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猛烈南瓜在飯桌
Viewing all 18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順寧小館:團友小炒聚

$
0
0


今年五月尾在彩虹金碧的約定,上個月終於訂到心水餐廳的枱,下個月就出發,將會參加台北快閃團的朋友,早前相約在長沙灣順寧道的順寧小館,一邊吃一邊傾行程。

這裡是友人J先生,最近經常去的小炒店,跟著他,錯不了。




某些海鮮菜式要預留,其他的小菜可以即叫,小店格局,最多擺到兩張大枱,其他的散座亦不多,牆上貼著告示:(製作需時,耐心等候。)




可能時間還早,人未到齊,剛落單不久,滷豬手與椒鹽雞軟骨便上桌;我們有不少人自備餐酒,有香檳、清酒、白酒,惟獨是沒有威士忌,因為我帶來的是法國Loire Valley的白酒。

配海鮮一定不會失手。





椒鹽鮮魷是水準之作,酥化可口,不太油膩,魷魚彈牙,白酒未夠凍,飲住友人的純米大吟釀先。



蒜蓉蒸扇貝,理所當然的味道,取決在於扇貝的質素好與壞。



油鹽水浸花甲,如果花甲肉厚一點,那就完美;油鹽水的表現,比較好一點。



另一蒜蓉蒸海鮮,今次到海蝦,開邊蒸是耳熟能詳的做法,的而且確好吃,連同蒸扇貝的蒜蓉粉絲,可以用來伴飯吃。



標榜是鹽香新鮮雞,一見到連雞內臟上,心知應該不會差;甘香的雞肝固然令人難以忘懷,只忌膽固醇;爽滑的雞皮,具彈性,不粗糙的雞肉,散發出濃厚的雞味,與鹽香相互感染。



焗蠔煲用上大量的葱段,有別薑葱一味的辛辣,更能夠表達肥美的蠔,本身的鮮味。



後加的油浸筍殼魚,皮脆肉滑,質素不遜同區的太子海鮮菜館。




熱辣辣的牛尾煲,金不換炒蜆,惹味之選。




最後的豉油皇炒麵,乾身不油,幼細的麵條散發著鑊氣與豉油的香甜;可惜這裡沒有余均益辣醬,是缺陷。





名符其實飲飽食醉,埋單每位$280,下個月臨出發之前,再約飯聚,當作最後召集,剛認識的朋友,藉此增進感情。

順寧小館:深水埗順寧道29號



堅信號上海生煎皇:久違生煎包

$
0
0


本來,我想光顧同一條街,賣雞粥的新記,但是經過剛開業不久的堅信號上海生煎皇,忽然間,想吃個生煎包。

也就只是電光火石之間的決定。

記憶起第一次吃Oscar(即是堅信號個老闆,以前曾經進軍樂壇)的生煎包,要數到去八年前,當時他剛退出娛樂圈,在旺角通菜街天橋口,開設小小的生煎包店。

初初做老闆,凡事親力親為,記得是他親自出馬,落手落腳煎包,好吃嗎?當然好吃。

後來的發展,越做越大,我反而沒有再光顧。

這次到訪堅信號,純屬偶然。




中午時份正值黃金時間,客人反而沒有想像中多,起碼不用等位,一個人也找到張二人枱。

午市套餐當然是最實惠之選,若你在套餐的組合也揀不到心水,亦可以付一點散叫。



生煎包兩件,厚度適中,咬下去鬆軟,底部香脆之餘,亦不會很硬崩崩;裡面的肉餡香甜,汁液熱燙兼多到滿瀉,再咬一下,爆汁爆到差點濺到隔離的食客。



主食是上海炸排骨湯麵,奶白色的湯底,貌似平凡,暗裡地罵自己:(我應該叫碗擔擔麵,或菜飯!)

此湯底用上雞肉熬製而成,濃厚鮮美,未去到黏潤的級別,但喝得令人舒服,麵條偏軟身,這是上海麵的風格,想吃彈牙爽滑麵條的話,請過對面的好旺角。



炸排骨有別以往的金黃酥脆之印象,入口卻有點甜味,,似是塗上蜜糖;其肉質鬆軟可口,還不錯。



套餐配豆漿,加$2,正正常常。

Oscar在不在?當然不在啦,他的人型紙板公仔,放在店外,作為食店的生招牌。

這裡有一道燒鵝脾小籠包,聽個名就創意爆燈,芝麻醬五彩冷麵,我一向喜歡吃麻醬冷麵;今次想吃但吃不到的擔擔麵、菜飯,味道如何呢?

擇日再來,要叫多幾位朋友同行。

堅信號上海生煎皇:旺角花園街3-5號鴻威大廈地下7號舖

曼谷:大熱天時遊船河@Rua Thong Noodle

$
0
0


快閃曼局第二天的上午,走到過來勝利紀念碑站,只是為了一嚐船河之味。

泰國的船河,與我們的避風塘炒蟹的背景相近,同樣是在水上作業,同樣是已經上岸,成為當地代表美食。

出了BTS站,沿著天橋行到尾,見到河邊有好幾間賣船河的麵店,但我的目標,是藍色招牌的Rua Thong Noodle

聽說是最出名的一間。



大熱天時,坐在室內涼冷氣,方為上策,時間還早,只得數枱客人,店員遞上餐牌,船河,小吃,每款$12泰銖,即是大約$3港幣。

份量非常迷你,索性all in,好吃的話,來多一碗,也不肉赤,在乎你吃不吃得下。




炸豬皮,炸雲吞皮,用來配麵的小吃。



其他六款,包括兩碗撈麵,四碗湯麵,有粉紅色湯底,亦有船河湯底。



這裡的船河,濃到深不見底,甜中帶頗強橫的辣,是我喜歡的味道,最後要多一碗,浸著炸豬皮吃,很不爽說。



乾撈麵有肉碎,炸雲吞皮,花生碎,與及開胃的醬汁。



一共九碗就夠晒數,其實我還可以再吃下去,想起下午還要到其他地方,留肚為佳,點到即止,才叫滋味。

一個成年人,在肚餓的狀態之下,無後顧之憂,可以吃到幾多碗?我留力就九碗,出盡力的話。。。



連飲品一杯,也只是花掉我大約$30港幣而已,友人K先生見狀,問我還會不會再在香港,付出百多元,去灣仔的名店遊船河?

我哈哈了兩聲。

Rua Thong Noodle:1/7 Ratchawithi Rd, Khwaeng Samsen Nai, Khet Phaya Thai, Krung Thep Maha Nakhon 10400 Bangkok


麵匠風龍:同聲同氣

$
0
0


今年四月的反修例遊行,軒尼斯道有一間拉麵店 -- 麵匠風龍,在店外貼上反修例的標語,隨即成為焦點。

於當今的營商環境,夠膽表明反政府立場,無畏無懼,值得大家用港幣去懲罰,及後的事態發展漸趨激烈,拉麵店依然與港人同行。

藉著這天的中午要到灣仔辦事,終於抽到時間來吃碗麵,正午十二點開門,我就十二時二十分到達,已經有幾位客人,站在店內等位,全部都是成雙成對;我一個人,有位就坐下。



麵店只賣兩款拉麵:豚骨與蝦味噌,前者一碗$75,後者就貴$10,不收加一;套餐就包一款小吃,額外加$30。

以今時今日灣仔區的租金,賣這個價錢,算有良心了。



沒有冰的凍水,或者已經融掉?帶著浮冰的麥茶,未吃拉麵,先喝掉一杯。



蝦味噌拉麵的配料,有兩塊(實際上是一塊半)叉燒、半熟玉子一隻、大量櫻花蝦與葱花、粟米、紫菜一塊,麵條是幼身。

加入了蝦的味噌,其鹹味降低了不少,變得醇和,然而蝦味四平八穩;但,若你想追求濃鮮的蝦味的話,恐怕你會失望。



另上的火燄叉燒,脂香豐腴,質感鬆軟可口。



麵條是比較弱的一環,我嫌略為軟身。



玉子的質素甚佳,醬油香悉數融入香甜的蛋汁內;櫻花蝦的酥脆與其鹹香,把湯底的味道再度提升。



桌上的辣芽菜,也是不能錯過之物,除非你不嗜辣。



套餐的煎餃子,一共有四隻,散叫一碟餃子就$35,總數有六隻,換句話說,套餐的價值,還不及散叫一碗麵加一碟餃子。

無穿無爛,肉餡香甜,充滿肉汁,屬於合格以上水平。



差不到十二點四十五分,食客漸多,大家都識做,吃罷便埋單走人,想吹水自然到別處,齊上齊落。

未必是一碗頂級水準的拉麵(你話好食到天上有地下無就呃你),起碼,你會感受到一股正氣,同聲同氣,一個都不能少。



你有情,我們亦有義,勿以善小而不為,以後要多多在此介紹,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這類食肆。

麵匠風龍:灣仔軒尼詩道184號地下

金祥排骨麵:西環有骨氣

$
0
0



最近因為工作要到西環,藉此來支持一下,這間曾經保護示威者,水街的金祥排骨麵,已記不起有幾多年沒來過,大約是十多年前。





店內沒有電視播新聞,沒有中年人/老年人正在談論政治,赫見有不少年青人光顧,或者是附近工作的人,或者是街坊,或者是慕名而來。

最有名的是排骨,我未必夠資格去評論誰是最佳,但近年也真的吃過不少,以前天后的那一間做得不錯,上個月再訪卻跌watt;長沙灣保安道的麵店,做得薄是其特色;台灣的鐵路便當,最喜歡吃的是排骨。

相隔十多年再訪金祥,如何呢?



貪心一點,要個雙拼,菜肉雲吞排骨麵,$43一碗,排骨分開上,這才能保持其酥脆感,若浸在湯內的話,便失去意義了。



飽滿的雲吞,外皮爽滑,內餡豐厚,味道香甜;其湯底味道偏清,麵條是典型上海麵的質感。



聽說金祥用新鮮豬,金黃的外層,蓋著厚度適中的排骨,色水帶著自然的粉紅,輕輕一咬,酥脆俐落,排骨鬆軟味道香甜,我忘了以前的排骨是怎樣好吃,但在這個年代的豬肉,也許不及從前,換算今天的條件,已經很不錯。



炸豆腐$13有三件,像普寧炸豆腐走醬,乾爽可口,豆腐尚不老;以豆瓣醬來配,效果也佳,純屬個人口味。



隔日再訪,換個口味,菜膽牛肉麵,採用牛𦟌部份,鬆而不硬。



看到門外的陳年剪報,這裡的腐皮卷是自家製,當時賣幾塊錢一份,今日已經升至$25。入口輕巧不太油膩,感覺絕佳,可是欠了一杯威士忌。

藍調下的西環,有這般與港人同行,兼出品不錯的街坊食肆,人總有私心的,當然希望他們能夠長做長有。

兩次到訪皆為下午時段,接近全場爆場,我想也不必太過擔心。

金祥排骨麵:西環西營盤德輔道西316號地下C舖


Forkers:六月某夜

$
0
0


昨天我在果籽的訪問裡面,提過土瓜灣的飲食生態,你可以用十零廿蚊去吃碗糖水,亦可以用$600一個人的價錢,吃一頓西餐。

甘露,是區內的良心老字號,芝麻糊真材實料,三餸車仔麵價錢相宜;今年初才開業,位於小巷裡面的西餐廳  - Forkers,短短半年,已成為不少酒友的聚腳點。

本來,我向蘋果日報提議過,不如介紹埋Forkers?但他們的取向,想我推薦區內價廉物美的小店。

唯有再次寫篇文,記錄低六月的某個星期五晚上,我在這裡包了場,每位$600的飯局。




一共有二十人出席,風雨不改,開瓶費全免。



餐廳其中一位老闆,本身從事西班牙風乾火腿生意,48個月伊比利亞黑毛豬,不假外求,細緻的鹹香,悠長的油脂感,繼續在舌尖上糾纏不清,輕易地令人無止境地吃下去。



當晚的其中一道前菜:意式甜酸沙甸魚,以洋葱,香草等材料來配一條條飽滿的沙甸魚,酸甜度的確做得平衡,每項食材的配合皆拿揑到位。



西班牙臘肉腸炒蝦,必然的正選頭盤。



意大利雜菜湯,味道天然,沒有一味得個死酸,湯內的材料亦足。



主菜分兩大陣營:豬與牛,我們吃的是加拿大豬鞍,未經污染過,一咬,天然的甜美,豐富的肉汁,想阻也阻止不來。



USDA Prime ribeye,一半是wet aged一半是dry aged,論食味,當然是dry aged的更加精緻,肉味更濃;後來有朋友在此搞個全dry aged的飯局,價錢稍高一點,可惜當晚有事在身,未能赴會。



沙律與薯條,無限量添加,當晚的酒水,也一樣,帶得酒出來,預咗分享,最怕你喝不夠。



現在的時勢,回不了頭,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然而,亂世之中,要多點見見朋友,飯局是最佳的聯繫,彼此鼓勵,擁抱,多份正能量,得以在這場悠長的戰爭撐下去。

飲食業叫苦連天,若能力許可,真金白銀去支持與港人並肩的小店,也是齊上齊落的價值之一。

像這裡。

年尾計劃在此開多一場,誰有興趣?

Forkers:土瓜灣鴻光街5號地下


潮州人:香城花膠米

$
0
0


每逢去到危難關頭,像照妖鏡一樣,看出誰是人,誰是鬼。

作為飲食部落客,一見到有食肆支持這場逆權運動,我會特別留意,心裡面不斷對自己說:(有時間一定要去幫襯下。)

界限街的潮州人,主要賣粉麵,小吃,但並非是潮州牛丸、牛腩、魚麵的潮州風味,全因是老闆的長輩,是來自潮州。

而事實上,這裡的花膠扒米粉,最出名。




香城online,打得有點累,這裡有水飲,有牛肉飯食,老闆與港人站在同一陣線,以另一個方式去支持這場運動;店子不大,裝修沒有一點土氣,這是與大陸人開設的麵店,有明顯的分別。



粉麵有數款,我目標放在花膠扒,貪心點,加多$8,來個雙拼,花膠加廣島蠔,米粉是來自台灣新竹,吃過者,就知其幼細而爽滑。



小吃我選了醉蛋,充滿誘人的酒香,流心的蛋黃是既得利益者,其香甜與酒味不分高低。

近年有不少麵店,以花膠作招徠,但一分錢一分貨,吃過不少沽名釣譽的貨色,未成膠的魚肚,赤裸地示人,火船充炮艇;這碗雙拼米粉,$63,花膠加葱油廣島蠔三隻,份量可不少也。

標榜以雞殼熬上數小時的湯底,每一口都盡收清鮮的雞香,質感偏向清澈的一邊,非濃到起膠之級別,喝罷沒有感覺口乾的感覺,足以說出其高品質之表現。





公整的花膠扒,薄身是意料中事,爽滑而不鬆散,吸收了雞湯精華,味道得以提升;飽滿juicy的廣島蠔,表現不比下去,幼細的新竹米粉,掛著雞湯一滴不漏,談笑用兵的姿態,吃到碗底乾乾淨淨。

除了美味,還感覺到一股正氣。

獨個兒前來,只試到一款前菜與麵食,見到餐牌上有些海鮮,如清酒大蜆、鮮灼貴妃蚌,最想試其用咸亨來浸鮮蝦;刺身級數的牛肉,用來配米粉,聽到也很吸引。

上星期,我對好友小寶說過,未來的日子,一起到這類與我們齊上齊落的食肆。記得上次與他到Involtini午飯,那個下午,我們很高興。

他說過埋818先。

一言為定,我們相約在深水埗,拿著菲林機遊走鴨寮街與大南街,行到去界限街,在此吃碗米粉與小吃,再移玉步到隔離飲精釀啤,不喝酒的話,過對面飲咖啡啦。

潮州人:太子界限街12號A地舖


墨爾本的威士忌之路

$
0
0





大多數人想起澳洲的酒,第一時間就想起葡萄酒,畢竟這個大洋洲最大島,是世界上其中一個盛產葡萄酒的地區,好些品牌如PenfoldsHenschke,其大名貫穿普飲與fine wine兩個級別;還有其他知名的葡萄酒產區,成為了遊客聖地,不太喝酒的人,也會享受著參觀酒莊的過程。

今年五月到訪墨爾本,我依然走不出威士忌的五指山。。

我曾經參加過香港、新加坡、台北、倫敦的Whisky Live,這個屬於環球性的威士忌活動,各地的規模有所不同,當我訂了往墨爾本的機票,才發現與Whisky Live Melbourne碰個正著。

似乎,我的人生,真的離不開威士忌。






一連兩日在墨爾本北部的Batman Royale舉行,主要是一些威士忌大廠牌,好多名字皆耳熟能詳;獨立裝瓶廠商則不見影,對於一些比較資深的威士忌人來說,難免有點單調;然而,我慶幸在場內也找到不少好東西。Mornington Peninsula,位於墨爾本的南部,是當地一個葡萄酒產區,它們最有名的是Chardonnay與Shiraz,我很喜歡喝其風格有如法國布根地的Chardonnay,價廉物美;原來,這個半島不止葡萄酒,數年前出現了第一間威士忌酒廠:Chief's Son。


對我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酒廠,見到負責人我不禁地高呼:(很驚訝Mornington Peninsula一樣有出產威士忌!)



事後我覺得自己有點失儀,當品嚐過它們的出品以後,讚嘆之聲更高八度。其入門威士忌900 STANDARD,很圓潤的水果香甜,被紅酒醃漬過的雪梨,香滑的雲呢拿甜美,結尾頗長,帶著柔和的丹寧,與點點燒烤的氣息;再試試其900 STANDARD 60%,酒精度較高,入口的一刻旋即感受其澎湃的氣勢,深厚的朱古力,雪莉桶風味明顯,繼而散發出焦糖,拖肥糖的甜蜜,與及慢慢地燃燒著煙草的香氣,同樣地STANDARD,但是60%就是有所不同。再試其900 PURE MALT 45%,味道像吃著焦糖燉蛋,再咬一口水果的組合,平衡易喝。此外它們還有一些特別的出品,例如SWEET PEAT,可惜當晚場內沒有提供試飲,看來要留待我下次再訪墨爾本時,要找天抽空再到Mornington Peninsula一遊。



南澳代表Iniquity,其標榜不同批次,我當晚試過的batch no 12,早前被當地的Whisky Magazine,被評為最佳澳洲單一麥芽威士忌(沒有年份的組別),揉合了砵酒與雪莉的優美,香草與蜜糖的點點滋潤,烤過的無花果,果占,和諧的橡木味紛陳,此時此刻,如有一道烤野味的菜式來配,堪稱是深秋墨爾本的童話之一。



以上只是我的狂想,會場內只提供自助形式的美食,有意粉,炸物,最可喜的是有數款芝士提供,一邊喝威士忌一邊吃芝士,至高無上的享受也。





這個Whisky Live的Masterclass,無須報名,只是時間一到,會場的主持人便作出廣播,說出Masterclass的主題,有興趣者便找個位坐下;場內的一角,有個Old ans Rare的櫃位,專供一些絕版的老酒,單杯計錢,每杯15ml,最便宜$20澳幣起錶,很難得用一個低廉的價錢,嚐到屬於我本命年的威士忌,兼奉送專屬的玻璃杯,不枉此行。




墨爾本市內有一間威士忌酒廠:Starward,從市中心乘坐電車到North Port站,步行五分鐘便到,與傳統的蘇格蘭酒廠不同,當走進酒廠的一刻,便感受到其摩登工業化,兼有一點Hipster的格調;眼前所見,差不多是酒廠的全部,前面是酒吧,提供酒廠出產的威士忌,與雞尾酒,是一個與朋友聯誼的好地方;梳化後面的是蒸餾器,而蒸餾器旁邊,排列得井然有序的不銹鋼發酵槽,後面的是Mash Tun,與擺放酒桶的Warehouse,我上年曾參觀過蘇格蘭其中一間最細小的酒廠:Benromach,也不及這裡的迷你!




飲水思源,飲酒亦一樣,釀製威士忌的水,是沿用當地的水;大麥,是來自阿德雷德山附近;酒桶,主要是由當地的酒莊提供;澳洲是盛產葡萄酒大國,自然就地取材,從而釀製出屬於澳洲特色的威士忌。




其入門系列:NOVA,集結了活潑的Pinot Noir果香,豐富的Shiraz加強了質感,草莓與雲呢拿有如以上兩者的結晶品;微辣的結尾點到即止,剩下的是甜絲絲的回憶。




每逢星期三晚,酒廠都會舉辦一個特別主題的Whisky Flight,我參加的一晚是紅酒桶為主題。由剛蒸餾出來的新酒開始,甜美的薑辣,風格顯然與蘇格蘭的有分別;The Seafarer sister cask,除了和諧的丹寧,豐富甜美的果香之外,更有一陣陣像海水的鹹味。




而最令我驚艷的,卻是用Shiraz熟成的威士忌,差不多把Shiraz的驕縱完全移殖,葡萄酒心但是威士忌身,結合了Earthy、黑加侖子、煙草、草莓、煙草之大成,最後我厚著面皮問酒廠負責人:(我可否來多一杯?)



秋天的墨爾本晚上,吹著微涼的風,回程的路上,想起剛才喝過的威士忌,那份Shiraz的印記,頓時溫暖在心頭。





Starward Distillery:50 Bertie St, Port Melbourne VIC 3207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堅石燒:龍門陣

$
0
0


整個八月,大家都累,是時候飯聚了。

月初才去過油麻地,蕭若元先生新開的餐廳 - 堅石燒,相隔兩個星期,同一地點再開一局,感謝蕭氏千金Y的安排。

非常時期,每逢周六,日的下午至晚上,謝絕一切飯局,甚至星期五晚也盡量避免;很不容易在平日的晚上,召集了十多位來自不同圈子的朋友,聚首一堂。



當晚沒有突發事件,沒有人甩底,最多遲到,不論是走在前線採訪,食催淚彈已成常態,或未能衝上前,但用自己方式去支持的朋友,三張長檯砌成一張方形大檯,暢談近期的動向,近期難得的安樂茶飯。

自備了一些酒水,澳洲William Downie的Pinot Noir,成為我近期的新貴,老遠由墨爾本買回來,價錢是屈仔的七折;酒杯欠奉,要自己帶,還有保加利亞的Rose,日本的純米大吟釀,重泥煤的威士忌。



立場新聞哥哥N,豪起地拿出一瓶Talisker,我還認為他會帶Lagavulin,記得上一次他出席我舉辦的蛇局,就是以Laga 16應戰;辣椒文集則以噶瑪蘭Solist應戰,可想而知,這晚會很激烈。坐在我右手邊的文青朋友YH,見到如此的酒陣,正在蠢蠢欲動;我左手邊的好友小寶,先以Rose為敬。

除了酒,還有對話,我總覺得有人會一邊吃扒,一邊針鋒相對,油煙味夾雜著火藥味。




每人一份1++韓牛肉眼,直上打大佬級別,1++韓牛是韓牛評級之中的最高級別,取其肉眼位置,軟淋的肉質,隱藏著豐厚的油香,烤到半生熟放入口,瞬間溶掉,追求肉味的牛魔王,取最便宜的美國大理石,已經很滿足;想任性一點,韓牛是上佳之選,當然要付出更多錢。



只顧著吃喝吹水,沒有拍太多照片,我連白飯意粉,沙律餐湯,也忘記去吃。

轉眼間,夏天就過,而我們面前的路向,光明或黑暗?



席上所有人,皆抱著同一信念,危難當前,堅定不移,他日勝利的來臨,我們在某處相擁慶祝。

堅石燒:旺角彌敦道565-567號銀座廣場LG樓


一個味道一個故事:天下嘅冬菇,鹹死晒啲豆腐?

$
0
0


我在尖沙咀柯士甸路的蘭香,夜深時份一個人吃著冬菇米粉,想起90年代香港獨立樂隊AMK,其中一首歌裡面,有段無厘頭的對白。

(天下嘅冬菇,鹹死晒啲豆腐。)

究竟,冬菇要怎樣才能令到豆腐鹹到不能入口?

我一直想著這個極之無聊的問題。

不如,用幾包鹽去醃冬菇,醃足一日,再拿去與豆腐一起蒸,或者紅燒,肯定鹹過我。

以往我在外面吃紅燒豆腐的經驗,又未試過鹹到仆街,這是事實,只是忽然間想起此偽命題,激發起一些天馬行空的聯想而已。

有時與好友小寶傾談,總是將話題轉來轉去,大話西遊,記得有一次,我們說到AMK與My Little Airport。

他即刻衝口而出:(我有次搭地鐵見到阿P,我識佢,佢唔識我。)

我又回應:(睇落,MLP第一隻碟個封面,有個女生同你幾似樣。)

沒有談到音樂,總之就無厘頭,也許我們就是要用這種方法去溝通,哈哈。

平日晚上接近十二時的蘭香,靜如止水,天下浪子只獨我一人,不吃雞腸,我通常會選擇冬菇,而且要配米粉;沒有米粉的話,就要米線。

湯底是一樣,清鮮不濁,加些韭黃作點綴,幼細的米線條理分明,幾粒冬菇就是冬菇,並不是身價較高的日本花菇。

蘭香前面的轉彎位,本來有一間我喜歡的小店,海南雞水準極佳,其爺爺大花菇要用刀叉才能應付,價錢是佛心價;可惜早在月前結業,有追開我動態的讀者,也知道我所說的小店,名字叫做雞匠。

沒有耍花樣的冬菇,與清鮮的湯底,像Indie pop般清新,原汁原味;嫌雞腸太膩,吃冬菇米實無死;不其然重拾當年的青春,熱血的歲月,聽AMK的年代,我仍是20出頭;雖然今天我仍會與年青人,一起站在TTN的看台前,但再沒有以往的激情了。

藉著冬菇米粉望過去。

蘭香麵家:尖沙咀柯士甸路15號地下



Lazy Creatures:慵懶的迴轉處

$
0
0


已經有一個星期沒有更新網誌,應該是我開blog以來的一個記錄,最近香港的狀況如何?大家有眼見。

真的提不起勁去寫文,社會每一分每一秒發生的事,掀動了我的思緒,心亂如麻,難以集中精神,始終我是與香港憂戚與共的。

放假的日子,早上跑步,下午沒有節目,稍事休息一會,到附近吃個下午茶,想起九龍城迴轉處有間咖啡館,曾經支持過示威者,加上有不少朋友曾經到訪,皆給予不錯的評價。

星期五下午的Lazy Creatures,一如其名,感覺慵懶。




甫進內,咖啡館播著的是林憶蓮的微涼,暗喜,認識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Sandy的歌迷,這是我遇過第二間,播Sandy歌曲的咖啡館。



先要杯Latte,接著播放的是王菲的但願人長久。

眼見咖啡館的咖啡師,都是年青一輩,怎會懂這些我的大叔才聽的歌?



蝦醬香蒜鮮蝦意粉上桌,耳邊傳來的是憶蓮與其前夫的作品:當愛已成往事。

本土風味的絕佳演繹,大家在意大利餐廳,輕易地嚐到惹味的蒜香,夾著辣勁的Aglio e olio,這裡卻以蝦醬為主角,彈牙的麵條帶著陣陣蝦醬香,炸蒜片表現恰當,蝦肉爽甜,西班牙香腸鹹香帶辣,在原本的面貌注入屬於香港的味道,充份展示出香港的本土風情。



手上的書本只看了五份一,Latte喝光了,再來一杯手沖哥倫比亞咖啡,因為我是第二杯,所以有$5折扣優惠。

果香洋溢,潔靜而不濁,點點toasty的香氣,引來了Belle and Sebastian出來。

Another sunny day。

有趣的歌單,於是我便與咖啡師傾談起來:(你哋播啲歌,又憶蓮,又王菲,又Belle and Sebastian,統統我都鍾意。)



可是,香港的Sunny day,幾時再來?

喝了杯咖啡再說。

Lazy Creatures:九龍城太子道西379號家歡樓地下J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棟記飯店:麻甩烏頭聚

$
0
0


上星期,友人相約吃小炒,因時間太倉促而未能應約,他再問我若順延一個星期,如何?

那就沒有問題。

已有好幾年沒到過上環文娛中心,今次友人選擇其熟食中心的小炒店 - 棟記

五個麻甩佬的飯局,我沒有帶酒,先叫一瓶生力,啱晒我哋。




口口聲聲說經濟不好,星期三的晚上,沒有夜馬,兩張大枱已坐滿客人,其他散座亦七七八八,現在的時勢,價廉物美的出品,影響當然沒有中高級食肆般大。

預留了一條鹽焗烏頭,不久,店員對我們說:(唔好意思,我哋賣錯咗比另一位客人,而家即刻整過條比你哋,可以嗎?)

我們當然沒有問題,反正未人齊,寬容一點,對大家都好。



椒鹽菜式不可少,鮮魷的金黃外表,酥化可口,厚度適中,咬下去的感覺,並非一口粉的迷惘;包著的魷魚彈牙不硬,水準挺佳。



西檸雞也不錯,檸汁味道自然,香脆的表層下,雞肉質感亦恰好,不太粗糙。



狗急跳牆弄出來的鹽焗烏頭,我特別挑選最肥的部份,晶瑩的肥膏,的確甘香,近腩位的魚肉亦較為肥美;但再吃下去,越來越鹹,贏了上半場,下半場反輸。

即刻要喝酒解鹹。



再來一條魚,煎馬友,下酒的好菜。



脆豬手外皮連著膠質,又香又脆,而豬手肉的味道鹹得有道理。



清新的蔬菜,節瓜粉絲煲,有一定的水準。



黃金茄子,同樣是蔬菜,與粉絲煲是強烈的對比,鹹蛋黃蓋過juicy的茄子,堪稱邪惡之物,不容置疑。



最後,還是叫了一碟肉絲炒麵,以大豆芽代替芽菜,有趣,整體做得尚算不錯,唯獨欠了余均益辣醬。



自攜酒水免開瓶費,感謝KL兄從葡萄牙帶回來的Vintage Port,張單加埋總數$760,除開每位$152,真正窮L價錢,撇除有點不似預期的鹽焗烏頭,可以再約朋友來一戰。

棟記飯店:上環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2樓CF9號舖


拉麵天王:相隔五年回馬槍

$
0
0


隱身於紅磡巷仔的拉麵天王,開業已經有五年時間,當時我曾到訪,試過其白天王拉麵,感覺只屬中性。

前幾日看到拉麵店的Facebook專頁,宣佈撤回其大陸的業務,專心發展香港市場,與香港人同行;如此重大事件,就找個理由再來吃碗麵。

相隔五年,但拉麵的價格,只是較開業之時,貴了$4,今次要碗黑天王,$82,不收加一服務費。




晚上接近九點,麵店仍有八成滿,有枱是外國人,我想是住在附近酒店的旅客;沒錯,這幾個月以來的逆權運動,飲食業首當其衝,很多食肆生意下跌,有些更走上結業之路,不時聽到有經營食店的老闆,把責任歸咎於示威者。

然而,亦有些選擇與示威者同一陣線,以另一個形式去支持,市道差只是一時,若惡法通過的話,那就一世了。

可以做到的事,盡量去做,派水的派水,借個地方叉電休息,請食飯的請食飯;我身為部落客/專欄作家,表揚這類食肆,鼓勵讀者們用港幣去懲罰他們,是我的份內事。



先喝一杯冰水,真的是冰水,還加了檸檬,炎熱的晚上,成個人爽晒。




當時的經驗,湯底比較清淡,叉燒質素平平,玉子亦有點鹹,士別數載,此黑天王的豚骨湯,質感香滑,豚骨味未算濃得很霸道,但絕不是清淡之流,可以說是表現平均,黑蒜油的香氣,更豐滿了這個湯底的層次。



麵條繼續超硬,童叟無欺。



以前吃過的叉燒是全瘦,現在的是肥瘦兼肥的腩肉,脂香豐腴。



枱上面有瓶任添的辣芽菜,我覺得辣一點,會更過癮,現只是人人可接受的辣度,亦無不可。



論質素不是最top,但義字行頭兼價錢合理,我還是推薦給大家;手頭上已經有一大堆黃色飲食架步名單,待有時間逐一光顧,到時會在此撰文分享,你們會支持我嗎?

拉麵天王:紅磡德民街17號地下


添福小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0
0


上個月在深水埗有間小食店,在其Facebook專頁,發表不再做警察生意的言論,後來惹上麻煩,被藍絲滋擾。

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網民號召用港幣去懲罰小店,現今的網絡傳播驚人,於短時間內,惹來大批食客光顧,小店受寵若驚,有一次更因生意太好而不勝負荷,被逼休息一天。

以前就說現今的香港,人情薄過紙,利益先行,但這三個月逆權運動裡面,危難當前,上至抗爭,下至幫助小店,見識到香港人團結的一面。

去太子的White Noise買黑膠唱片之前,特別遲兩個站下車,拜會這間小店 - 長沙灣道的添福小食

雖然過了頭一輪的熱潮,當日下午未夠六點也要排隊,在我前面大約有五、六個客人。

所有食物即叫即做,落單付錢後,還需要等了十多分鐘,不久,越來越多人排隊,若我先買唱片,後吃漢堡,肯定等餐死。



小店只做外賣,沒有堂食,拿著添福巨無霸,炸薯條,行過對面球場,走上看台,找個位坐下。

剛炸起的粗身薯條,熱辣辣又啖啖薯仔肉,配以黑松露醬,的確惹味;其實我屬意芝士醬,但已賣光。

小時候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去老麥吃個巨無霸,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過笑哈哈,長大之後,方發覺這一切是美麗的謊言。

我曾經喜歡紅磡時新的雙層芝士漢堡,它為本土漢堡爭回一口氣,手打漢堡扒,肉味濃質感鬆軟,勝過混合了雜質的老麥漢堡扒,不知幾多倍;尖沙咀金巴利道的嘉寶,同樣是漢堡本土派,其格調較前者高,不僅是用心製作的出品,價錢更非常實惠。



此添福巨無霸,用上的麵飽夠彈性,夾著新鮮生菜、番茄、漢堡扒,與及特製醬汁,靈魂當然是自家製,濃郁的肉味,juicy質感的漢堡扒,流出來的肉汁與醬汁結合,沾在生菜與番茄,滋味無窮。

不包飲品,薯條加巨無霸,盛惠$48,價錢無疑較老麥貴一截,只要能力許何,我始終會選擇光顧這類本土小店。

飲食/消費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首先,與以前常去的連鎖咖啡店、快餐店、藍絲茶餐廳切割,行遠一點,付多一點,支持黃色架步。

只要政府一日未回應市民的訴求,這場戰爭並不會完結,甚至可能要花上以年計的時間,經濟低迷亦將維持一段日子,所以,撐小店要恆久,去完要再去,一起的撐,深信最終一起迎接光輝歲月。

以上是藍絲不會明白的道理,牠們只會坐在屎坑看世界,各自掃門前雪,不知道甚麼是良知。

添福小食:深水埗長沙灣道80-82號文海樓地下A1舖

Oh! My Dog!:作客晏菲路食熱狗

$
0
0


互相敵對的球迷,在大是大非面前,統統放下仇恨連成一線。

因為林鄭,曼聯球迷與利物浦球迷,也可以來個大和解,後續的發展尚未知,但起碼會維持一段時間。

見到酒友在Facebook分享一段訪問,有間由利物浦球迷開設,專賣漢堡包,熱狗的小食店 - Oh! My Dog!,在這場逆權運動裡面,站在抗爭者的一方;我身為愛華頓球迷,理應與它是世仇,然而在此世道,敢於表達自己的抗爭立場的食店,值得大家去支持。

刻意穿上藍色球衣,由佐敦坐35A巴士,在打磚坪街下車,小店位置在和宜合道,就在巴士站斜對面。




正值下班時間,店內一個客人也沒有,赫見晏菲路的路牌,高掛在牆上。

老闆見到我,心想是否踩場?

的而且確,我真的當自己作客晏菲路,上季聯賽0:0,前季補時敗在碧福特的牛油手,直到今天仍為該場敗仗氣難下。



報復方法,只能用港幣去懲罰他,單是熱狗已經有超過二十款選擇,吃甚麼好呢?



超級至尊四個大字,應該會較有霸氣,套餐價只是$56,熱狗加薯條,再包一罐汽水。

當然是即叫即做,烘得鬆軟的麵包,車打芝士份量非常多,完全蓋過肉醬與法蘭克福腸,cheesy香濃的外層,與惹味的肉醬與香腸連線,若想轉其他香腸,加$8可轉辣肉腸,加$12轉10吋長的香草豬肉腸。

薯條粗切,若有他他醬供應會更好,沾茄汁我已覺得單調。




老闆見我穿愛華頓球迷,便搭訕起來,當初我還認為,愛華頓球迷光顧本店,價錢雙計,哈哈。

沒有預期的火藥味,話題不外乎在利物浦市的所見所聞,披頭四的博物館值得一去,除了Liverpool One之外就只剩下隔離Bold Street,高普上場之後,波飛越來越難買。

這裡更是老闆與利迷朋友,睇波的地方,利迷們可以與他交個朋友,一起看球賽,不忘以真金白銀支持下小店。

此刻不分紅藍,憑良心。

Oh! My Dog!:葵涌石籬大隴街153號怡勝花園地下2號舖


Spring Field和牛濃湯河專門店:春園高質牛河

$
0
0


在網上看到有一間新開不久的Pho店,曾經在門外貼出支持學生的告示,我說過在這段時間,要多多支持這類型的食肆,講得出,盡做。

灣仔汕頭街的Spring Field,代替了以前的Cats' Eye,但門外的紅布卻留下來,聽說兩者是同一個老闆,而原有的貓眼,已搬到去對面街繼續經營。

仍在試業期間,午飯時間已告爆滿,幸好在我前面只得兩位客人在等候,來得快吃得快,等了大約五分鐘便能入座。




牛肉粉主要分兩個價錢:$72與$98,我選擇的招牌春園河,包含生熟牛肉、鴨肉,賣$72,高級一點,要個限量供應的和牛湯河,$98一碗。



免費水自斟自飲,桌上有前菜供應,就是大家在拉麵店經常見到的辣芽菜;另外甜醬、是拉差辣醬亦不缺。



吧枱的木牆上,貼著沒有WIFI的告示,鼓勵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放下手機,珍惜眼前人。

點餐時亦可選擇多蔥、多芫荽,甚至全走,湯河上桌,我的目光當然放在表面呈粉紅色,只有邊位是熟的牛肉上面。



用到和牛去熬製的湯底,帶著牛骨的清香與牛肉的甜,質感就沒有預期中濃重;拿它與中環的Pho Bar作比較,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以這樣去說,相信大家容易明白。



輕輕地浸在湯底淥一淥,牛肉半生熟,入口嫩滑無渣,饒富肉味。燒鴨肉內在的油脂,慢慢地溶解在湯底,此時的牛湯,多一陣燒鴨的脂香,無意之間作出提味之作用;放任地加香草,變得更香。



滑如脂的河粉,像吃稻庭烏冬一樣,掛湯力佳,這是我吃了多年的越南牛肉粉,前所未有的體驗。



埋單之時,順便問問負責人,如此高質的河粉,是來自何方?她說是從越南進口。

如果我個報紙專欄仍在,一定會推他們上報,可是我不屈服於寫親子食評,早於月前結束了長達四年的合作關係。

所以現在少了出席試菜飯局,多了時間去光顧小店,這裡的牛肉粉,是我近年吃過最高質之一。

Spring Field和牛濃湯河專門店:灣仔汕頭街25號號地下

開利小食店:實惠車仔麵

$
0
0


二元對立,小店被區分顏色,對號入座,撐過警,敬謝不敏;支持後生仔,義無反顧地支持。

很多網民號召用錢去懲罰曾經罷過工,請過夢遊人仕飲過水,食過飯的小店,抵制那些站在高牆一方的大集團,與及曾說過涼薄說話的藍絲小店,這是最近所見到的局面。

由反送中衍生出來的場外經濟戰,令到不少人在飲食/消費習慣上,起了微妙的變化,有人不介意走多幾步,支持黃色小店;亦有人正因如此,連Starbucks也可以戒掉。

土瓜灣銀漢街的開利小食店,主打車仔麵,以價廉物美見稱,早前還是賣$32五餸麵,包汽水的套餐,日前再訪,已加價至$35。



貪心叫多了一個餸,也只是$40,若我每款餸給予正價,份量會較套餐多一倍。

以前我慣常坐外面,原來可以到隔離間舖坐,有冷氣,大熱天時好過一點。

因為我每次來,都要加它們的辣醬伴麵吃,滿頭大汗才心息。



豬紅、豬腸、魚蛋、豆卜,水準平均,最討喜的是蘿蔔,清甜無渣;湯底是典型車仔麵格式,雖沒有標榜用老火湯或不加味精,但這是我兒時吃車仔麵的味道。



額外加的煎腐皮卷,分開上保持脆口感,以免浸在湯裡面而變軟,或許有不少人喜歡軟硬兼施,對我而言就不如來得直接一點,酥脆而輕盈,餡料爽甜。

月前在九龍城遇過一間挺有水準的車仔麵店,本來想計劃再去,但無意間在Facebook發現麵店東主,大罵示威者,撐警察,自此打消了念頭。

這裡的水準對得住價錢,未至於天下美味,起碼同聲同氣,上個月網民拍到麵店門外,貼出一些為香港人加油的字句,撤回暴動定性,釋放義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

你付鈔也感到心安理得。

開利小食店:土瓜灣銀漢街21-39號地下D舖


台北:另一間米芝蓮推介@老山東牛肉麵

$
0
0



今次台北三日兩夜快閃行,與上次一樣,由一碗牛肉麵開始。

下午到埗,先坐捷運到桃園買酒,然後才到下榻的住宿check in,安頓好一切之後,往西門町的方向行走,目的地是萬年商業大廈地庫,得到米芝蓮推介的老山東牛肉麵店




臨近黃昏時間,食客未算很多,看看其牛肉麵的價錢,較同區的建宏富宏兩兄弟,高了一截。




鑑於要到晚上九點半才與友人飯局,吃多一點也不拘,從雪櫃內拿了三碟小菜,我想我真的發瘋了。

這是我在台灣吃牛肉麵的最期待的環節,因為我實在太喜歡牛麵店的小菜。




煙燻豬頭皮,吃下去感覺像煙三文魚的香味,挺爽口的;豆干絲較為清淡,水晶豬腳凍是我最喜歡的小吃,每碟價錢一律NT$40。




深不見底的牛肉麵湯底,芳香醇厚,老老實實,但味道不及建宏的濃;我吃了一半,再加點麵店秘製的辣牛油,轉化更濃的味道,然而牛油的辣度只算是輕微級別,嗜辣者請勿抱太大期望。



半筋半肉比例均等,厚身的牛肉,質感鬆軟,味道濃郁;索盡湯汁的牛筋,膠質豐富。



酸菜任加,咬下去還爽,酸度則不太強。



闊麵條是名符其實地煙韌,爽滑,連帶沾上牛油的湯底,最終的結局,始終不出碗底見天,一滴湯汁也不剩。

這成為我整個美食之旅,唯一一碗牛肉麵,本來還計劃與朋友到台北萬豪酒店,一試台北朋友口中最佳的紅燒牛肉麵,索價NT$559一碗,沒錯在當地是離地的價錢,但我仍負擔得起,等同在酒店咖啡廳吃個海南雞飯,焗豬扒飯同一道理,又不是每天都光顧,一次半次,沒所謂啦。




可惜行程太過緊密,無謂拿個肚皮來較飛了,留待下次也未遲,反正過來台北,不難。

老山東牛肉麵店: 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70號B1之15室

蘇格蘭:小巧的酒廠@Benromach Distillery

$
0
0




十月的蘇格蘭一個下午,灑著細雨,本來已經微涼的天氣,添上一份寒意,從Inverness坐火車到Forres,為了是見識一下,蘇格蘭Speyside區細小的酒廠 - Benromach Distillery。

早於1898年成立的酒廠,經歷過不少風雨,逃不過上世紀80年代的威士忌業不景氣而宣告停產,而去到1993年, Gordon & MacPhail買下酒廠,五年後重新投產,發展至今天,該年產大約70萬公升的酒廠,其威士忌已外銷至超過40個國家。




當日我參加的最基本的酒廠tour,不能拍攝廠房裡面的地方,首先觀賞一條有關酒廠的短片,讓參加者對酒廠有個基本概念,無論你是威士忌專家,或者新手,也值得花時間一看。

早在五十年前,已經取消地板發芽,然而酒廠仍保留著一些以前留下來的設備,當日的領隊只是招呼三個人,包括我在內,酒廠領隊向我們解釋這裡生產威士忌的過程,卻與 reverse engineering的原理相提並論,我不太了解,只知道眼前的景像,兩對蒸餾器的旁邊就是發酵槽,與其他有一定規模的酒廠作比較,這裡卻像一間精品酒店。

領隊繼續解釋酒廠的理念,希望能夠將昔日Speyside的風味重現,喝過該產區的威士忌,大多人都覺得其味道偏重果香,甜美得尤其是女生的最愛口味;然而Benromach的Peatsmoke,卻扭轉了當今大眾對Speyside威士忌的觀感;煙燻泥煤與其甜美的個性作出結合,沒有艾雷島的驕橫霸氣,倒卻有一種細水長流的秀氣。

或者,以前Speyside也曾出現過該風味,現在只是把昔日的風格修復。



參觀完之後,當然是品嚐該酒廠的入門:Benromach 10年,氣味較為複雜,大抵是沾花野草之風流?這樣描述未免太過抽象,有如下過一場大雨之後,散發出青澀氣息的野草;明顯的薑汁、拖肥糖作主調;喝下去是薑汁撞上水果,尤其是香橙最明顯,煙燻輕輕微微地散發出來,我隨即上載該酒廠的照片到我社交網站,有好些朋友留言:(這是我最喜歡的酒廠呢。)



其中一位酒廠經理,得知我來自香港,他走上來對我說:(我廿多年前在香港生活過,直至主權回歸,住在九龍城,最近香港如何?)

我老實地答:(不太好。)



隨即,他請我飲一杯酒廠限定版本的威士忌,最後,我買了一瓶回來,直到現在仍不捨得打開。

Benromach Distillery

Address: Benromach Distillery Company Ltd., Invererne Road, Forres, Moray IV36 3EB, Scotland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Arbor:摘星後再訪

$
0
0


上年甫開業,隨即拿下米芝蓮一星榮譽,位於中環的Arbor,主廚Eric Raty雖然年紀輕輕,卻累積了豐富的經驗,曾經在德國米芝蓮三星級餐廳擔任餅房總廚,然後回到他的家鄉  - 赫爾辛基的米芝蓮二星餐廳Chez Dominique ,成為餐廳的總廚;年前來到香港發展,於Cafe Gray Deluxe,作為主廚Gray Kunz的副手,身處這個亞洲都會,集合不同文化,孕育出Eric的創意,然而在酒店餐廳工作,發展始終有所侷限,當他跳到去Arbor擔大旗,才得以盡展所長。




以日本食材,配合西式手法,創作出一道道美饌,是Eric的看家本領;上年五月首訪時,嚐過其手勢,心裡便覺得:(年尾有沒有機會拿下米芝蓮星星?)我不是馬後炮,當時的確有這種想法,最終的結果也沒有令我失望;成為了米芝蓮一星後,Eric依然孜孜不倦,定時定候因應季節,創作出時令的菜式。

炎熱的七月天的中午,與朋友們在此午餐,這是餐廳拿星之後的首訪,身處石屎森林的高處,望著玻璃窗外的藍天與白雲,近日的不安氣氛暫且放下,好好享受一頓美妙的午餐。








見微知著,不論是餐前麵包,牛油,與及餐前小吃,皆做得非常認真;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Eric,最近曾到過福岡,不知是否這個原因,牛油加入了明太子,相當有諗頭的組合;炸海苔片做成杯狀,盛載著日本海膽、櫻花蝦,與蝦肉,精緻得不忍放入口。





煎得香嫩的日本高知縣金目鯛,帶著辣勁,用泡菜煮成的醬汁,藉著其刺激感,激活了悶熱下的胃口;主菜的熊本A4和牛,配以特別調製,充滿亞洲風味的醬汁,再喝一口意大利Toscana的Antinori Tignanello Toscana 2014,絕配也。

Arbor

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25樓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Viewing all 180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