒店級別總廚主理,見到它的專頁,有不少我認識的名廚、前飲食專欄作家讚好,似乎來頭真的不小。

上網問問谷歌大神,發現早前飲食男女曾經訪問過麵店的主理人,希望藉著一碗車仔麵,來道出粵菜的燜、燉、扣,三種不同烹調方法的滋味。





你去高級一點的酒家,吃一頓中菜,所費可能不菲,車仔麵則只是有限錢,酒店級總廚來做車仔麵,或許會有人覺得大材小用,但我更相信人各有志。






車仔麵的配料,大多數是下欄位,處理得好也不容易,這裡的豬肺,軟滑中帶有彈性,只有鮮味沒有異味;牛腩做得軟熟入味,實食無黐牙;蘿蔔的甜味自然,我想沒有像某些地方,被冰糖的甜完全蓋過。

最得我歡心的,是豬油渣,粒粒金黃香脆,咬下去油香滿載,若叫雙份的話,已經是一碗非常出色的油渣麵了。

湯底鮮,並不像一般的又紅又紫,當今的車仔麵也講究起來,這也無可厚非。



小吃方面有不少選擇,鹵豬手切片上,無須吐骨,吃得更盡情;豬皮爽,豬肉鬆化,醬汁的濃甜悉數被吸收。




數天後再訪,試其脆辣蝦撈麵,$42一款,可加餸,像吃南洋的乾撈麵一樣地刺激,惹味。

聽聞其中一位老闆,最擅長烹調星馬菜,除了蝦撈麵,還有一些充滿東南亞風味的小吃,此星洲脆皮雞翼是其一,香脆得帶有巴辣的個性,真正的皮脆肉嫩,兼很惹味,一客兩隻?夠了,但我再吃不下其他小吃,見到餐牌上有一味參巴香檸魚,有機會再來的話,會試試。

嚐.千碗:九龍城南角道33號地下B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海港薈:感情到老

$
0
0


上個月,突然收到遠在德國的她,傳給我的短訊:

(我就返嚟,出嚟食餐飯?)

記得上年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時候,她好像有心靈感應,知道我在歐洲,收到她的訊息:(又話嚟搵我?)

我們差不多六年沒見面,老實說,她約我食飯,我是有點緊張,擔心久沒聯絡,難免有點生疏。

即是:(唔知講咩嘢好。)

我說當日可能有事做,她說希望我能出席,晚一點也沒有問題。

開了個whatsapp group,拉了我入內,裡面的,也是很久不見,份屬同一個圈子的朋友,有人已經安排好晚飯地點。

康怡廣場的海港薈,我想這不會是我決定要去的地方,既然少數服務多數,我默默地跟大隊。




星期六晚上,飯店生意很好,得知免收開瓶費,即刻到隔離百貨公司的超市,買兩瓶清酒,席上有人帶備自家浸泡的梅酒,我老實不客氣了。

搞手點了一個十二人的套餐,周末日與公眾假期,$2488另加一服務費;聽落挺像那些同事們的聚會/散水飯,例牌的良朋共聚餐。



本來不抱任何期望,當第一道菜 - 燒乳豬上桌時,太肚餓不顧儀態地爭先恐後,拿起筷子快人一步放入口,咦?新鮮熱辣,燒皮香脆酥化,肉質鬆軟,兼有肉味,意料之外地佳。



黃金百花蝦球,裡面的蝦膠彈牙,味道鮮而不霉,又是出奇地好。



眾人皆不吃魚翅,選了濃湯花膠燉螺頭,都幾足料,起碼我夾到花膠與螺頭,湯底不負濃湯之名;三道菜之後,暫時打響了頭炮。


當甚麼也可以加黑松露的年頭,見到這到黑松露花枝帶子片,不必驚訝,與時並進嘛;雖然,已去到近乎泛濫的地步,但是加兩滴松露油,便可以賣多幾個錢,作為餐廳老闆/大廚,何樂而不為呢?

也就只是一道普通不過的花枝帶子片而已。

剛出來社會做事之時,龍蝦正在普及化,下班後與朋友到酒家,吃個上湯焗龍蝦,也是我能力範圍之內;我口中的朋友,就是她,從德國回來的她。



波士頓龍蝦,配以有點杰身的上湯,最受大家歡迎的,是伊麵,龍蝦反而大家有點禮樣,莫非怕剝殼?



我不知道私房二字,放諸這條蒸魚上面,有甚麼意思,私房欖豉醬蒸金花尾斑,肉質略嫌老了一點,而味道仍帶著點點腥味。



脆皮一品醬燒雞,與蒸魚一樣,肉質不夠嫩。




藜麥蛋白炒飯,油淋淋不夠乾身。

計埋加一,連同汽水果汁,每人$250,要求不高,但求嘻嘻哈哈者,是不錯的選擇;難怪這類走大眾化路線的全包宴,一直其門如市。

見到她現在生活不錯,兒子又生性,真心替她高興,雖然我們的身份再不像從前,反而彼此仍可以用另一個方式,互相關心對方,有很多事情是未盡人意,喜歡的人未必最後能與你在一起,起碼,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坐在一起,吃飯談天。

或許,這才能讓感情到老,我如是地想。

海港薈:太古康山道1號康怡廣場3樓T3號鋪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曼谷:一落機就食Pad Thai@Thipsamai

$
0
0


相隔三年,終於再訪曼谷,上次只是停留了三十小時,今次時間多一點,可以去多一點地方。

下班後直接出機場,乘搭晚上往曼谷的航班,當地時間十點多到埗,我沒有行李寄艙,過了海關,一個箭步去到機鐵站;接近零時,抵達我下榻的B&B,就在Chinatown附近。

放低背囊與手提袋,即刻用Grab叫車,動身去食宵夜。

為了一嚐被當地稱之為最佳泰式炒河粉,更炒到入皇宮,Thipsamai鬼門炒河粉。




Thipsamai附近沒有BTS或地鐵可達,由我下榻的B&B出發,叫Grab也只是65泰銖;凌晨十二點多來到,裡面依然有很多食客,但不用等位,直行就有得坐。



上次驚鴻一瞥,也在街頭吃到Pad Thai,打包一邊行一邊吃,$30泰銖而已;這裡是名氣店,室內有冷氣,要一碟蛋包Pad Thai,盛惠$120泰銖,對當地人的消費水平而言,不太便宜。



蛋包Pad Thai,兩隻海蝦伴碟,桌上面有花生碎、醋、糖、魚露等調味料,我吃Pad Thai,可以不下糖,但一定要花生碎與魚露。



打開蛋皮,香氣撲鼻,加入了蝦油去炒的河粉,散發出陣陣炭香,夾雜著蝦油的濃郁鮮香,有別以往吃過甜得比較單一的印象;條理分明的河粉,背負著炭火香與蝦油香,沒有出現黏在一起的懊惱,連隨蛋皮、花生碎、再加入芽菜,給予了其爽脆感;加些魚露,食味尤佳。



見到人人都喝橙汁,特別之處是橙汁都有海鮮價,是日賣$160泰銖,還貴過碟Pad Thai,究竟有甚麼個人之處,夠膽收這個價錢?



聽說是用不同的橙混合而成,我笑稱之為blended OJ(Orange juice),喝下去的確啖啖橙肉,味道清甜得自然,要冰杯的話,加$2;有不少客人叫一大瓶,兩,三個人分。

轉個彎,就是另一間炒河名店,草根路邊攤打上紅簿仔榜內,當地米芝蓮一星的Jay Fai,也是我另一間想試的炒河店,但價錢遠高於這裡,$400泰銖一碟醉酒佬炒河,$1000泰銖的蟹肉奄列。



看看有沒有朋友,他日會與我同行曼谷,到時分甘同味,感覺會化算一點。

Thipsamai:313-315 Mahachai Road, Samranrat, Pranakorn, Bangkok, 10200


曼谷:路邊的雞偏要採@Silom Complex後面路邊檔

$
0
0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曼谷,首站是Silom附近的Patpong夜市,印象已經很模糊了,三年前一日遊,特別來到這一帶,吃碗蟹肉撈麵,再去附近的咖啡館飲咖啡。

今次住在Chinatown附近,出入例必乘搭MRT,Hua Lamphong是尾站,而Silom站是必經之地,尤其是轉乘BLT到其他地方。

趁有時間,閒逛一下附近有甚麼好地方,商場就沒多大興趣,外圍的路邊檔口,才是我的目標。

時間來得有點晚,下午兩點多,Silom Complex後面的熟食中心,差不多打佯,惟有沿著條路,看看其他路邊的檔口,遇到心水的,便坐下。




心血來潮想吃海南雞飯,轉彎發現有一間,檔口的泰文我完全不懂,只懂得數目字,45、50、60,三個應該是銀碼。

我走到檔口前,指著白切雞,用英文對檔主說要一份,她明白我意思。

三十幾度的高溫坐街邊,當然不會太過好受,入鄉隨俗,才能感受當地人的風味;其實,曼谷的熱,與香港差不多。



找張空枱坐下,二話不說,海南雞飯便送上。

賣相並不討好,街邊檔有街邊檔的格調,你怎也沒可能與那些名氣店相比?而且該雞飯的價錢,只是$45泰銖一碟。

雞肉質感實在,亦有雞味,當然不會太過濃烈,經過浸煮之後,雞肉大部份的味道,皆在浸煮的過程中流失,化成雞汁,用來煮成油飯。

筆挺的雞飯,煙韌不糊口,充滿著油香,亦沒有油淋淋的感覺。



奉送的例湯,只見芥菜,尚算清甜。

吃得滿頭大汗,但樂在其中,可惜我早已在Chinatown附近的食店,吃到七成飽,未能一一到訪其他檔口。

總有緣再見的。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曼谷:米芝蓮推介煎蠔餅@Nai Mong Hoi Thod

$
0
0


三年前摸門釘,三年後今日,終於得償所願,曼谷Chinatown的煎蠔餅店 - Nai Mong Hoi Thod,最近兩年皆得到米芝蓮推介。

由下榻的B&B前往,步行大約10分鐘,早上十一點開門營業,當日是星期六,正值午飯時間,無須等位便能入座。



其特色是用炭火煎蠔餅,有分兩款,奄列與蠔烙;除了蠔仔之外,還有青口。

我選擇了比較軟身的煎蠔奄列,$100泰銖,上次撲個空,那時賣$70泰銖而已。



爐頭的師傅,應接不暇,有客人吃完再加,亦有二人同行吃三碟,而我只能吃一碟;若非留以有待,我會加多一碟蠔烙。



蠔奄列的質感,與台灣的蚵仔煎有點相近,同樣地加入木薯粉,與雞蛋一起煎;蠔仔粒粒肥美飽滿,咬下去鮮甜多汁;雞蛋帶有炭火香,這是最大的吸引之處,吃到清碟,我心想不如來多一碟蠔烙?

真的要留肚,走寶了。

來日方長,下次再來曼谷,或會選擇住在同一個地方,到時再來試其蠔烙,也不遲;行過Chinatown的橫街,發現有一間在巷仔裡面,同樣賣蠔餅的檔口,價錢還較這裡便宜,那就不如下次來個直接比較。

三年前的一點遺憾:https://foodie-smashingpumkins.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_22.html

Nai Mong Hoi Thod :539 Phlap Phla Chai Road, Pom Prap Sattru Phai, Bangkok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曼谷:他鄉遇故知@Harrods Tea Room

$
0
0


二十年前,第一次去倫敦,出發前先記低,當地有甚麼名勝是必去:

大笨鐘
St Paul大教堂
西敏寺
白金漢宮
大英博物館
Oxford Street
Bond Street
Selfridges
Harrods
Harvey Nichols etc。。

頭四個地點,機票連酒店住宿的套票,包括半天倫敦名勝遊,一個上午走馬看花,在景點拍照留念;其他的,不難,當時我去英國兩個星期,來回Oxford Street不知幾多遍,維珍唱片店是我的精神食糧;Bond Street名店林立,我膽粗粗走進G字頭的時裝店,買了一對當時很hit的sneaker;Harrods,都市傳說,連大笨象也買得到。

我最後空手而回,不過在其Food court,吃了半打Belon,以前經常吃的是自助餐貨色,殊不知天外有天,那股強烈的金屬味,連帶著鮮味,第一次吃靚蠔的感覺,是震撼的;當時見識少,回港便向身邊的朋友炫耀一番。

十多年前,英鎊還處於高位,再次走進Harrods,只能買些最便宜的朱古力與餅乾,作為同事的手信,卻沒有給自己的一點留念。

最近幾次到倫敦,沒有踏足武士橋半步,這次在曼谷Siam Paragon,漫無目的地閒逛(其實係涼冷氣),見到Harrods在此有零售店與Harrods Tea Room餐廳,頓時有種他鄉遇故知之感。


以前香港曾經有Harrods專櫃,就在金鐘太古廣場的西武百貨裡面,可惜只是很短時間便撤離;然而在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曼谷,除了有零售店之外,還出現亞洲第一間Harrods Tea Room。



晚上七時,逛街的人多,餐廳的客人卻相反,疏疏落落;當晚計劃走訪兩個夜市,然後直接出機場乘搭紅眼航班回港,見這裡有位,看過餐牌,價錢又不算很貴(在香港人消費能力嚟講呀吓),重點是有WIFI,可以給我打開電腦寫文。



飲品的選擇,茶有很多種,大熱天時,喝冰茶是正路,荔枝茶連茶冰,保證喝到最尾都沒有走味。



法式龍蝦湯,打成泡沫的表面,口感綿密,細滑的龍蝦湯,帶著濃郁的龍蝦香,酒香似有還無,較為user-friendly;另上的蝦球,新鮮爽口。



主菜有一道威靈頓牛柳,$800泰銖,不貴,但不想吃得太重,最終選擇了芒果汁軟殼蟹闊條麵,價錢不及威靈頓牛柳的一半。

大大隻軟殼蟹,金黃的外表入口酥脆,清爽而沒有油澀感,蟹內仍有一點甘香的蟹膏;爽滑的闊條麵,配以加入芒果肉的醬汁,不經意地散發出一點泰式與西式的Exotic。



長飲長有的冰茶,飲到我寫完一篇大約九百字的文章,sent,關機,埋單。

剛好不用$1000泰銖。

Harrods Tea Room:G Floor, Siam Paragon, Bangkok 10110


曼谷:快閃甩拆打@Ratchada Train Night Market

$
0
0


乘搭紅眼航班回港,當然用盡旅程的一分一秒,趕及最後一班機鐵開出之前,先去Artbox市集兜個圈,後到當地的大型夜市:Ratchada Train Night Market

位置就在地鐵站Thailand Cultural Centre隔離,一出地面,跟著人群行便沒錯,見到有旅行團,浩浩蕩蕩向著夜市進發;我獨個兒前來,忽然間有種寂寞擠擁的感覺,湧上心頭。




晚上的曼谷又焗又熱,剛在地鐵過冷河,霎時打回原形,披著又濕又邋的身軀,穿插在人群之間,賣衣服,飾物的檔口,我提不起興趣,目標自然地放在飲食,始終這方面我最積極。

有不少賣海鮮的檔口,一桶一桶雜錦海鮮,三幾個人分,我吃過晚飯才來,銀包亦只剩下大約$300泰銖,只能望門輕嘆。

挑選一些比較刁鑽的小吃吧,大前題是要預留車費出機場。



章魚蛋,煎香再加辣醬吃,中間有點軟綿綿,辣醬的勁度,差不多蓋過章魚的鮮味,過下口癮便好。




隨意地揀了三串八爪魚,即叫即燒,$10泰銖一串,充斥著炭火香與八爪魚的鮮,不亦樂乎。



串燒鱷魚有份兩種味道:黑椒與麻辣,總之,都是辣。

人生從未試過赤裸裸地咬鱷魚一口,反過來我們就經常被鱷魚咬,就看看我們的老母,在較早前的電視台訪問裡面,留下鱷魚淚,大家隔著螢光幕看著老母販賣矯情,歷史告訴我們,凡是賣弄矯情的人,十個有十個都是仆街,見狀有何不會咬牙切齒?



原隻鱷魚頭示眾,即燒的黑椒鱷魚肉,不好吃也好,無須做老襯,畢竟只是數十泰銖的小數目;濃烈的黑椒與燒烤香,質感頗硬,是我對此鱷魚肉的觀感。




經過賣蟲的檔口,忍不住買了一份蠶蛹,吃蟲其實不是想像中般恐怖,以前我的窮X飯局,曾經搞過蟲宴,和味龍、蠶蛹、竹蟲、木蟲、回味無窮。

我當吃桃哈多,不知幾盞!



賣沙冰的檔口,人頭擁擁,抬頭一看,原來是有美女坐陣,人龍更排到隔離檔,後來問問谷歌大神,得知此女是當地的網紅,有眼不識泰山。

時間差不多了,全身濕透兼帶著點點燒烤氣味的狀態,坐地鐵到最近的機鐵站Makkasan,此刻的腦海只想一件事:

我想沖個涼。



再見曼谷。

Ratchada Train Night Market:55 9 Ratchadaphisek Rd, Khwaeng Din Daeng, Khet Din Daeng, Krung Thep Maha Nakhon 10400 Bangkok



墨爾本:$9.99一碗Pho@Dot Spot

$
0
0


去到墨爾本,始終不忘威士忌,撞正Whisky Live,純屬巧合,怎能不去?當地有間漸露頭角的威士忌酒廠 - Starward,運用澳洲酒莊的葡萄酒桶,釀製出屬於澳洲風味的威士忌。

每逢星期三晚,酒廠舉行的紅酒桶威士忌之夜,試過令人拍案叫絕的Shiraz Cask熟成的威士忌,可惜沒有外銷,否則我會帶一瓶回來。

晚上八點,從酒廠走出來,跳上巴士回到Southern Cross站附近,是時候吃個晚餐,上次Whisky Live後,去吃碗Pho;今次在酒廠試完幾款威士忌之後,又想吃碗Pho。

不單止在澳洲,有好幾次在香港去完一些酒局,往往都想吃碗牛肉粉,清湯腩、滷水牛腩、Pho,總之有牛便可,漸漸地覺得,熱辣辣的牛湯,是絕佳的解酒妙藥。

晚上八點半左右,附近的咖啡館已關門,有間越南食肆仍打開門營業,Dot Spot,賣$9.99一碗Pho,應該是在當地很便宜的消費吧。




快餐店格局,分兩層,臨近打烊時份,只得三數位食客。



最簡單,一碗Pho,先在櫃台點菜,然後店員會送上。



眼看像牛肉湯多過像一碗粉,只見洋葱絲、芫荽、葱粒在湯底上浮浮沉沉,隱約地見到一塊半塊牛肉,芽菜另外用碟上,沒有香草。



喝口牛湯,味道很淡,似有還無的牛味,與之前吃過的Pho相比,水準爭得遠。

牛肉浸到差不多全熟,還好吃下去肉質不老,河粉尚算爽滑,芽菜就只是芽菜啦。

快手快腳吃掉,無謂阻住人收工,早點回到下榻的住宿休息,想著明天的早餐,去那間咖啡館好,才是最惱人。

付出區區$10澳幣,但求填肚的心態,沒有期望自然沒有失望,一分錢一分貨嘛。

Dot Spot:670 Bourke St, Melbourne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曼谷:Chinatown隔離的B&B@2W Bed & Breakfast Bangkok

$
0
0


上網搜尋有關曼谷的住宿資料,雖然當地的酒店房租,平均不太貴,但慳錢就慳到低,機票加兩晚住宿,我預$2000。

首選是一間以盒子為主題的Hostel,一星期前訂仍有床位,幾十塊錢一晚,可惜最後入住時間為晚上十點,我夜機到,沒可能啦。

再搜尋到一間,Chinatown的B&B與咖啡館二合一的旅舍,充滿簡約風,見價錢不貴兼近地鐵站,一鍵定音。

2W Bed & Breakfast Bangkok,從機場坐機鐵到Makkasan站,再轉乘地鐵到Hua Lamphong站下車,步行大約三分鐘便到。




入夜後,B&B大門已關,要按密碼才能進入,如果在訂房之時沒有在網上付費,來到才交房租的話,只收現金。



我訂不到連浴室的房間,訂了沒有私人浴室的雙人房,兩張單人碌架床,有張書枱,兩個插座,(當然係兩腳插,不要旨意旅館會有轉插者,出慣外的人,帶備萬能插是常識).     白色的牆身與灰色的地下,感覺像身處廠廈私竇的格調;WIFI是免費的,速度總算順暢。




無須自備毛巾,旅館有提供,浴室的設施,洗頭水沖涼液俱備。




旅館的頂樓,是吃早餐的地方,房租包早餐,很簡單,香腸肉、 煙肉,麵包、香蕉、蘋果、沙律菜如羽衣甘藍,果汁或咖啡,味道尚算不錯。



這裡是一間咖啡館?以前旅館地下,的確是一間咖啡館,現在變了泰國菜館;前一段提及過吃早餐的地方,過了上午便沒有人。

退房時間為中午十二點,可否寄存行李?我不清楚,離開之時,只得一個背囊隨身,瀟洒地在曼谷走一回,第二天凌晨坐紅眼航班回港。



旅館位置挺方便,比較適合喜歡舊城情懷,而且預算有限的旅客,向Chinatown方向步行十分鐘,可吃到米芝蓮推介的煎蠔餅、泰式炒河店等等。

2W Bed & Breakfast Bangkok: 149, 151 Rama IV Rd, Khwaeng Pom Prap, Khet Pom Prap Sattru Phai, Krung Thep Maha Nakhon 10100, Bangkok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元朗周末飲飲食食指南

$
0
0



2001年10月的某個晚上,我在元朗的大榮華搞飯局,那時候很多朋友經常OT,我已經刻意把飯局時間推遲開始,但仍有不少朋友要到八點幾九點才到達。

未有西鐵的年代,從市區入元朗的交通工具,不是巴士就是小巴,而我自己就慣常在佐敦坐小巴入去;現在交通網絡漸趨發達,入元朗,再不是甚麼開發大西北的鄉土情懷;以前前我經歷過兩段戀情,一個住在元朗,一個住在屯門,所以在某段時間,經常在此區出沒。

相信明日(星期六),會有不少人去元朗行街睇戲食飯,藉此介紹一下,我去過的元朗食肆,當中有出色,亦有普通,亦有接近劣食級別,無差別的介紹。

(以下的食肆,背景是黑是白,請自行查證。)

無須訂位直行直入:



永年士多

近年在Facebook的食在元朗群組,一見到永年個名,差不多全部都是批評之聲,說其車仔麵很難食,又說元朗人是不會光顧,排隊的顧客,主要是來自其他地區的人。



我第一次去之時,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真的是士多的格局,吃的是豬腸粉,加魚蛋豬皮等配料,裝修過後煥然一新,這年來更連開分店,開到去尖沙咀;數年前到訪過全新面貌的元朗店吃車仔麵,不敢說難吃,只懷疑有甚麼個人之處,可以惹來食客們排隊排到去棺材舖門口?

也只是一碗普通的車仔麵而已。



好到底



又是回到二十年前,專登坐小巴入去食碗麵,蝦子撈麵是一絕(對當年的我而言),十年前再訪,吃碗麵,加多碗蝦子淨蘿蔔,也許當時已經有一定飲食經驗,感覺再不是甚麼天上有地下無;再者好到底已在市區有零售店,有興趣者可以買回家自己煮。



過橋麵檔

港版芽菜雞的示範動作,當年我在Openrice,就寫過以下的評價:

在大西北的食店,想試的可不少,其中一間是過橋麵檔。

聽女友說以前是同"爽爽"差不多格局,現今越做越大,做到昔日十幾塊錢有交易的雞飯,到今日要成五十幾銀一個霸王雞菜飯餐。

去到晚上十點多,店內依舊多人,差不多人人也叫"雞";有些人會叫咖喱飯,甚至乎車仔麵,份量十足而價錢相宜。

豉油雞同霸王雞,我選擇後者,霸王雞份量如例牌份量,菜飯亦大大碗;廣東的霸王雞,同北方的菜飯,在大西北之地,又的確可以"南北和"。

霸王雞附上一點雞肝、雞腎,爽口又甘香,霸王雞本身不算是肥雞,雞皮夠滑溜,而雞肉帶有雞味,肉質有點實;而內裏的骨頭還是帶點紅色,在雞肉下的芽菜,吸收雞肉的味道,平平無奇的芽菜,突然之間美味起來;菜飯份量多到差不多滿瀉,飯粒帶點油份,粒粒分明,菜粒爽甜,無須下豉油,也吃得清光。

如果想外賣,一整隻霸王雞價錢為$175,始終今時不同往日,新鮮雞難求,一到什麼禽流感,就將家禽格殺勿論。

唉,如果雞有問題就要殺晒,如果人有問題,是否又要殺晒那些有問題的人?現今香港社會越來越反智,全賴這班"豆泥"高層。

時為2010年1月。



Accro Coffee




高水準的咖啡店,位於朗屏站附近,曾經出過虹吸咖啡冠軍人馬;不諱言我是認識這間咖啡店的其中一位咖啡師K,以前大家都在開飯網寫食評,還有幫其宣傳,跟他們到外地比賽的朋友C,可說是識於微時;搬店之後只到訪過兩次,一直想約幾位咖啡朋友,飲咖啡飲酒,可惜往往很難夾時間,不如遲一點我搞個范湯皇飯局,順便來啡一啡?



爽爽麵店




在雞地這個三山五嶽之地,叫雞似乎理所當然,以前這裡的醉雞是一絕,多年沒來,有元朗朋友說水準退步了不少。



安娜餐廳




元朗其中一間豉油西餐代表(另一間新是你的,上年已結業,我從未光顧),賣的當然是鐵板餐,例牌的羅宋湯,周打魚湯,與梳打粉牛扒,吃的不是味道,是某個年代的香港風味。

同時亦裝載了我與某前度的回憶。



寶城餅店



仲使講?食蛋撻啦!



萬芳冰室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屯門開業,後來開到去台北,然後回到元朗開分店。

名物是特大炸雞髀,好像基因突變似的,好吃與否,見仁見智。

我始終喜歡九龍灣的日月星



豬小姐



主打豬雜的麵店,當年誤打誤撞走入去,吃了碗豬雜河,的確高質。



天鴻燒鵝



有人大讚這裡的燒鵝好正,亦有人說被過份吹捧,某媚台的飲食部落客,不時在其地盤推薦這間燒味店,結果惹來不少台灣人專程走上門,一嚐燒鵝之味。



我去過兩,三次,對它的評價是不錯,原隻燒鵝髀免切或切開幾件,純粹是個人口味;近年的水準,我真的不知道。



田中日本料理

拳頭壽司,是元朗的名物,有說出處是大馬路的田中壽司。



當年與前度抱著踢館的心態前往,之後我在Openrice寫下的食評:

昔日元朗美食,大家總會想起老婆餅,同圍村菜,現今多了一個成員 - 壽司.

何解呢?因為元朗系的壽司,同香港其他區域與別不同,就是一味鬥大.飯團大,刺身切得厚.總之一味鬥大.結果一間成功,其他對手便陸逐追隨,漸漸形成了元朗另一個獨有的飲食文化.

平生未吃過這一系壽司,已經說想試很久,這夜便聯同住在附近的朋友,抱著獵奇的心態,來到元朗壽司龍頭"田中".

作為同區的領導者,果然人氣最盛,天未黑的六點半,門外已有十幾人在聚集.時間尚早已是如此,去到黃金時間咪不得了?友人未到,小弟先拿定菜單,原來此店巴閉到要在入座前點定菜.好歹也吃了多年上中下等日本菜,這樣方式落單,也是第一次見.相信是同每人只限吃四十五分鐘有關.務求食客一坐下便上菜,食完就走,務求做多幾轉生意,掉過來去想,田中的老闆頗有生意頭腦.去吃日本菜要限時間,又是第一次見.

人齊才能入座,友人一到,等一會便有檯,計算由等位到入座的時間,大約二十分鐘.入到店內,環境極為狹窄,可能是人多之關係.坐低不久,先喝杯熱茶,近乎沒有味道的熱茶,同飲水沒有兩樣.又是第一次在日本料理內見.連杯茶也是如此,相信其他出品也不會好得去那裏.

先上的是帶子刺身,食落淋劈劈,味道不明顯,吃到最後的味道是帶點苦澀.正所謂入鄉隨俗,雖然個人不好三文魚,但來到田中,不吃三文魚壽司,道理同去北京不到長城,非好漢之所為也.眼見的三文魚壽司,賣相似金魚,三文魚很長,而且很厚,差一點便可用來做三文魚扒.底下的飯團同樣大舊,一口跟本吃不下,完全有違壽司本身的傳統.但是元朗系壽司就是如此,一場來到,便要嘗試去融入這個文化.接受與否是另一回事.

三文魚色水還可,曾多次在食評上說過,在魚生之中,以三文魚最為"陰濕".就算變壞也不會變色變味.這件三文魚係夠厚,吃落沒有油份,覺得有點點似塑膠.下面的壽司飯,是我手上的筷子中不能承受的重,結果,一夾就散晒!分開成幾截,蔚為奇觀.說回壽司飯本身,同杯茶一樣,近乎沒有味.而且是熱的.到最後為免掛上"無衣食"之名,便將飯團同三文魚放在碗上,倒些醬油去吊味,當魚生飯吃.

甜蝦一點也不甜,又是沒有味,蝦頭內的蝦膏更是很苦.友人見狀不敢下手.魷魚蟹子壽司基本上是二合為一,兩件壽司拍埋一起,面頭的魷魚相信是一同放入去.所以當拿一件走,另一件便倒塌下來,見狀不禁苦笑.海膽壽司的飯團又是熱的,主角海膽的質素,去到此地步已是意料中事.味道很有層次地先甘後臭.幸好點菜時沒有叫一大板.全夜覺得比較好一點,是鰻魚壽司,因為是熟食.鰻魚肉厚,燒汁味道也夠濃香.

由入座起計,晚上六點五十分入,七點十五分走.前後二十五分鐘.比去快餐店更快.步出門口,外面的人龍比早前更墟陷.我有點不明白,是否平就大晒?懶理好不好吃與否.就走過來甘心排隊個幾兩個鐘,來換取四十五分鐘有名無實的"快感"?這個不是田中麗奈,而是田中"例耐"呀.

日本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一下子被元朗扭曲成如此樣子.這樣又算不算因為幾十年前的日治時代慘痛歲月,而在意識形態上作出大報復?

拳頭壽司,與白衣暴徒的拳頭,一樣惡啃。






吃沾麵的好地方,然而好景不常,年前內部出現糾紛,其中一位走出來,在西環火井開設另一間彩。

最近有沒有去過元朗店?



東方勝記




區內飲早茶的地方,下午開到第二天早上,不要期望是很特別的味道,只是一個可以飲夜茶的地方而已。

一大班人元朗行的選擇:




大榮華

區內老字號,你未聽過其名,也應該知道韜韜是誰。




賣的是傳統圍村菜,每次去都瞄準碗豬油撈飯,其他菜式與扣肉、炒長遠、最後的甜品,一定是馬拉糕。



歡喜樓



以前在加州花園與錦繡花園之間,現在已搬往近乎荒廢的新田購物城附近,寫到這裡,懷念它們的豉油雞。



西鐵燒烤場




最大的好處,當BBQ期間遇上突發事件,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手上的燒烤叉,熱燙的炭,可以用來保護自己,當然,記得帶手套,正在燃燒的炭,熱力非同小可。

有錢L的選擇(不一定訂到位):



鮨文




走高級Omakase路線,Cupid師傅出身於見城,後來到元朗開設壽司之神,四年前再走出來,押上自己名字開店,短時間之內,成為了城中其中一間熱門高級壽司,現在已開到去紅磡黃埔,與深圳南山區。

剛開業之時,價錢非常實惠,四年後的今天,變成點呢?



寿司源




壽司之神、鮨文、寿司源,形成元朗高級Omakase三國鼎立的局面,其實寿司源也是從壽司之神走出來,至於背後的故事如何,我不清楚就不評論啦。

兩年前慕名而來吃一頓午市Omakase,元朗價錢,中環質素(我想這樣形容,大家會比較易明),值得搭西鐵入來,計埋車費還有賺。



鐵板燒和菊





壽司之外,亦有一間高級鐵板燒,位於雞地的和菊,不甘傳統走西日風情,和菊煙熏北海道帆立貝、法國黑鱈魚伴直菇洋葱湯、活鮑魚配鱈場蟹肉海苔汁、近江和牛。。。

全是令人夢牽魂繫的滋味。

商場篇:



安南




越南菜代表,第一間在銅鑼灣利園,走中高級越南菜菜路線。



家上海



與安南同集團,顧名思義是賣上海菜。



ANA穴壽司




走中產路線,包羅萬有的日本料理,特上刺身拼盤,足夠兩至三人分,包括拖羅、牡丹蝦、油甘魚、帶子、加拿大海膽、與及港人最喜愛的三文魚,用料上乘,拖羅入口的油香滿瀉,油甘魚肥美可人,加拿大海膽勝在件頭大。

日本岐阜縣的飛驒牛,化成飛驒牛壽司三點盛,麵豉軟牛舌,松葉蟹蓋海膽石鍋飯,也是這裡的招牌菜。

無論如何,明天入元朗之前,記得先裝備好自己,帶定所需的用品,時刻保持警覺,齊上齊落,一個也不能少。


墨爾本:酒在墨爾本@City Wine Shop

$
0
0


剛過去的五月,給自己放了一個星期假,今次暫不去歐洲,選擇南下澳洲,被稱為最有文化氣息的城市 - 墨爾本。對我來說,當然不能錯過品嚐當地葡萄酒的機會;抽了一天時間遊覽維省其中一個葡萄酒產區:Monington Peninsula,不諱言我是喜歡這裡充滿法國布根地風情的Chardonnay,雖然有不少朋友,覺得我已成為一個烈酒人,但是我依然會喝葡萄酒,只是多年來只是停留在一個普通飲家的階段,未及對威士忌般認識深入。

留在城市喝酒,也有不少好地方,某一晚來到Spring Street,既是餐廳,亦是葡萄酒專賣店,兩者合一的City Wine Shop






很喜歡這般形式經營的酒館,一來價錢夠實惠,原瓶買走的零售價,或會便宜過其他地方;而且更可能找到一些比較小型酒莊的出品;給我發現被稱為澳洲最佳釀酒師:William Downie,其釀製的Pinot Noir,沒錯香港某間大型酒舖也引了其出品,不過價錢這裡就便宜差不多一半。





單叫一杯酒,最便宜大約$10澳幣起,你可以喝到Henschke的blanc de noir,也只是$17澳幣一杯;Shiraz是Yarra Valley其中一個代名詞,特別揀了這瓶價廉,由近年被稱為當地的天才釀酒師 - Luke Lambert,其Crudo Shiraz 2017來試試,一開始是沉實而鮮明的果香,丹寧柔順,帶有點點辣的後勁,味道漸趨奔放,值得稱得上物美二字。

至於在酒舖買下的酒,可否即場就地正法?當然可以,不過要收開瓶費,$20澳幣一瓶,計落條數依然非常化算。



鑑於我吃了晚飯才過來,未能品嚐這裡的菜式,他日有機會再訪墨爾本的話,定必預留一晚過來飲酒食飯;酒舖位置不難找,位於電車免費區域的Spring St站隔離而已。



(原文刊登在Wine Luxe Magazine 2019 六/七月號)

City Wine Shop

159 Spring St, Melbourne VIC 3000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一幻拉麵(中環):新店夏日限定拉麵

$
0
0


上年初才進軍香港的日本拉麵店 - 一幻,憑著其蝦湯底,得而在這個以豚骨為主導的拉麵市場分一杯羹;不到年半時間,已經開設第三間分店。

新店選址在中環鏞記隔離,執筆之時已經開業,早在上周三,有幸受邀請來試其中環店限定的拉麵 - 蝦汁胡麻拉麵。




我自己很喜歡吃冷麵,麻醬是冷麵之不敗配搭,台灣便利店的即買即食,小店的出品,或者京式的雞絲涼麵,統統照單全收;日本的涼麵則比較少吃,記得第一次品嚐此味,已經是要數到二十年前,尖沙咀利時對面的札幌,價錢接近過百。




一幻的蝦汁胡麻拉麵,索價$88 +10%,我經常說拉麵店收加一服務費,根本是離譜,但是來到香港開店,難免入鄉隨俗。



以蝦汁與麻醬調和的醬汁,若追求濃郁麻香的人來說,此汁的麻香是不似預期,然而一幻的殺著:蝦汁,其鮮香與麻醬香結合,味道來得平衡,蝦味與麻醬勢均力敵,開胃之餘亦不會覺得過於濃膩的感覺。

換句話說,是加進蝦汁的元素之後,麻醬的味道變得更為多元,配以彈力十足的麵條,連同其他配料如切成條狀的叉燒、小虎蝦、青瓜絲等等,還有味道有點點像明太子的蝦麵酥,香辣甜蝦的綠葉,頓時變得像七彩繽紛的夏日,活潑的畫面呈現在眼前。




香港店限定的特濃蝦汁叉燒拌麵,趁熱食,乾撈的好處,就是能夠盡情的感受到蝦汁的濃鮮,與及麵條的質感與味道;配料是切粒的叉燒、葱粒、海苔絲、蝦酥、半熟玉仔,熱力將蝦汁的香氣悉數發揮,麵條掛汁力強,葱粒與蝦酥在麵條上糾纏著,最終皆紛紛一起往肚裡送。



小吃的香辣甜蝦椰菜沙律,如你吃冷麵的耍,大可不要,因為冷麵的配料已經有甜蝦,再吃的話難免重覆,除非你愛吃愛到死啦。



新張期間,凡光顧指定的二人餐,隨即附送外置充電器一個;吃拉麵時電話要充電?吧枱有USB插座,除非你沒有帶線。

一幻拉麵(中環):中環威靈頓街50號華威大廈地下A號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曼谷:來一碟濕炒河@Lad-Na Heng Yod Pak

$
0
0


又一間在上次曼谷30小時行,已記低的的曼谷小店,Chinatown附近,賣炒河的Lad-Na Heng Yod Pak

純粹覺得:(呢度應該幾好。)

本人一向喜歡吃泰式炒粉麵,Pad Thai的不用說,泰式炒河,沙士肆虐的一年,經常去九龍城的小曼谷,當年的規模遠不及現在,只是一間在渣打櫃員機旁邊的舖位,在外面開幾張摺枱,晚晚其門如市。

有時沒有位,索性打包一盒泰式炒河回家,那些年的小曼谷,價廉物美,後來由小店變成大店,只光顧過一次,也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我想是做街坊生意,沒有太多慕名而來的旅客,偶然有些外國人走進來,相信與我一樣住在附近的旅舍。



$60泰幣一碟雞蛋豬肉濕炒河,當地的中文譯成粿條澆粉湯下蛋。



杰撻撻的汁,雞蛋加豬肉,還有芥蘭,很多人或覺得像下得太多生粉,未必吃得慣,假設這裡的風格就是這樣,也只能說一聲:(不合我口味。)

但是我OK的,未至於非吃不可,一吃無妨,吃過便算的級別啦。

細滑的河粉,與蛋汁濃情得化不開,份量不算太多,吃罷還有空間走過不遠處,來個蠔餅才心息。



可樂一瓶$10泰幣,連冰上,再來一瓶,外面天氣太熱了。

Lad-Na Heng Yod Pak:ถนนพระราม4 Khwaeng Pom Prap, ป้อมปรามศัตรูพ่าย Krung Thep Maha Nakhon 10100泰國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長浜No.1拉麵:七年之後

$
0
0


上一次來到九如坊的長浜No.1拉麵,剛好是七年前,當時與我同行的女伴,早已嫁人生仔去也,再沒有聯絡,老死不相往還。

這晚在PMQ附近有點事要辦,快手快腳的一個人晚飯,忽然間想起這裡,吃碗拉麵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時間尚早,不用等位,因為除了我之外,只得一位食客而已。




翻看當年的blog文,我吃過最貴的No 1拉麵,2012年價錢為$98,今日賣$105,只是貴$7。



這晚要碗玉子拉麵,$98一碗。




麵店供應的是凍水,沒有冰,對冰水的偏執狂,肯定大叫無癮;拉麵師傅是日本人,大家會否對他很有信心?沒錯,凡是由日本人主理的日本料理,始終會被看高一線。



客人不多,自然很快便有得吃,奶白色的豚骨湯,質感與七年前一樣地香滑,帶著頗濃烈的豚骨香甜,未去到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般地步,整體是水準以上。



當年我批評過其叉燒,這晚所吃到的叉燒,經過火炙後逼出油香,還有陣陣焦香與其肉的香甜,士別數年,真的進步了不少。




麵條硬度自己揀,應硬則硬,但其本身的味道略嫌平凡,拼命地加辣菜,吃得滿頭大汗,心底裡卻異常過癮;半熟蛋有點過熟,並非我所喜愛。



與友人K先生,上年夏天在福岡飲飲食食,經過長浜No.1拉麵在當地的本店,雖然當時在飽到十成的狀態之下,與它擦身而過,但我亦差點忍不住冒著吃到嘔而衝進去;最終理智行先,選擇下次再來。



然而,今年並沒有到日本的計劃,一切要留待下年了。

長浜No.1拉麵:中環九如坊14號地下


Viewing all 18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