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猛烈南瓜在飯桌
Viewing all 18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回到2014:明日世界終結時

$
0
0

 


當年我在「蘋果日報」專欄的其中一篇文章。

一個月很快便過,由巴西對克羅地亞開始,球迷們注定無覺好瞓,近日最常聽到的話題,當然是圍繞世界盃,懂波的充當專家,不懂波的做塘邊鶴。

以前有線獨家轉播世界盃,無綫經常發爛渣,說要保障普羅大眾的利益,如今,輪到無綫獨家,還不是與之前的有線一樣?皇恩浩蕩給大家22場免費,你不滿意?付錢裝收費台吧。

賽前沒有人看好,注定成為三零部隊的哥斯達黎加,最後去到八強,只敗於互射十二碼,法定時間只失過兩球,舉世震驚。墨西哥的待業龍門奧祖亞,救出尼馬的必入球,好比44年前,英格蘭龍門賓士的世紀撲救,無獨有偶,對手同樣是巴西。英超最佳龍門之一侯活,終於在國際舞台上,向世人證明了自己,莫非,凡是叫侯活,都是超人?

英格蘭初賽止步也不算太過驚訝,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三場便拜拜,哭波喪到跳樓,大有人在。非洲球隊為獎金問題,威脅罷踢的情況屢見不鮮,窮到變豬的希臘,表現出窮也要有骨氣的高尚情操,分文不收,把獎金用作足球發展用途。天地有正氣,最後爆冷打入十六強,超額完成。

巴西足球不再悅目,只憑尼馬單天保至尊,當他在八強傷出之後,四強面對德國,竟然大敗七個一皮?荷蘭成也十二碼,敗也十二碼,雲高爾可會想到,當初在荷甲提拔的羅美路,今天竟破壞了他的大事?無論最後是阿根廷捧盃又好,德國捧盃又好,當球證長雞一吹,你身邊不愛足球的伴侶,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回到2014:Come on James!

$
0
0


當年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其中一篇文章。

寫的時候,從沒想過文章的主角,最終會效力我擁護的球會。

下季他還在利物浦市嗎?

每一次世界杯,總有不少令人難忘的話題,像蘇亞雷斯再次咬人,墨西哥龍門奧祖亞一戰成名,尼馬數度在球場上哭泣。

哭的,不止一個,哥倫比亞的新星占士洛迪古斯,八強戰敗於巴西之後,登時哭成淚人。巴西的大衛雷斯上前安慰,兼向全場示意,希望大家支持他,這一幕可能是今屆世界杯之中,最經典的場面之一。

說實話,世界杯之前,占士仔雖有名氣,但未去到美斯,尼馬,C朗等級數,年前在波圖成名,旋即被法甲豪門摩納哥看中,以四千多萬歐羅收歸其下,身價僅次於同鄉的法卡奧。

好了,當哥倫比亞沒有神鋒法卡奧,到底還可以有甚麼作為?

就在這時候,占士仔成為了國家英雄,一共入了六球,十六強的那一記窩利世界波,外界更拿他與當年施丹,在歐聯決賽對利華古遜的金球相提並論。

結局永遠不會完美,八強面對東道主巴西力戰僅敗,輸了波固然傷心,最後換來的,卻是世人的掌聲。除了超越師兄希基達,華達拉馬的成就之外,更得到國民們英雄式歡迎。

四年之後,法卡奧已經三十二歲,到時會否保持高水準,是一大疑問,反觀占士仔,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杯,正值26歲當打之年。似乎,哥倫比亞的未來,已經押在他身上。

Come on James!不要為這場敗仗氣餒,當你在未來的成功路上,回想今天因出局而流淚,其實,不算甚麼。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回到2014:誰想得季殿軍?

$
0
0


當年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最後一篇文章,臨危受命添食,賺多一餐飯錢。

再見。

荷蘭領隊雲高爾:(我們來巴西係爭冠軍,踢甚麼季軍戰?)另一邊的巴西:(希望在國民面前,踢番一場好波,答謝大家的支持。)

多年以來,也聽過不少取消季軍戰的聲音,成王敗寇,世人只記得奪標的一方,怎會記得亞軍?更何妨是第三第四?李克勤也懂得唱:(從小喜歡冠軍,從不希罕亞軍,誰想得季殿軍?)沒辦法,一切都是錢作怪。可觀門票,廣告,電視轉播的收益就在面前,FIFA怎會倒自己米?

對於爭標熱門的強隊,踢季軍戰是可有可無,對於黑馬來說,就是一種榮譽。很多時候,強隊在季軍戰,只派大量副選出戰,寓賽於操。

日韓世界杯的季軍戰,當時的土耳其是黑馬,南韓是東道主之一,兩隊皆以認真mode作戰。畢竟,對他們來說,可以踢到去最後階段,足以成為國家英雄。

近兩屆季軍都是德國,今屆終於高舉大力神金杯,日耳曼精神果然打不死。反觀近年踢季軍戰的球隊,無論是勝方或負方,往後便無以為。86年的季軍法國,當柏天尼退下之後,連續缺席兩屆決賽周。90年的英格蘭,四年後無緣進軍美國,94年的瑞典,在法國見不到他們,土耳其更糟,已淪為歐洲二線尾,一沉不起。

四年後的巴西,我倒也不太擔心,始終是足球王國,江山代有才人出。另一邊的荷蘭,隊中的黃金一代主力,全部年過三十,假設他們踢埋兩年後的歐國杯才退下來,誰來接班?

歷史是會不斷重演,相信大家也沒有忘記,荷蘭在98年季軍戰,敗於克羅地亞之後,02年,不入決賽周。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紅伶飯店:老牌打冷重生

$
0
0


佐敦打冷老字號「紅伶飯店」,早前結業之後,其動向惹來不少同路人關注,上個月它們重開,地點在砵蘭街,以前「煊記」的位置。

同一位置,一個老字號的終結,另一個老字號重新開始。

限聚令很難再像以前,連開幾圍搞大型飯局,除非大家肯就範用安心出行兼接種疫苗,未來應沒有機會可以在食肆一枱坐十二人了,或者要期望政府在日後疫情消失之後,撤銷所有社交限制,但你覺得會有這個可能嗎?

是晚,九個人,分三枱,試試這間重生老字號,十多年前,我曾訪佐敦店,當時覺得水準普普通通。


三個人一枱,始終不能點太多菜,不夠吃才加,韭菜豬紅,尚算不錯,基本上是沒機會失手。

N先生:(上次我食過滷水,唔係好得。)




當晚沒有鵝片,要一碟鵝肉,這樣更好,有骨落地才叫豪邁,但是滷水真的沒甚味道,欠缺那份濃厚,芳香,我想是滷水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浸淫吧;鵝肉的質素也不俗,但隔離枱的朋友,說鵝肉有點韌。




小炒王脆卜卜,鑊氣夠。




椒鹽豆腐,外脆內嫩,味道略嫌欠缺一份鹹香。




冷食的芥末墨魚片,是全晚最好的一味,晶瑩的薄切墨魚片,鮮美不韌,我就一向反對wasabi溝豉油,但放在中菜上面,亦無不可,少少辣與醬油的鹹,的確提升了墨魚片的味道。




例牌份量的蠔仔粥,足夠四個人分,始終要有澱粉質落肚。

開瓶費收$50一支,以可樂代酒好了,埋單位位$200,今時今日的生活指數,實在稱不上貴,希望飯店的少主繼續努力。

紅伶飯店:油麻地砵蘭街14號地下

辣蟹莊:跟大隊炒蝦拆蟹

$
0
0

又是與傳媒界前輩的一月一會,今次選址在觀塘工廠區裡面的「辣蟹莊」。

臨近下班時間的觀塘,例牌車水馬龍,隨著人浪去,會不會有點累?每日都聽到不少人對這區的「親切問候」,早下班就早點過來,又在唱片店跌錢了,行上去駱駝漆三期,又買了些啤酒。

來到飯店的廂房,我拿著剛買的冰凍啤酒,趁人未齊,先與朋友享受一下歡樂時光,哈哈。

格局是走街坊路線,最近推出不少特價推廣,沒辦法,市道始終疲弱,當晚所見,食客並不多。



我們的菜單一早安排好,頭盤三味,最喜歡乾撈馬刀貝,惹味的醬汁,緊扣著爽甜的馬刀貝,夏天吃更勝清酒煮或蒜蓉蒸。



龍蝦拆肉,來個桂花炒瑤柱,香噴噴乾身不膩,蛋香與龍蝦肉的鮮甜並駕齊驅,留殼作裝飾,連最佳外觀獎也摘下。



竹笙玉盆艷素,是為友人小菌而設,以冬瓜為主角,與其它素菜砌成一道豐富的素菜,清新而食味亦佳,與小菌不謀而合,嘻!


海南椰子燉烏雞,對我經常喝酒的人而言,有如一道溫暖的擁抱。




當晚主角是避風塘炒蟹,我沒有追問這隻蟹,到底有幾多斤両,但見到個蟹鉗,心想絕非善類;飽歷風沙的外表,我應該是吃個蟹蓋先?吃個蟹腳先?或這個蟹鉗好呢?

拿著蟹鉗,用剪刀拆開殼,肥美的一絲絲鮮美肉質,吸收風沙的惹味,最終,我又吃多一隻。剩下的一堆風沙,送個白粥,打包回家撈個出前一丁,無以尚之。




龍騰會四海,挺有霸氣的名字,原條東星切件,菜心伴碟,若中間加多塊冬菇與金華火腿,那就變得玉樹臨風,烏鴉都要行埋一邊。

火喉拿捏得精準,淋上芡汁的魚肉,嫩滑之餘外表顯得亮澤,魚皮爽中帶點膠質。




原隻菠蘿開邊,盛載著咕嚕肉,標榜拔絲但不甚明顯,好吃就不理那麼多繁文縟節。



濃稠的鮑汁與彈牙的鮑魚,配上焦脆的飯底,形成充滿喜悅感的鮑魚脆米飯。




難得其他朋友也說會帶酒,怎少得我份兒?日本九州三井之壽大辛口,喝罷希望像Slam Dunk的三井壽一樣,無論面對著逆境,也抱著永不放棄精神,前路茫茫一樣要昂首闊步。

潮浪暗湧,投石無聲,前路看不清的無助,唯有大塊肉大杯酒大聲笑,是對這個大時代的最好回應。

飲!



辣蟹莊:觀塘開源道55號開聯中心A座地下6C-D


牡蠣不如帰:蠔情拉麵之旅

$
0
0

四年前到訪過東京的「金色不如帰」,當時我還點錯了沾麵,那時說過遲些要再來收復失地。

當時沒料到,他們後來進軍香港開分店,而且越開越多,反而再沒有身在東京般興致了。

最近它們再下一城,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舊時J01(定係Blues Heroes)的位置,開設「牡蠣不如帰」。

與其它分店不同之處,這裡是以蠔是主角,看個店名已知一二。




與我去過的東京店,只得吧枱的小店格局相比,明顯是兩碼子的事,黃昏前入座無需等位,坐下已經聞到一點點蠔湯傳出來的鮮味。



牡蠣鹽味拉麵,$118一碗,還要另外加一服務費,這是拉麵店創辦人山本敦之,特別為香港店創作此獨特的拉麵,湯底用上幾十斤鮮蠔熬製,甚至蠔油,與及牡蠣醬,也是自家製;比較接近的,應該是拉麵陳間「海老名」,久不久推出的牡蠣拉麵。

配料有火箭菜、蔥白粒、紅椒一小片、牡蠣醬、叉燒,蠔肉呢?沒有。



因為所有鮮蠔的精華,盡歸鹽味湯底所有,清澈中帶著濃烈的蠔味,那些蔥白與此湯結合之後,卻有種與韭黃加大地魚湯的感覺相近。


麵條彈牙,面頭的牡蠣醬,再與湯底融合之後,其味更強烈。


叉燒的質素只是不過不失,沒有留下很深印象。


額外叫的小吃,醬漬牡蠣一口飯,此非壽司,而是用蠔湯煮成的蠔飯,酥脆的紫菜味道帶甜,包住醬漬蠔,蠔飯,青瓜三小片,緊扣著鮮與甜。



全程一杯冰水飲到尾,沒有自助只能假手於人,侍應見到我杯水差不多飲完,也沒有主動為我加水,反正吃罷趕住有下場,算罷。

連加一服務費,全數$204.6,值不值就見仁見智,我手上有張$100現金券,實際上只付$104.6,多謝友人KH兄的關照,哈哈。

牡蠣不如帰:銅鑼灣Fasion Walk百德新街57號地下A號


麵屋福:荃灣巷仔食沾麵

$
0
0

早前放假的日子,在荃灣搵外快,順便去享成街的「麵屋福」,試試其沾麵,有些人以隱世二字來形容,這間只有二十個位的拉麵店。

我見狀當然嗤之以鼻,又隱世?開在深山野嶺寺院裡面的嗎?

荃灣廣場外面的小巷,已經有三間黃色食肆,周小龍那間黃到金光燦爛的服裝店,就在拉麵店對面,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不用google;然而這間拉麵店,並沒有像鄰居一樣,表露自己的立場。

五月有一日,下班經過拉麵店,赫見整條街漆黑一片,原來遇上大停電,結果又要去路德圍搞掂。





隔了一段時間,選擇在中午時間前往,拉麵店門外,有三個人在等位,不久他們便入座,我就等了大約十分鐘左右,先在門外點菜。

獨沽一味,只有三款沾麵供應:魚介豚骨沾麵、黑蒜油豚骨沾麵、番茄紅油沾麵,價錢由$73至$88,不收加一服務費;沒有其它小吃供應,只能夠額外加錢加配料而已。





平日的午市,吃沾麵送可樂一罐,枱上面的檸檬水,並非冰水。




麵條份量預設200g,我就加$15要個替玉,即是一共300g,送上到我面前才發現,這裡供應的麵條是熱麵,未必個個都喜歡。




沾麵汁裡面的配料,有半熟蛋一隻、筍絲、叉燒、蔥;把魚介粉撈勻,先小試一口,豚骨與魚介的結合,展示其濃鮮的個性,當然,淨喝的味道始終是有點苦。



夾起粗身彈牙的麵條,浸在沾汁上,索兩索,掛滿著濃鮮的味道,表現不錯,但是未吃的麵條,放了一會便黐在一起了,連碗邊的紫菜,未能及時逃出生天,同樣地遭殃。




快手快腳,全部放進沾汁內,吃罷,叫侍應加湯,還是喝到一滴不剩。



半熟蛋醃得入味,流心蛋汁香甜。




浸在沾汁的叉燒,沒有甚麼肥肉,質感頗為弱不襟風。




荀絲爽甜無渣,有朋友說曾在此吃過有異味,當日我就沒有此情況出現。




並非是我吃過最稱心的沾麵,以價錢來計,300g份量,午市送汽水,埋單$88,的確抵到爛。

麵屋福:荃灣享成街18號

Red Sugar:北歐夢飛行

$
0
0

香格里拉的C小姐相約Happy Hour,地點在紅磡嘉里酒店的「Red Sugar」,三個月前,我才到過隔離的中菜廳「紅糖」,與朋友吃點心。

上次來Red Sugar,全程站立飲Cocktail,今次正正經經坐低,酒吧剛開始分B/C區,我不安心,當然要坐B區,不過我們只得三個人,問題不大。

大熱天時,出外影張相還好,我怕熱,室內涼冷氣好了。

上個月尾開始,直至今個月24號,酒吧有個關於北歐的推廣,與芬蘭航空,芬蘭旅遊局合作,設計出一系列充滿北歐風情的雞尾酒與小吃。

我:(芬蘭今年歷史性打入歐國盃決賽周,可惜未能躋身淘汰賽階段。)

對著不看足球的C,她好像不明所以。

說起真慚愧,北歐五國,只曾到過冰島與丹麥,其它三國仍未有機會踏足,現在疫情未退,未能自由飛,唯有繼續以舌頭來一趟味覺上的旅行。


北歐風味的雞尾酒,價錢劃一$128一杯,Lonkero以北歐的氈酒與紅莓力嬌,再加湯力水調配而成的Gin and Tonic。


北歐豬肉及牛肉丸配酸忌廉薯蓉及夏日野莓果醬

四款北歐小吃,每款$98,北歐肉丸,或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北歐料理,因為可以輕易在IKEA吃到,這裡畢竟是酒店,出品始終較為精緻,鬆軟可口滿載肉香,細滑的酸忌廉薯蓉,與果醬的酸與甜,駕馭了肉丸的野性。


貌似魚手指,外脆內軟,裡面是加入糖醃三文魚,大蔥的薯蓉,沾上香草醬吃,再加些三文魚子,開胃中更添一份鹹鮮。




小龍蝦蘿蔔沙律卷,令我想起龍蝦包。



甘草燒牛肉磨菇串配黑蒜蛋黃醬,你或會想起身處寒冷的森林裡面,席地而坐燒野味?這一刻,腦海浮現著這畫面。



一場來到,要飲這裡的On Tap雞尾酒,The Wall是用Glen Grant 10 yo威士忌、黑咖啡力嬌、白蘭地,與及健力士啤酒調製,絕對是我輩麻甩佬的口味。





再追加芝士拼盤、炸薯堡、避風塘田雞,一下子從北歐折回香港。

無論外面的環境是如何,歡樂時光,始終都需要的,否則個人會黐線。

Red Sugar:紅磡紅鸞道38號香港嘉里酒店7樓



澳門咖喱王新鮮腩:白加士街黃牛

$
0
0

最近經常來這間位於佐敦白加士街,以牛腩為主題的「澳門咖喱王新鮮腩」,一間同聲同氣的食店。

坦白講,我第一次光顧的時候,留下了一點不太好的印象。

很喜歡吃牛腩伊麵,以前第一最愛是「九記」,但已經在幾年前與它割蓆,頭也不回,近期偶然經過,沒有遊客的日子門堪羅雀,心裡面曾經交戰:(我應唔應該再食一次?)

最終仍是鐵了心,直行直過。


首訪之時,來一碗爽腩伊麵,論賣相的確不太靚仔,筋膜位與腩肉有點甩皮甩骨的感覺,或者叫一碗淨爽腩,可能會砌得公整,當然價錢就貴得多啦。

湯底甘醇不混濁,有牛骨香亦有點點藥膳的風味,爽腩的筋位對得住個爽字,可是腩肉韌得黐牙,伊麵煙韌,沒有一點油澀感。

前段提到的不太好印象,爽腩的質素是其次,食店播的音樂,竟然是荷蘭叻的「我至叻」!!!

話就話是我中學年代的飲歌,但去到廿一世紀二十年代,還要聽著這位仁兄的大口氣,我真的有點汗顏。





咖喱牛腩伊麵,牛腩與麵分開上,沒有要求半肥瘦,軟熟可口,完全入味,一半放湯,一半就以沾麵的食法,把伊麵放在咖喱汁裡面撈,不亦樂乎。




麻辣牛腩亦受到不少人頌讚,喜歡它的麻辣不算過於霸道,我只是覺得有點奇怪,用來裝白飯的藤碟,為甚麼那麼大?



澳門炒飯就濕了一點,我想是它們的風格?其鹹魚味最為突出。




吃過的爽腩質素不似預期,牛坑腩就好得多了,肥膏的脂肪甘香得融化在口裡,瘦肉位鬆軟實食無黐牙,配肉醬是我想不到的配搭。



跟飯加錢的番茄薯仔湯,未算100%家常味道,但遠比喪下茄膏去修飾的貨色好得多了。



這裡賣牛腩,亦有沙嗲牛肉麵,常餐包個火腿奄列厚多士,當然包一杯飲品,不過假日就要加$8。




濃厚的沙嗲汁,沒有完全遮蓋牛肉的鮮味,麵條煮得恰當,水準之作。






留名跟進其咖喱羊腩,可能就下個星期。

澳門咖喱王新鮮腩:佐敦白加士街63號地舖

妹記生滾粥品 :早起的鳥兒有魚吃

$
0
0


社會運動之前,我不時去佐敦「新興棧」,貪其開得夜,有時候當夜班收工行過來,吃一碗魚腩粥才回家,某年帶台北朋友來吃碗魚粥,我還帶瓶威士忌來配。

有網民報料,由老闆娘到廚房均是藍絲,雖然魚粥做得好,尤其薑蔥爆魚卜是天下美味,但為免吃魚腩吃到背脊骨落,從此不再光顧。

多年前我曾經在Openrice,寫過一篇有關旺角花園街市「妹記」的食評,提及到在旺角區吃一碗魚粥,這裡是不二之選。

看回當年的文字紀錄,上一次到訪,2008年7月,足足十三年之前。

炎夏的早上八點來到,沒有冷氣只有風扇吹著,場內只得妹記打開門營業,零星的食客,全部都是為了一碗粥。

老牌粥店也要與時並進,與外賣APP合作,還開設電子收費,不過是微訊與支付寶,我就當然不會用。


今天的魚腩粥,賣到$44一碗,我加份魚卜,另外加碗已切件的油條,原條上就貴$2,份量就多一點。

此情此境,儼如我在六年前,在馬來西亞巴生港吃肉骨茶一樣,沒有冷氣,只是肉骨茶換轉成魚粥,油條依舊在,外面三十度太陽紅。

師傅拿著生銅煲,把魚腩爆得火光熊熊,淡水魚的泥腥味,是需要用大火加薑,才能辟除。




天未光時開始煲底,加入了魚肉,熬得稀巴爛,成就了這碗軟綿鮮甜的魚粥;球場上總有魚腩部隊,但最麻煩就是遇上有骨的魚腩,隨時哽親陰溝翻船,此魚腩肉厚味鮮,始終帶有一兩條細骨,無傷大雅。




咬著膠質豐富,爽脆的魚卜,最為可喜,另外叫一碗淨食,再配威士忌,風味絕佳。

朝七午三,多年如是,想一嚐這裡的魚粥,的確要趁早。

妹記生滾粥品:旺角花園街123A號花園街市政大廈3樓熟食中心11-12號舖

回想第一次去英國

$
0
0

當時Oxford Street的維珍唱片,後來成為我每次到倫敦,必去的地方


回到起點,第一次去英國,時為1999年3月。

1)那時候仍未流行上網買機票訂酒店這回事,一係打電話去旅行社訂,一係親身上去旅行社,而我就選擇「學聯旅遊」。


2)來回倫敦直航機票加兩晚三星級酒店,乘坐英國航空,價錢為六千幾一個人,當時我係去兩個星期,往後的日子呢?

3)我當時去倫敦最主要原因,就是找當時我喜歡的人,她正在英國讀書。

4)第一次去英國的時候,英鎊兑港幣為1:13,上年初去就低至9字頭。

5)人生第二次坐飛機,最深刻就是:英航飛機餐好撚難食。

6)到達倫敦希斯路機場,比個海關問長問短,我心諗會否被拒入境,之前聽過不少香港人去到英國,過不到海關而被原機遣返的消息,有些只買單程機票,有些言語不通,懷疑留低做黑工,當時我向導遊求證,他說的確有以上的case發生過。

7)這個機票加酒店的套餐,更包半天遊覽,首先乘坐旅遊巴到酒店,放低行李,再出發到倫敦著名景點參觀。

8)當時沒有打卡,數碼相機亦未流行,有部菲林傻瓜機是必須。

9)走馬看花到過白金漢宮,Tower Bridge,大笨鐘等名勝,停下來影影相,到此一遊。



當時住的Royal National酒店,設備簡陋,咁就65鎊


10)頭兩晚住在Russell Sq的Royal National,第三晚她join in,附65鎊住多一晚,設備簡單,但求一宿而已。

11)其後十日,她有朋友正在香港工作,有間屋空置著,位於Tower Hill附近,那就借來一用,省回不少房租錢。

12)有一天,我獨自北上利物浦看球賽,由她留在倫敦,即日來回。



Covent Garden的Dr Martens旗艦店


13)只是與她day out到過劍橋,其餘時間都在倫敦,我們曾經到過蠟像館、大英博物館、Covent Garden、Oxford Street一帶;還看了幾套音樂劇,Cats、Miss Saigon、Les Misérables,全部都是在Leicester Square買半價門票,但買不到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後來再訪多次倫敦,已失去看音樂劇的興致了。

14)當時只是因為喜歡聽Britpop,又睇開英國波,對英國有一份情意結,加上又有喜歡的人在,所以便飛過來,完全沒有諗過會去上癮;凡是出發前一個星期,例牌聽著陳綺貞「下星期去英國」,每一次都期待著。

15)更加沒有想過,未來會有想在這個國家生活的念頭。

16)好像人生每個階段,總有喜歡的人在英國。

17)以前喜歡落吧去Clubbing,現在喜歡去酒廠;以前喜歡行Bond Street、Harrods,現在喜歡行TK MAXX、Jermyn St。

18)昨天見到某左膠出了一個帖,說到年屆耳順之年的嫲嫲,趁著LOTR死線之前獨自去英國,有人見狀好感動又傷心,亦有人說甚麼資料搜集都沒有做,英文又不懂,去到怎樣過日子。

19)既然魔戒的法力消失,想移居當地,唯有循正途申請BNO VISA。

20)遲些我過到去,搞一場倫敦窮L飯局,坐滿一圍應該沒難度,但是吃甚麼好?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Urban Coffee Roaster(將軍澳):夜跑後的晚餐

$
0
0



屯馬通車真的很興奮?

我就一定不是。

地鐵一通車,巴士減班次,有些經常乘搭的路線,更面臨被取消的危機,到時你教我怎樣直接去圓方?(不要跟我說要行到去浙江街坐小巴。。)

去某些地方乘坐屯馬綫,轉兩次車或以上,曲折離奇,例如去將軍澳,我不如乘坐796X,或者坐專線小巴,一程過又無須行上下落,很快就到。

跳上往康盛花園的小巴,在茵怡花園下車,跑去將軍澳南,經過天晉,撞到朋友,停低傾兩句,道別後,繼續跑,這條將軍澳南海濱長廊,閒日的晚上又幾好跑,最後湊夠7K收工,還需繼續努力,重拾以前很想跑的動力。

按停計時器,面前是藍塘傲的「Urban Coffee Roaster」,那就在此吃個晚餐才回家,我一身大汗,還好未被拒諸門外。

在尖沙咀發跡的咖啡店,雖然本店的位置近我上班,但我一次也沒去過,始終已習慣去「N1」。


不想吃得太過heavy,一個沙律,一個意粉,加杯咖啡便可,跑完步經常喝杯Espresso Tonic,今次也不例外。





燒大啡菇粟米杏仁沙律,主角除了juicy的啡菇,還有爽脆的羽衣甘藍,dressing酸酸甜甜,與及脆口的粟米與杏仁,稱職的開胃菜。




主菜也是全素,煙燻蕃茄豆乾茄子意粉,酸甜度恰當的茄醬,豆乾與茄子索汁力強,麵條做得亦稱職,並非淋劈劈的感覺。

晚市的環境較靜,食客不多,等了一會,沙律與意粉一齊上,難免顧此失彼,吃住沙律,又怕意粉變暖,先吃意粉,又好似很奇怪。

嘆埋杯咖啡,前後只是四十分鐘,跑步輕裝一度,只帶少量現金,幸好收信用卡或八達通。




遲些會多些過來跑步,或陪朋友在海邊放狗,發現這一帶有不少餐廳,留待未來逐一跟進。

Urban Coffee Roaster(將軍澳):將軍澳唐賢街29號藍塘傲地下12號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Hjem :荷李活道北歐之家

$
0
0

今屆歐國盃,丹麥先悲後喜,經歷過主將暈倒,連敗兩場,最後竟然奇蹟出線,一鼓作氣打到入四強,力戰到加時僅敗;雖然未能延續前輩在1992年的童話,但已贏得所有球迷的尊敬。

在這段期間,我在Facebook出過一個post,回到五年前我在哥本哈根的旅程,懷念這地的Smørrebrød與精釀啤酒,想起香港吃相若的東西,可能就在咖啡店裡面的多士。

住在丹麥的友人阿水,分享了一條有關餐廳開業的新聞,上環荷李活道,將會開一間北歐咖啡店,當中焦點在Smørrebrød。

咖啡店的名字叫做「Hjem」,意思是「家」。




好友約下午茶,他提議在港島,那就不如一起試新店,裝修簡約俐落,書架上的雜誌,封面寫上Nordic,也許是大家心目中的北歐風格,只曾去過冰島、丹麥的我,大約就憑著自身的經歷,略略了解一切。




剛好開放廚房後面有一張空枱,頗為隱閉,最適合談心,但不適合打卡,當日見到有兩、三名少女,在門口行前又行後,原來正在拍IG即時動態,恕我不懂。



數款Smørrebrød之中,我選擇了Pork Belly,烤得焦脆香噴噴,醬汁與椰菜絲的配搭,更具層次兼增加開胃感,用上Rugbrød亦是原裝100%移植過來。

想起當時在哥本哈根市場,吃過鱈魚子Smørrebrød,一大舊鱈魚子赤條條放在麥包上面,膽固醇擺明超標,邪惡到極點,我非常喜歡,可惜這裡不會那麼放肆。

其他款式還有希靈魚、大西洋蝦、鱒魚等等,但友人說想試其它小吃,就此作罷。




肉丸是最有代表性的北歐小食之一,你可以在IKEA餐廳吃到,也可以在其食品部買回家自己煮,這裡自家製造,肉味濃質感鬆軟不死實,薯蓉非開粉的速成貨,軟滑可口,面頭的紅莓,酸甜來平衡野性。




丹麥炸薯條,焦點在沾醬,加入了匈牙利Paprika,番荽,略帶煙燻的辣與清香,真的令人吃個不停口,可惜薯條沒有無限任添,想吃就要買多一份。



一杯大吉嶺Kombucha,一杯Cold brew,消磨了兩小時,借個角落,想念哥本哈根。



我們談到友人阿水,好友計劃遲些去哥本哈根的話,順便找她。

不如一起去Mikeller飲啤酒?




但不會是這兩年內會發生的事。

Hjem:中環荷里活道161號地下

Cordis Hong Kong:我在旺角流浪

$
0
0

 


實在很久沒有外遊,有時候真的要偽裝一下,以往在外地的感覺。

每次到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只視其頭頭尾尾路過的地方,多年以來,只試過一次連觸停留兩晚;上一次只停留了大約九小時,驚鴻一瞥。

中午從Inverness坐火車南下格拉斯哥,到達時已經是下午茶時間,把行李放低在酒店,即刻跑去Pot Still飲兩杯,然後到附近的餐廳晚飯,第二天早上,先在咖啡店吃個早餐,中午又坐火車往利物浦。

這是我在四年前的經歷。

一個人在途上,我早已經習慣自得其樂。

見到Cordis最近推出的住宿優惠,那就訂一晚住宿兼晚飯,催眠自己我正在格拉斯哥流浪。



下班後直接到酒店Check in,我所訂的只是最基本的大床房,窗外的景觀是朗豪坊。



2004年開業,房間裝修稱不上算新,床邊的枱放置了藍芽喇叭鬧鐘,聲音質素不能太過苛求,想好聲一點,自己帶私伙。




其它的設備,夾萬、熨斗、水壺、一應俱存,免費水是維他,當然你飲完可以要求多兩支。




浴室的玻璃洗手盤,明顯留下歲月的痕跡,浴缸的膠邊位亦有輕微發霉的現象;牙刷、鬚刨不用開口已放在Amenties tray,但我習慣自備。


浴缸花灑水力理想,但沒有浴鹽供應,早知我帶定。

沖個涼,去附近買點東西,朗豪坊有馬莎與Market Place,買啤酒零食也方便。



晚上在酒店的Alibi用餐,對這裡不陌生,之前來過數次,飲兩杯食個Brunch,今次就試其$438一位的四道菜晚餐。


這個晚餐包一杯shooter份量的雞尾酒,我沒有留心聽侍應解釋,總之是一杯Gin and Tonic。


頭盤Beetroot and Lemongrass Soup,鮮紅色的外表非流於表面,紅菜頭的天然鮮甜盡顯,還有香茅的清新。


二道的Confit Duck Terrine,鴨肉批的濃膩,配以新鮮無花果,整體味道變得平衡。



主菜要魚肉,Miso Marinated Cobia,海鱺魚的質感較粗,融入了麵豉醬的鹹香,配以炒飯,不過不失。


Blueberry Violet Almond Tart,賣相與食味均佳,尤其是乳酪雪糕。




加$20可加配咖啡或茶,一壺大吉嶺飲到尾,回到房才飲住酒看「大叔的愛」。

(早前聽到有朋友在一間五星級酒店Staycation,他抱怨房間的電視,沒有NOW,看不到歐國盃不特止,連ViuTv也沒有,唔撚係啩?)

這般級數的酒店,是沒有Turndown service的,致電要求冰塊,很快便送到,WIFI速度快亦沒有窒下窒下。

我的房價沒有包早餐,第二天起床,去花園街熟食中心食碗粥,諗住再去豉油街尾的「半路咖啡」,飲杯咖啡才回酒店沖涼,原來還未開門。



在接待處辦完退房手續,是時候夢醒,眼前的旺角,始終是旺角。

半價優惠之後,真的很抵,十年前去維記爆房,也不止此價,似乎酒店業仍然要依賴本地客一段時間,幾時可以回復正常呢?

Cordis Hong Kong:旺角上海街555號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Delaney's(灣仔):Lunch time is Irish

$
0
0



今年香港在東京奧運,成績驕人,游泳一向是主要項目,小時候只會想起這是西方國家的天下,從沒想過香港可以在此分一杯羹;凡事無絕對,女泳手何詩蓓一舉拿下兩面銀牌,為港爭光,全城歡騰,是近兩年最快樂的時光。

她的愛爾蘭政治世家背景,惹來愛爾蘭總理在Twitter出文恭喜,更說希望香港不要介意,讓他分享這份喜悅給愛爾蘭人;愛爾蘭報章Irish Time,佔上一定篇幅報導。

居港的愛爾蘭人,在女子100米自由式決賽的早上,於灣仔Delaney's看直播,支持這位半個同鄉。

原本在盧押道的灣仔店已結業,後來搬往同區的粵海酒店地庫,即是以前全港唯一一間蘇格蘭酒吧 The Canny Man的位置。


以前經常落Pub,很多朋友都知道,已結業的Dickens,曾是我的主場,還有香港Irish Pub老字號 -  Delaney's,尖沙咀店與灣仔店,留下不少開心/傷心的回憶。

全部都是與足球有關。



我起不到床,中午十二時一刻過來吃一頓愛爾蘭午餐,當是慶祝香港又多一面銀牌。

重臨酒店地庫,玻璃櫃裡面,由蘇格蘭威士忌,換轉成愛爾蘭威士忌,不用安心出行,也可以填紙仔。


很久沒有吃過Lamb Stew,就來一客,當然不少得一杯健力士。



頭盤的番茄雜菜湯跟麵包,味道正常,沒有死甜或死酸的情況出現。


記憶所及,我在舊灣仔店吃過的Lamb Stew,是用麵包盛載著,現在是用碟上,或者是因為午餐之緣故?不太清楚了,畢竟已經是上兩個年代的事。

取自羊肩肉,質感鬆化,味道濃郁,軟化的薯仔、薏米、蘿蔔,亦吸收了羊肉的味道,但是我最大的錯著,就是要求多一份麵包。



酒館的大電視,正在轉播奧運女子籃球,其他客人正專注吃午餐,似乎只得我飲住健力士睇波,自得其樂。

又記得起有一年St Patrick's Day,友人S先生提議在Delaney's午餐。

剛巧我在英國。

若下年大家還在香港的話,Let's celebrate。

Delaney's(灣仔):灣仔駱克道57-73號華美粵海酒店地庫



Fill In:後會有期

$
0
0



可能是唯一一間,開張當日,與及最後一日營業,我都有去光顧的食肆。

上年秋天才在紅磡海邊商廈開業的Fill In,生意開始上軌道之際,卻被業主大幅加租而結業。

回想第一次來的時候,鮮蜆香辣蒜蓉意粉,水準不亞於中環老外的出品,包個餐湯,飲品,甜品,只賣$128,兼不收加一。

這是令我一來再來的理由。



野菌意大利飯作午餐,沒有刻意遷就普羅港人的口味,煮到軟淋淋,幽香的野菌,與煙韌的意大利飯渾然天成。





今年三月,餐廳老闆F小姐請食飯,慶祝我生日,人多好辦事(最多都係四個),我帶了兩瓶葡萄酒,一紅一白,當晚品嚐原隻波士頓龍蝦意大利飯、香煎Snapper、燒美國頂級斧頭扒、燒法式羊架,與及之前試過的大蜆意粉與野菌意大利飯,非常高興的一晚。


下著大雨跑了幾公里,久休復出上氣唔接下氣,披著大汗與雨水,沒訂枱行上來吃個午餐,墨西哥辣茄醬大蝦意粉,酸甜帶微辣,沾滿彈牙的意粉,蝦肉爽口鮮甜,當日是周末,沒有套餐優惠。

最後一天營業的黃昏,原意約好友小寶來吃晚飯,作為餐廳的farewell局,但他沒有空,沒有所謂,我選擇下班跑去紅磡,老闆一向支持者甚眾,為免向隅,訂定位先。





龍蝦湯賣$58,味道濃郁鮮香。



煎帶子南瓜汁意大利飯,很後悔現在才遇上,煎得外表帶焦,內裡鮮嫩的帶子,配以香甜不膩的南瓜汁,融入煙韌的飯粒,成為我在這裡最後的晚餐。

以後我跑到去紅磡,再不能望住個海景,吃個價廉物美的意粉,意大利飯;曾經說過在此搞個小型飯聚,每人帶一瓶酒,隨著餐廳結業,一切已成泡影。

我問老闆:(搵到地方未?)

老闆:(暫時未。)

隔離枱的食客搭咀:(不如去XX區開?)

但願老闆早日找到好地方東山再起。




後會有期。

Fill in:紅磡環海街11號海名軒5樓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鮨燐:生日Omakase

$
0
0

又到八月,例牌請友人E小姐食一餐生日飯,今次終於衝出海港城二百米範圍以外的地方。

她提議去喜來登酒店隔離,H Zentre的「鮨燐」。

我問:(妳真係有時間行到咁遠?)

E:(穿地底行好快啫。)

現在有不少Omakase一位難求,有錢也吃不到,要雪地裸求大神帶上,這裡早一個星期致電訂位便可,當然是平日中午。


事前沒有指定師傅,我們被安排坐在一間可容納六人的房間,友人之後仍要上班,沒理由只有我喝酒吧,有情飲茶飽啦。

14貫壽司Omakase,$518 +10%一位,沒有甚麼不吃,只要求不要太多火炙。



沙律與茶碗蒸差不多一起上,前者的dressing酸甜,沙律菜新鮮,後者材料甚足,蛋身滑溜。


吃蜜柑的金鯛,味道著實清甜自然,舍利的醋味不太強,溫度正常,拿上手的質感不鬆散,入口鬆化。


九州瀨尿蝦,拆殼之後展示完整的身段,有些地方拆到甩皮甩骨,見狀興致大減;肉質實在而帶纖細,醬油凸顯其鮮甜味。


水八爪魚連吸盤,挺爽口。


介了幾刀的北海道帆立貝,放進口,醬油與其本身的甜美隨即散開。


深海大池魚,偏厚的肉質帶有彈性。


九州花竹蝦又爽又甜,醬油香錦上添花。



灑上青檸汁的北寄貝,爽朗清新;一時吃得忘形,沒有為間八留倩影。


炙過的梳子魚,散發出魚油香,再加上柚子來作個平衡。




接下來是三肥兄弟:金目鯛、青森中拖、銀鱈魚,油脂三連擊之後,準備轉入直路。


喜歡鯖魚的豐厚質感之外,還有恰當的酸度,外面包著的薄薄一塊昆布,再加上芝麻,流露出剛柔並重的個性。



壓軸是北海道馬糞海膽,也不用花唇舌解釋吧。


不夠飽的話,最後的湯可以加蕎麥麵,我們皆要淨湯便算。

生日嘛,始終要有點儀式感,甜品碟上插支蠟燭,寫兩隻字,又大一年,祝身體健康。

這是友人E小姐第二次來,她說今次的水準好過上次,壽星女吃得高興,請客的我也高興,大路平穩對得住個價錢,總有機會再來試試其晚市,但未必會是今年內的事。

畢竟想試的高級鮨店,實在太多了,有的是時間,但一餐Omakase動輒數百至數千不等,當然要珍惜一下quota。

鮨燐:尖沙咀中間道15號H Zentre UG樓1號舖

The Meat Co.:逸東Food Hall牛扒屋

$
0
0

很多人支持的逸東酒店,地庫Food Hall最近有三間新開的食店,黃店「鰹烏冬」,在此開設第三間分店,今次所介紹的是走平價路線,賣美國USDA安格斯Striploin的「The Meat Co.」。

近年香港出現了一些價錢較為親民的牛扒屋,「Top Blade」是當中的表表者,氣氛輕鬆,百多元一塊Flat Iron,薯條任添,經濟實惠。

這裡最平$138,200g牛扒,沙律加薯條,對我而言,起碼要吃300g,價錢就$198,另外加一罐可樂,$20,收現金亦收信用卡。


牛扒準備好,取餐時,店員說送多一個醬汁給我試(原本額外加$15)。



烤得帶有焦香,但頗為難切開,或者是把牛扒刀不夠力,味道與香氣相對,充滿燒烤香氣與肉香,火喉拿捏準確,最可惜是質感有點韌。

幸而兩款醬汁,野菌汁與藍芝士,挽回了不少分數,尤其是後者;配薯條的效果尤佳。



炸薯條與Coleslaw沙律,前者熱辣辣,後者清新爽脆,交足功課。

只賣牛扒沒有其它,獨沽一味,以今次的用餐經驗來說,相信我短期內不會再訪了。



今個月16號(星期一),逸東Food Hall為了慶祝場內有新食肆進駐,當晚7點開始,場內8間食肆,一共送出500份免費餐,先到先得,場內的DJ將會大玩廣東歌,有興趣者,可以來趁熱鬧。

咦?再來吃個烏冬都好。

或再去「Flower Years」,一間在我心目中是窮L首選吃意粉的好地方。

The Meat Co. Hong Kong:佐敦彌敦道380號香港逸東酒店LG樓6號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東坡豬骨粥:上海街正骨

$
0
0



流鶯亂舞的上海街,上年出現了一間粥店 — 「東坡豬骨粥」,當時看過傳媒的報導,上網又找不到其顏色立場,擇日來試試。

一拖再拖,上個月每個星期要到官涌檢測,順路來吃個午飯,這裡分B/C區,只要你肯安心,可以六人一枱,堂食直至晚上12點。





以前吃豬骨粥,不外乎想到去老廟,或者是新填地街那一間小店(後尾搬咗去渡船街一帶,就係賣粉果嗰間,已經結業數年),土瓜灣的「腸粉皇」,有段時間常光顧,做得還不錯,這裡用上大大舊燒豬骨,夠肉地兼帶點膠質,其香與軟綿香甜的粥底融合,沒有多餘的配料,簡單就好。




所謂的古法蘿蔔糕,純粹蘿蔔沒有蝦米臘味,蒸熟淋上豉油與蝦毛,便是了,質感較軟身,非我所好也,始終喜歡一條條爽甜蘿蔔絲的實在。

第二次來,吃碗雞雜粥,以前在廟街明記,$15一碗年代開始光顧,雜崩冷共冶一爐,粥底面頭還泛起一點雞油,當年真的正到暈;但現在已經轉手,聽聞水準下講,再沒有涉足。




雞肉、雞腸、雞肝等等,主宰了此雞粥的命運,軟綿粥底充斥著雞味,吃得甚滿足。

曾經聽過有人怕膽固醇高,吃雞粥要走呢樣要走嗰樣,既然如此,不如不吃,吃雞粥沒有雞肝,那像話?




豉油王炒麵,一早整定,普普通通貨色。

見到餐牌上有爵士湯供應,有機會要來一盅;牛油果大蝦粥,索價過百一碗,現時暫停供應,用到牛油果煲粥,很好奇想知道是甚麼味道。

店內的電視長期播著CCTVB,這是我心目中的一大缺點,有些地方只是習慣成自然,沒有其他原因。

我並非那些見到食肆行C/D區,電視播CCTVB,就一口咬定是藍店的極端份子。

東坡豬骨粥:佐敦上海街194號地舖


拾味山西刀削麵館:食字頭上一把刀

$
0
0

社交網站的群組,猶如公海,甚麼人也有,似是剛開始上網的大叔大嬸,不懂網路世途險惡,分享自己的野蠻生活習慣在群組,隨即被網民圍攻,似是而非的戶口,真心或假膠,總之很難相信他。

某黃色飲食群組,有網民批評賣中菜的食店,黃極有限。

原文如下:

//社運黃藍政見後

都選擇做大陸菜既新食店

黃極都有限//

我只覺得啼笑皆非。

我們的香港料理,絕大部份都是由這網民口中的大陸菜傳過來,如果真的要站在最高地的話,點心、雲吞麵、干炒牛河、粵菜等等,統統不能吃。

凡事去到太過極端的地步,與黐線無異,做甚麼菜也不要緊,最重要是做出來是有質素,好食是良知呀大佬。

灣仔道的「拾味山西刀削麵館」,路經多次也過門不入,這天到集成買酒,就來吃碗麵。

玻璃門貼上揮春,文盲見到都知佢咩料。




以前在荃灣某刀削麵名店,經常吃冷麵,也記不起有多久沒去過了,這裡的冷刀削麵,$65一碗,包一個餸,拾味冷刀後面有個手指公,應該是招牌菜。




千島醬、牛肉絲、青瓜絲、粟米粒、擔擔醬、雞腎等材料鋪得滿滿,麵條不見天,與刀削麵撈勻,夏日炎炎,吃著爽彈,沾上開胃的千島醬的麵條,連同其它配料一起放入口,清涼中帶著擔擔醬的惹味,加上牛肉絲與雞腎,感覺的確很爽快。




相隔個多星期,因去188買唱片,又再來這裡,轉個口味吃湯麵。




口水雞刀削湯麵,雞肉質感與味道正常發揮,辣汁就未算是我心目中的水準之選,辣味有點不上不落;放湯的刀削麵,不比冷麵的狀態差,彈牙之餘亦能吸收湯汁的鮮甜。

樓面的負責人,用普通話與廚房溝通,相信在廚房工作的是外省人,那些黃衛兵見狀,分分鐘又會拿來批鬥一番。

同一條街,有間新開不久的食店,聽說是昔日壹傳媒大樓飯堂的班底開設,下次再到188買碟的話,就過來吃碟豬扒飯炒底。

拾味山西刀削麵館:灣仔灣仔道212-214號怡康大廈地下A號舖

Viewing all 18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