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猛烈南瓜在飯桌
Viewing all 18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壽司郎(黃大仙):早收工執死雞

$
0
0


黃色經濟圈形成之後,你們有多久沒吃過迴轉壽司?

你們剪掉手上的千両咭未?

雖則高呼罷吃藍店,但未致於非黃不可,坊間其他迴轉壽司店,也好不了多少,板字頭的,根本只是一丘之貉;爭鮮?不要說笑了,就算是黃店也不了。

剩下壽司郎可選。

似乎日本總部早已洞悉先機?這年來不斷開分店,由佐敦到黃埔、長沙灣、樂富,黃大仙,留意一下,這些並非是購物的旺區,但排隊一樣排到天荒地老,電話應用程式也經常訂不到位。

在同類型沒有黃店之下,壽司郎漁人得利。



今年一月去過台北店,當時還說過未必會在香港吃,相隔大半年,自己摑了自己一巴。

既然飛不到,就憑著迴轉壽司一止痕癢,當掛念台北也好啦。



接近傍晚六點來到黃大仙店,即場拿籌,一條友坐吧枱,等了大約多久?

只是十分鐘左右。

因為大部份人堅持坐餐枱,在我前面的號碼,有不少已經等得不耐煩而走人,連跳幾個,獨行俠果然有獨行俠的好處。

入座時,侍應循例介紹一下用餐規矩,限時一小時,膠蓋放回指定位置,埋單只要在面前的平版電腦㩒個制便可。

迴轉帶上貨如輪轉,像中環行人電梯一樣,人來人往,見到有甚麼就吃甚麼,大部份只須十多元一碟。








當然,十多元有十多元的質素,真的不要太苛求,帶子吃落爽嫩,拖羅有魚油,三文魚子鹹香不腥,赤貝爽脆,軍艦壽司剛剛出場,紫菜還是脆的。


海松食貝,$12一碟,質感嫩中帶爽,味道則不太突出。


海膽壽司明顯不甚新鮮。

一隻銀碟,食盡三款不同的蝦。

難得有白子,就來一碟,身段未算十分飽滿,配上酸醋醬同吃,平平地過口癮亦無不可。


再來鮟鱇魚肝,食下食下,膽固醇超標了。



獨個兒鯨吞14碟,埋單剛好$250,來得這裡,無非想追求隨便睇隨便揀,自主的快感,與及藉著壽司來懷念某人和某地。

食迴轉壽司總掛念從前,與舊同學在旺角百老匯隔離元綠那可愛片段,突然,又已廿鳩幾年。

壽司郎(黃大仙):黃大仙龍翔道110號豪苑G3樓翔盈里5號舖

請不忙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MeWe:https://mewe.com/p/%E7%8C%9B%E7%83%88%E5%8D%97%E7%93%9C%E5%9C%A8%E9%A3%AF%E6%A1%8C


元洲牛肉麵:香港人的牛肉麵

$
0
0


一直想試長沙灣元洲街的「元洲牛肉麵」,但每次去到附近,總是去了其他地方,始終無緣。

有些黃店能夠在逆市突圍而出,生意好到開分店,此店是其中之一,日前又去女人街的唱片店買黑膠,發現元洲牛肉麵的分店,近在咫尺,臨近黃昏時間,那就吃碗麵才回家吧。

大家想起牛肉麵,通常會想起台灣,這裡並沒有說自己是台灣牛肉麵,反而標榜香港味道。



此令我想起,數年前在大角咀,有間掛台北某夜市之名的台灣料理,我吃過的牛肉麵,其牛肉又老又韌,最令人丈八金剛的,就是用米線而非麵條,後來食店解釋說是改良至香港人口味,最終該食店逃不過結業的厄運。

我真的寧願你說這是自家的風格的牛肉麵,好過強加台灣兩個字,一冠以地方名字,大家自然有期望,台灣咋喎,今時今日相信好多人去過,亦曾在當地吃過牛肉麵,騙不到人。


$52一碗招牌牛肉麵,加$8有杯凍飲,以香港的物價來說,算是便宜,你想想台北桃源街「老王記」,五年前已經賣緊NT$220一碗牛肉麵,記住,香港的生活指數,高過台北大約三成左右啦。

因為在元洲街起家,所以名為元洲牛肉麵,前身是「布萊恩·L食堂」,原班人馬由西餐轉戰牛肉麵,結果殺出了一條血路,我對這條街熟悉到不得了,由中學時代行到大,理應是我最熟悉的味道,那裡有機舖,那裡有垃圾桶,那裡有報紙檔,非常清楚,哈哈。

麵條有分粗幼,至於是否自家製,我就不太清楚。



先喝一口湯,味道濃郁不混濁,芳香醇厚,細嚐之下有陣清甜味,唔,我想是加了蔬菜,例如紅蘿蔔,連同牛骨一起熬製?希望我沒估錯吧;結尾感覺舒服,沒有出現口乾的反應,那就對了。

牛肉件頭夠大,質感鬆化,做得入味,帶有點點脂肪,更添甘香。




粗身的麵條質素不錯,煙韌彈牙,吸湯力強,配菜是生菜,旨在有條菜落肚,香港風味的牛肉麵,絕不失禮。


當日的胃口只能容納一碗麵,餐牌上的其他小吃也無福消受,又要留名下次跟進。



星期六日光顧的話,收加一服務費。

元洲牛肉麵(旺角店):旺角通菜街80號地舖


日昇小食:$55食到飽

$
0
0


有網民在「土瓜灣之友」群組裡面大言不慚,批評上路馬頭圍道的「日昇小食」,拿著$70去買小吃,根本吃不飽。

結果激起群組其他網民的怒火,引起罵戰,但最驚訝的就是惹來大量網民,抱著挑機心態,紛紛到日昇光顧,$70吃不飽?你個胃是黑洞的嗎?

不久,該網民已深潛到Mariana Trench,連個帖都被刪除,真醜。

那段時間,每次經過日昇門口,的確有大批人在排隊,聽說要等候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搞到食店應接不暇,一時間未能接收大量客人而冧檔。

本來是「懲罰」,最終變成「大懲罰」,相信食店老闆應該始料不及吧。

一直都有光顧此小店,因為近我下車的巴士站,最常吃煎餅三味,韭菜餅、咖喱薯仔餅、椰菜餅,一客三件,只須$15,趁剛煎起的熱辣辣狀態邊行邊吃,食完都未行到回家。

但見到它突然爆紅,我無謂同人逼,等熱潮冷卻後才再來。

個多月後,再沒有賓墟的場面,即去支持。


當晚只得韭菜餅,那就要一份,炸豆卜釀魚肉,又要一份;加多碗擔擔麵,一個人吃,差不多了。

盛惠$55。

我不忘吩咐碗擔擔麵落重荽。


沒有堂食,一律打包,拿回家即刻打開,煎餅雖過了最佳狀態,但食味依然佳,香甜的韭菜餡,沒有因稍為退熱而走味。


炸豆卜夠香口,如果有醬料佐之,效果更佳。



不要期望擔擔麵的水準,可以拍得住根正苗紅的川菜館,賣$25一碗,屬於入得口,但談不上風味絕佳的級別,但落重荽的確令擔擔麵生色不少,起碼對我這位荽人而言。

或者來一個碗仔翅兩溝,才是最適當的選擇。

份量剛剛好,若再買多一份雞翼湊夠數,我真的吃不下了。


網上沒錯是可以暢所欲言(當然犯法嘢唔講啦),但也要有個譜,事實上當Facebook開始普及,連牛頭角順嫂之流也玩埋一份,導致現在討論區的風氣,就是出現了一班連google都懶的伸手黨,覺得上網講嘢唔使負責任而順口開河的愚民。

你們見狀,開了MeWe戶口沒有?

日昇小食:土瓜灣馬頭圍道428號地下C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的MeWe專頁: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麺処一家:再度魚介

$
0
0

尖沙咀厚福街的「麺処一家」,在剛開業的時候曾經來過,獨沽一味濃厚豚骨魚介醬油拉麵,只是叉燒的分野,質素不敢說冠絕同群,但水準實在高質;當時還期望下次光顧的時候,水準會再提高。

結果要相隔一年零九個月,才有機會再訪這間拉麵店,期間香港風雲變色,日前踏足拉麵店門口,有種彷如隔世的無奈。

以前的營業時間分兩輪,疫情第四波未見頂,限聚令收緊止二人一枱,堂食營業時間只能去到晚上十點,現時由午市直落晚市無落場,對於早下班的我,反而有利,起碼不用在門口等到六點開門。

下午五點多,直行直入不用排隊,連同我在內,只得兩位食客。

時光可變,世間可變,拉麵店的拉麵依舊不變,還是只得三款可選,湯底一樣是濃厚豚骨魚介醬油;小吃從缺,極其量只可以加配料。

今次要個慢煮叉燒,加隻半熟蛋,$98,不設加一。

其魚介的香氣,較上次濃烈,與香滑的湯底調和,質感更加豐厚。


麵條依然是幼麵,軟硬度適中,若轉用粗麵條,相信效果會理想過用幼麵。

慢煮叉燒肉質柔軟,半熟蛋正正常常,筍條爽甜無渣。


輕易地把湯底一舉而盡,專心一致得出來的結晶品,憑著實力去得到食客認同,加上拉麵店與香港人站在同一陣線,豈有不支持之理?

麺処一家:尖沙咀厚福街11號地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Terrible Baby:Highball配炸雞

$
0
0

今年的「Hong Kong Cocktail Weeks 2020」,本來是借雞尾酒之名,來振興酒吧業,誰不知撞正武肺第四波爆發,政府例牌的做法:找酒吧出來祭旗。

有些因為兼營餐廳,所以倖免於難,近年受到港人愛戴的逸東酒店,旗下的「Terrible Baby」,是其中之一。


其Happy hour的價錢便宜到令人震撼,早前平日只需百多元一位,任飲兩小時,包括指定葡萄酒、雞尾酒,啤酒,上個月老燒千金有事向我討教,相約飲兩杯,我問她會否選擇任飲。

她說不了。



而我就真的只飲兩杯精釀啤酒,再叫了一客松露薯條共享,如此地過了兩小時而已。

時間倉促,找不到適合的酒腳赴會,始終很少人像我平日放假,倒不如一個人獨自暢飲兼借個wifi寫文;踏入十二月,天氣轉涼,坐在酒吧外面,猶如置身石屎森林內的綠州;酒吧不設訂位,下午茶時段,只得小貓三四隻。

買個Cocktail Weeks的Bar Hopper Pass,價錢為$298,包三個代幣,一個可換一杯雞尾酒,另外還有紀念品送。

兩款指定雞尾酒可選,首先來一杯Highball,用的是Johnnie Walker威士忌。

另外一款是Tropical goose,集結了酸與甜,較合女生口味。


趁未吃午餐,叫些小吃佐酒,香辣炸雞鎚,外層酥脆可口,很惹味;裡面的雞肉嫩而不老,沾些蛋黃醬,提味之餘亦變得更香滑,總之就好吃到癲,只可惜我一個人吃得不多,想試試其芝士拼盤,麻辣Burrata,留待有機會再訪時品嚐吧。




清風送爽加上酒精的催化,又寫好一篇網媒的稿件。

PS:Hong Kong Cocktail Weeks 2020,直至今個月10號

Hong Kong Cocktail Weeks 2020詳情,尚有其他酒吧參與:https://www.eventhk.com/event/hk-cocktail-weeks-2020/

Terrible Baby:佐敦彌敦道380號香港逸東酒店4樓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的MEWE專頁: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Nomad Burger:好食係軟殼蟹漢堡

$
0
0


這間位於紅磡的漢堡包店「Nomad」,由本地人主理的良心店,除了之前推出的龍蝦漢堡,成為了熱話之外,店外的牆上,有「下流詩人」之稱的「松島安」題字,好食係漢堡,好砌係。。。。自己睇喇。

自選漢堡,可以揀麵包、餡料、配料、醬汁,全自由配搭不受任何限制,大熱的龍蝦漢堡已停止供應,取而代之是軟殼蟹加蝦餅漢堡。

現時一律只做外賣,堂食不能,見到店外有吧枱也不能坐,即叫即整,單賣$98一個,加錢就有可樂與炸薯條,外賣一到手,即刻行去搭巴士,慶幸交通沒有擠塞,十五分鐘便回到家。

打開外賣盒,還是熱辣辣,軟熟有彈性,充滿生命力的麵包,夾著外脆內裡是彈牙鮮甜的蝦餅,與香脆不油膩的軟殼蟹;洋蔥碎與芝士,牛油果蓉,濃香蟹皇醬作配襯,內餡極之豐富的限量出品。

薯條較French Fries略粗一點,香脆可口,沒有油澀的惱人感覺,若跟薯條的是蛋黃醬/他他醬而非茄汁,我會開心一點,幸好雪櫃裡面有一支蛋黃醬。

近年吃過不少好吃的的漢堡,包括本地與外地,一眾良心店的水準,不比外國人主理的食店下去,加上現在時勢,要審慎地運用手上的一分一毫,讓同聲同氣的人賺我們的錢,心裡面都覺得舒服一點。

事後才想起,憑著漢堡包店隔離的「泓一拉麵」單據,凡惠顧可得到折扣優惠,我手頭上有一張,留待下次才用吧,不知道有沒有限期呢?

Nomad Burger:紅磡德民街29號德民大廈地下F3號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蘇格蘭:延文禮士飲啤酒包住宿@Black Isle Bar & Rooms

$
0
0


不能飛的日子,還要過多久?這個問題已經講到口臭,今日不知明日事,過得一日得一日,最緊要是人無事。

對上兩年在蘇格蘭參觀酒廠,跑步的經歷,與及當地的清新空氣,甚至是很難明白的蘇格蘭口音,拼貼而成的畫面,越想就越懷念。

前往Speyside,我以Inverness為中轉站,從這裡乘坐火車到Elgin站,不用一小時;兩年前首次參加Dramathon比賽,前後在這個英國最北的城市,逗留了三晚。

住宿方面慳得就慳,我選擇下榻當地精釀啤酒廠「Black Isle」旗下的旅館,地點很近火車站,只是在斜對面,步行大約三分鐘便到。




有分獨立房間與床位,既然要慳當然選擇後者,十月是淡季,廿多鎊一晚,一間房有四張床;設備好簡單,床底有箱,供住客放置私人物品,但鎖頭要自備;插座不用爭崩頭,一張床有一個。



浴室都是典型Hostel格局,只要有熱水便夠,畢竟平平地但求一宿,不能苛求太多。



休息室是提供住客用膳,閱報,上網,聯誼的地方,也許真的是淡季,根本沒有人。

接待處開放時間直至晚上十點,若在稍後時間入住的話,要到酒吧登記入住拿房卡;上年我就是這樣,因為黃昏時間從格拉斯哥出發,到埗時間已經十點多,拿著20公斤行李來來回回,再行兩層樓梯,並非很過癮的事,若你住獨立房的話,直頭在酒吧樓上。


三年前路過此地,光顧過這間酒吧,結果飲到差點不願走,今次停留的日子比較長,飲多幾杯是常識;住客當然有優惠,當入住的時候,職員會送一張coupon,以£10的價錢,可享用一pint指定啤酒,加一塊薄餅。

From Leica M6

Red Kite與Margherita的組合,散叫的話,後者要九鎊半,焦脆而薄的批底,恰如其份的茄醬,mozzarella芝士,置身於難得放晴,蘇格蘭北部十月的下午時間,陽光折射進來,飲住啤酒食薄餅,懶洋洋的氣氛,就讓它停頓,不要動。


晚上的客人漸多,沒有位的一晚,先到附近的威士忌吧,然後才折返,繼續我的啤酒旅程,加一碟蘇格蘭高地芝士拼盤,只是用我七鎊,在外地吃芝士,真的便宜。


離開了Speyside,回到Inverness,再次入住這間Hostel,我問接待處職員:(如果我想去Black Isle Brewery,應該坐咩車去?同埋需唔需要預訂?)

職員回答:不用預訂,最好坐的士,如果坐巴士的話,落車有排行。












去到酒廠,表明來意,職員隨即帶我參觀酒廠的設施,它們最廣為人知,就是以拯救地球為理念,採用酒廠附近農場的Organic原料,釀製不同風格的啤酒;這股蘇格蘭高地有機之風味,早已吹到全世界,香港都有得飲,但當然要在當地飲,才叫原汁原味。

酒廠tour入場費全免,包括試飲,臨走之前,有酒廠職員見我是亞洲人面孔,問我來自何方。

我:(香港。)

酒廠職員:(等等。)

他隨即拿出一瓶與香港少爺啤,英格蘭Siren合作的啤酒。

頓時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我買了兩瓶,酒廠只收我優惠價,一瓶是我自私飲,一瓶是送給在倫敦的好友小寶。





最後一夜在Inverness,一於飲到盡,每杯份量少少,最便宜一鎊幾一杯起錶,L'ile Noire、Yellowhammer 、Systems Theory- Eastern Edition 、Blonde Unfiltered,作為一個威士忌友,始終對經過威士忌桶洗禮的Systems Theory,充滿雲呢拿,朱古力風味的黑啤念念不忘。


以黑啤作告別,相隔一年後重遊舊地,依然有£10住客啤酒加薄餅套餐,其他酒客成雙成對圍爐吹水,像我一個人打開電腦,飲住酒寫文,相映成趣。

人在旅途,習慣了孤獨,沒有甚麼大不了。

隨著一杯酸啤喝光,回到Hostel倒頭就睡,第二天大清早,乘坐早機南下倫敦Gatwick,Inverness,我們幾時再見?



天曉得。

Black Isle Bar & Rooms:Market Close, 68 Church St, Inverness IV1 1EN UK




星座冰室:倒數

$
0
0


香檳大廈面臨重建,著名的「新記芝士麵」已經先行告退,其他如相機店,鐘錶店,樓上的時鐘酒店,命不久矣,離場只是時間問題。

地庫的「星座冰室」,多年以來被冠以隱世食店,每次聽到有人用這兩個字來稱呼,我就會這樣回應:

(𨳒你啦,隱乜撚嘢世?呢間咁出名,Openrice成幾百個食評,大大話話我都幫襯咗廿年喇。)

當時我在同一條街的酒店上班,所以不時來買早餐,最出名的始終是茄牛麵。

又或者其位置之緣故,這裡頗受情侶歡迎(或者是炮友),事前事後來吃碗麵,作為旁觀者見到一男一女,或自身角度,一起食碗茄牛麵,的確幾sweet。




我就多數選擇通粉,有坑紋的質感更加實在,番茄撈蛋的賣相有如嘔吐物,未必個個都會接受,但是星座最大賣點,就係呢劈嘢。




清甜自然,感覺香滑,牛肉有嚼頭,應該沒有被梳打粉狠狠地招呼過,索盡精華的通粉,輕易地吃到乾乾淨淨,碗底一滴汁也不剩,若你剛剛大戰過後,隨即回復完氣,嘻嘻。




例牌以可樂配茄牛通,支裝永遠勝過罐裝。

近年已被「番茄師兄」的番茄湯底寵壞,一山還有一山高,昔日喜歡的味道,今日彷如像該大廈一樣地褪色;中午飯的時間,只得零星客人,冰室的尼泊爾員工,樂得清閒,看著一張張空枱,勾起廿多歲時候,在此發生過的一點回憶;裡面的電視播著CCTVB,我應該視其為藍店嗎?

問過Google,沒有任何黃藍顯示,趁著重建之前來回味一下,應該不會被網民罵。

星座冰室:尖沙咀金巴利道16-20號香檳大廈地庫36號舖



Little Cove Espresso:西貢海旁獨唱

$
0
0



不要說:很怕在周末,公眾假期入西貢。

試著說:我絕少在這些時間入西貢。

懂我都知我的例假在平日,別人在周末日的早上,正在享受酒店的香檳魚子醬早午餐,而我就要上班。

平日放假的好處,吃個午餐比較容易訂位,去一些假日遊人熱點,無須同人逼餐死。

早前連放三日假,抽一天到西貢,並非食海鮮,而是喝杯咖啡。

海旁廣場的「Little Cove」,外表雪白,根據網上的報導,這間咖啡店的老闆,希望把墨爾本的悠閒,搬過來香港,唉吔,我真的很懷念墨爾本這個好地方,現時不能飛,嘗試一下催眠自己,剛剛乘坐的專線小巴,是香港至墨爾本的航班;所在的位置,是South Melbourne Market附近的St Ali,而非西貢海邊。

最重要的一點,它是同聲同氣的良心店。

就算是平日,限聚令之下,室內坐滿人,剛剛有客人結賬離座,我才能「攝」到一個位,雪白的環境,又未致於把我的靈魂遠走高飛至墨爾本,但感覺倒也與我在今年二月,到訪過的倫敦米芝蓮一星餐廳「Lyle's」有點相近。

餐牌走全日制路線,熟悉的賓尼廸蛋,牛油果bagel固然不缺,各式的三文治,lunch bowl,意粉,選擇總算齊全。

天氣還熱的日子,來一瓶Cold Brew,清爽帶點點果香,結尾微甘。


我的午餐是Slow cooked beef bowl,慢煮八小時的牛肉,味道濃,質感鬆軟,配料很豐富,有牛油果、醃菜、青瓜、番茄,中間的黃色醬汁,辣辣地,挺開胃;配以薄餅同吃,一個大男人也夠吃。



如此地待了一個多小時,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飲咖啡,然後拿部相機,到附近的大街小巷拍照,經過啤酒舖,又出血;疫境下的假期,不要令自己頹廢,儘量讓自己快樂。

Little Cove Espresso:西貢海旁廣場兆日樓地下1-2號舖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的MEWE專頁: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布達佩斯:匈牙利米芝蓮一星午餐@Borkonyha Winekitchen Restaurant

$
0
0

回顧今年二月的歐洲之行,一共去了兩間米芝蓮一星餐廳,倫敦「Lyle's」是其一,還有布達佩斯的「Borkonyha」。

沒錯,匈牙利是有米芝蓮的。

算是臨急臨忙才安排的一餐,出發前,它並不在我的飲食計劃裡面,只是想每天起碼喝一碗牛肉湯;但既然千里昭昭來到,起碼也要感受一次當地的高級餐飲體驗。


前一日經電郵訂枱便可,平日的中午,真的沒有很多客人,看看餐牌的價錢,拍得住西歐,或許會令到不少當地人卻步。

餐廳的位置位於市中心,地標摩天輪後面,裝潢像一間酒館,沒有門高狗大般華麗堂皇;看過網上對這間餐廳的評價,菜式走現代歐陸路線,當然包括匈牙利料理在內。


餐前小吃的肉批與烤松子仁,小巧精美,先來一杯2018 Gizella Barat Harslevelu,乾身而滿載水果香甜,礦物味,為了配頭盤的鴨肝。

用上匈牙利Tokaji入饌,道理像我們在京菜館吃到的酒糟鴨肝,有少許異曲同工,軟滑的鴨肝被薄到透明的糖衣蓋著,入口清脆兼帶軟滑,鴨肝帶隻甜酒香,這是最能代表匈牙利料理的親善大使。

餐湯有魚湯與洋蔥湯,但我選了是日精選:甜薯湯。

Creamy中帶有薯仔的起沙感覺,濃厚而不膩,外面氣溫只得六、七度,有熱湯到肚,的確是人生的溫暖。



主菜是鵪鶉,外表煎得夠焦香,肉質嫩滑,味道野性盡流露,打成泥的雅支竹,其清新感足以平衡鵪鶉與醬汁的桀驁不馴。

以Egri Bikavér的Böjt Pincészet 2015配鵪鶉,就在優雅與野蠻之間遊走。


飽到連甜品也跳過,只要餐後小點便可。



一瓶礦泉水,三道菜,兩杯酒,埋單吃掉兩萬幾銀,我說的是匈牙利福林,折合港幣,六百多元而已,若用歐羅結賬,水位就高一點。

有現金當然付現金啦!

Borkonyha Winekitchen Restaurant:Budapest, Sas u 3, 1051 



倫敦:思念東倫敦咖啡香@Allpress Espresso

$
0
0


英國又爆一鑊甘,變種病毒搞到全球多個地方封英國關,意味著相會英倫未有期,翻看今年二月在倫敦拍下的照片,只是十個月前的事。

但感覺如隔世。

日前與好友見面,難得他身在港島而不在英國,我應否替他慶賀?

(你會唔會覺得有點幸運?)我語帶無奈問他。

(唉,喺度都係一樣唔開心。)他的答案,是我意料之內。

今年可能是繼二戰之後,最沒有聖誕氣氛的一年,現在回首年初在英國五日四夜之行,吃過的米芝蓮一星午餐,喝過的咖啡,甚至在outlet買皮鞋的場面,難免流露唏嘘之情。

二月中的星期六,很早便起床,自然地想喝咖啡,心想:(不如坐overground去Dalston?)

數年前與好友曾在這個地區,漫無目的地遊蕩,到過一間不錯的咖啡店,今次以獨行俠姿態,在Shoreditch Highstreet站,搭三個站overground,於Dalston Junction下車,來到當地出名的咖啡店 - Allpress Espresso。



前身是廢棄的工廠,以咖啡來活化,咖啡店的另一邊,是進行烘焙的地方,隔著玻璃,一目了然;天氣暖的日子,坐外面的感覺更優閒,但是當日氣溫仍只得十度八度,走進室內取暖好了。

當日很多人,慶幸還找到一張空枱。




順便吃個早餐,牛油果醬風乾火腿三文治,前者油潤軟滑,與後者的鹹香匹配,新鮮爽脆的生菜,是絕佳的綠葉。




先飲杯latte定一定神,滑如脂的感覺,散發出陣陣咖啡的焦香。




時間多的是,沒有手提電腦在身,閱讀當地的地區報章,再來一杯咖啡,今次要手沖埃塞俄比亞Guji Highland,像喝著果香豐富的濃茶般喜悅,就是這樣地消磨了一個上午。

離開咖啡店,回到overground站外面,思前想後,還是不先返酒店更衣,直接坐巴士去Borough Market吃生蠔去也。




如此地率性隨意,放浪的旅人生活,趁我仍然記得,就用文字來立此存照,對倫敦的思念。

Allpress Espresso:55 Dalston Lane, Dalston, London, E8 2NG, UK



616牛肉火鍋專門店:聖誕前夕淥一淥

$
0
0


我對朋友說:(仲未去過616打邊爐。)

對方流露出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你講真㗎?)

(真㗎,沙田盛記就去得多,硬係同616無乜緣。)

分店遍佈港九新界,梗有一間喺左近,咁都未去過,真慚愧。

友人S兄約打邊爐,今次不再盛記了,轉戰616,揀一間近大家的分店,我一直認為是紅磡黃埔新邨分店,但去到才發覺,他訂了新蒲崗分店。

即刻轉的士前往,未開飯先跌$50車錢。



晚市禁堂食,唯有下午四點半開始early dinner,平安夜的下午,火鍋店很冷清,我們三個人,要分兩張枱坐。

憑QR code點菜,主力當然是牛,再加點小食,轉眼間,擺到一枱都係;用餐時間限時100分鐘,應該是在繁忙時間的規定,所以上菜速度極快。



人未齊先偷跳,叫些小吃食住先,醉雞與辣牛肚,味道不俗。



鴛鴦湯底,一邊是沙嗲,一邊是蘿蔔牛腩清湯,待滾,試一口沙嗲湯,夾雜著花生碎粒,加上沙嗲本身的惹味,質感非常濃厚,既然有人說過九龍城「方榮記」是藍店,再去的話隨時被罵到狗血淋頭,來這裡,那就差不多了。


眼見俄羅斯牛肉的表面,油花均勻,嫩滑的肉質與其油香,留下良好印象。



聽牛總的指示,鮮紅的匙柄,與胸口膀夾住一起吃,嫩滑爽脆兩者兼備。


澳洲和牛頸脊,未算入口即化,但油脂豐富。


牛駝峰是頸脊的延伸,油份較少,而肉味較濃。




牛朴肉的質感有嚼勁,皆因是活動較多的部位,三花腱很爽口,牛丸彈牙肉味濃。



最後追加油豆腐與公仔麵,吸盡沙嗲湯底精華,不羨仙。



自助醬料想點玩就點玩,落重荽加牛汁,夾著沾滿沙嗲的牛肉一同放入口,過癮到極點。

疫情期間,午市火鍋有八折優惠,一行三人,折後每位$180,便宜得令人發笑。


晚市禁堂食,對這些專攻晚市的食店(中午打邊爐,喺大部份人心目中係好驚奇嘅事),無疑是有如海嘯式災難,埋單時見到收銀處,貼滿當晚的外賣訂單,得到同路人踴躍支持,同步過冬,一起對付飲食業寒風。

616火鍋專門店:新蒲崗錦榮街6-24號金橋大廈地下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的MEWE專頁: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時代冰室:2020大時代

$
0
0

回顧2020年,光顧次數最多的冰室,一定是燒山的「時代冰室」。

我就經常去九龍灣分店,最近它們進佔新蒲崗「翠華」老巢,算是距離我家最近的分店,但一樣要坐巴士去。

唯獨是有一次去炮台山分店,難得約到一大班朋友早餐,包括燒山千金YY在內,我當然不介意過海,飲杯奶茶,食個番茄通粉。




回憶第一次光顧之時,先試試它們的沙嗲牛肉麵,味道香濃,吃落去亦有明顯的花生醬香,牛肉的質感並沒有被梳打粉收服得鬆泡泡;當然,其水準不是頂級,與我以前喜歡的九龍城「樂園」,始終有段距離。


很久沒有吃過番茄咖喱,聽聞咖喱用上不少蔬菜熬製,味道多一份甜;炸魚的質素還不錯。


焗豬扒意粉正正常常,意粉底有燴過,肉厚的豬扒鬆軟可口。

有一次在德福看罷醫生,走過來吃個下午茶,我點了葱油雞,但點菜之時懵盛盛,選擇了意粉,送到上枱才恍然大悟,實在是奇怪的組合。



花膠鮑魚撈粗麵,大大塊花膠,吃得過癮,鮑魚是細小一點,但連餐飲、油菜,只收你六十多元,差不多啦。



想追求一杯出色的奶茶,我會建議你去新蒲崗「金寶」,這裡叫做飲得過,不太差的級別。

近日行過新蒲崗分店,門外人頭擁擁,待遲一點吧才去吧,晚市禁堂食之前,還有煲仔飯供應,有不少朋友試過,異口同聲說不錯,這個要留名跟進。

小時候的心願,想在老麥開生日會,待我過多幾年登五,在時代冰室包場開生日會,應該會好正。

時代冰室分店地址,自己Google啦。


邊緣回望2020

$
0
0

菲林下的多瑙河

今年的回顧,其實只需用四個字去形容:(不知所謂!)

一場武肺,世界停頓,百業蕭條,動彈不得,前路茫茫。

個個都祈求明天會更好,但我個人比較悲觀,這些正能量的期望,我真的說不出口。

低處未算低,來年的情況,不敢想像,病毒再一次發育,英國再次封城,就算現在疫苗已經準備好,相信未來一年半載,還要繼續打逆境波;世界各地元氣大傷,復原也要一段不短的時間,所以下一年也未必能夠正常地外遊,除非提早啟動我移居英國的計劃。

不幸之中的大幸,今年頭兩個月,武肺未大爆發之時,飛了兩轉,一月去台北觀看別人選總統,二月放了幾日假,去了布達佩斯加倫敦,然後,就沒有了。


今年只到訪過兩間在外地的米芝蓮星級餐廳,其中一間是倫敦的Lyle's


當時英國生活一切如常,球賽仍有球迷入場,沒有人戴口罩,看了一場演唱會,買了幾對鞋,買了幾張唱片,踏上歸途之時,還天真地想著秋天再來,結果呢?




高空下的布達佩斯

從事的行業,在疫境下首當其衝,延續上年沒有人工加,花紅減半的頹勢,有兩個月要放八日無薪假,還好,只是兩個月而已,相對其他同行,算是比較幸運,加上政府派錢兼有些津貼,計落條數,整體收入只是少過上年一個月左右,總算仍能負擔得起我的衣食住行。

買了數千元現金券,結果光顧了龍景軒兩次

各大酒店在冰河時期,推出不少優惠吸客,六折買現金券,租房送餐,或者食飯送一晚房,比比皆是;正因如此,今年用在高級餐飲的錢,較往年的多,一來便宜了那麼多,自然地產生別人恐懼我貪婪的心態;二來既然不能外遊,就振興一下本地高級餐飲經濟啦。

逸東軒,可能是今年最受歡迎的中菜廳


一位難求的Pheromone

窮L飯局像世界一樣停頓,只是在一月中,於某黃店開兩圍團年局,相隔差不多十個月,Pheromone重開之時,訂了一晚,二十人,分四張枱坐,蔚為奇觀;我搞飯局旨在開心,並非靠它來賺錢,否則就喊得一句句。

自從上年中開始,黃色經濟圈建立,食店分顏色,你是甚麼色就幫襯甚麼色,二元之分直到今天,堅定不移,但在我立場,只要是沒有色的話,已經可以食用;當然,有質素的黃店,要多多支持,今年我的飲食網誌裡面,發表的一百六十多篇文章之中,黃店的比率,差不多接近一半。

多了時間在家,拿些封塵已久的CD,放在唱盤上播放,翻閱多年沒看的書,溫故知新,跑步的次數大幅減少,來年要急起直追了。

公關飯局,人少少,同聲同氣,friend底就好

疫情加限聚令,受邀試菜飯局進一步減少,相信日後市面回復正常之後,未必可以像以前一樣,連開三圍傳媒團年局了。經過上年的社會運動洗禮,立場不同的,最好不相見;習慣了新常態的生活,對人多的場合顯得不自在;早已厭倦活在花花世界的圈子,自行告退,瀟瀟灑灑。

接近十年的部落客生涯,見盡不少人生百態,偽善的面孔對人歡笑背人𨳒,野心不小搏上位踩住人向前衝,買LIKE買到風山水起,對住班殭屍機械式留言,也樂此不疲地回應,大不乏人。

看在眼裡,情何以堪?掉轉是我,遲早心理不平衡。

來年,非誠勿擾,除非我同你好friend。

朝不保夕的日子,不敢為自己定下明確目標,淨係考慮開個Patreon,寫食就免喇,寫下散文,幫補一下家計,到時成事的話,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寫這篇文章之時,聽著Arctic Monkeys的「From Ritz To Rubble」,像道出我城的悲哀。

Well this town's a different town today

Said this town's a different town to what it was last night

You couldn't have done that on a Sunday

坐直,勿蹺腳

2021,踏入部落客生涯第十個年頭,見步行步,身處瞬息萬變的大時代,隨時又加速,坐直,飲水,祝大家平安。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的MEWE專頁: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都柏林:健力士酒廠之旅

$
0
0




少年時代一聽到健力士這三個字,就是想起林子祥的健力士廣告。

其中一段對白:(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盡顯真的漢子本色,自此,健力士被認定成男人的浪漫,亦是黑啤的代名詞。

當去到法定飲酒的年紀,終於有機會一嚐健力士之味,也許當時年紀少,對於漆黑得不見底,味道帶苦的啤酒,實在不太懂得欣賞;然而步入中年,口味隨著人生的經歷越來越豐富而進化,開始沉迷在黑啤的苦與樂;輕輕地用舌尖,接續細滑綿密的啤酒泡,慢慢地打開黑啤的世界。

要喝,就要喝生啤,但並非每間酒吧的酒保,皆拉得一手好啤酒,有時喝著粗糙的出品,難免搖頭。

如果想飲到最新鮮的健力士,在那裡尋?

答案:都柏林。


Guinness Storehouse,全個愛爾蘭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身處建於二十世紀初的建築物,向全世界說出其擁有超過250年的光輝歷史。

1759年,健力士創辦人Arthur Guinness,在都柏林的St. James's Gate Brewery,開展其釀啤酒事業,一百年後的19世紀80年代,已擠身成為當地的上市公司,當時平均每年銷售出過千萬桶啤酒;踏入二戰前的1930年代,健力士的規模,足以成為當時全球十大公司之一。

其Guinness Storehouse,於千禧年開放給公眾參觀,直到今日,已經有超過二千萬人,在此留下足跡;無論你是喜歡飲啤酒,或者是滴酒不沾,一樣樂而忘返。


倉庫樓高七層,踏進展覽館的大門,你可見到旁邊的精品店,各式各樣的精品,未了解其底蘊,恐怕先打三十大板,瘋狂出血;一樓的部份,先介紹了啤酒的四種主要成分(水,大麥,啤酒花和酵母),愛爾蘭人生命之水,飲了超過四代人的黑啤,多年以來,上世紀70年代,當時銷量下跌,酒廠方面曾經略略改變風格,把黑啤的味道調較得大部人也能接受的級別;或許正因如此,這數十年健力士的黑啤王者地位,始終無人能替。



位於中庭的水池,長流不息,源自都柏林山脈的泉水,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二百多年,從未間斷。



從認識創辦人的背景,健力士啤酒的釀製過程,黑白影像展示出釀酒師,與及製桶師,分享他們工作得秘訣;沿著樓梯拾級而上,昔日的釀啤酒工具,古佬的時鐘,停留在某個時間,釀酒師每天定時定候試酒,嚴格維持啤酒的質素;以橡木桶堆砌而成的小屋,有如一道時光隧道,帶大家回到過去,沉醉在陳年在橡木桶內的啤酒香氣。


以前健力士的廣告,宣傳品的風格,代表著那個年代的美學,今時今日看回,反而覺得個性強烈的美感,經得起時間考驗,未必在今天可以找到像這般的設計,但不會覺得老土過時,我想,這是經典。


最令人期待的環節:在體驗館自己倒啤酒。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喜力啤酒廠,同樣有這個環節,讓參觀的旅客,既可參觀,亦可以自己動手,拿起啤酒喉的手把,拉出屬於自己的啤酒;事後無論結果如何,均可得到証書一張,拉啤酒速成班,一戰定輸贏,首先體驗館的工作人員,先示範一次,我在文章前段提及過,有些酒吧的酒保,拉不出一杯出色的健力士,全因馬虎了事;匆匆的拉,匆匆的奉客,連啤酒泡也不滑,這是失敗。

說起上來,拉啤酒也是一門學問,首先拿起玻璃杯,傾斜的角度,倒至差不多的時候,垂直,再拉,拉到啤酒泡與啤酒呈黃金比例,便是一杯出色的啤酒。

作為門外漢的我,沒可能一拉就上手,但自問拉出來的啤酒,並非不堪造就,滑如脂的啤酒泡,新鮮的黑啤除了焦香甘苦之外,還有點點果香。


酒廠最高層的酒吧Gravity Bar,一邊喝著啤酒,一邊隔著玻璃觀賞都柏林的景色,我想這是人生中,最美妙的健力士時光。

樓下的餐廳1837 BAR & BRASSERIE,提供愛爾蘭菜式,主要沿用愛爾蘭食材,餐牌上更標明,每道菜應該配甚麼啤酒,一杯黑啤未能走天涯,還有Hop House 13、 Citra IPA等可選。


說到愛爾蘭生蠔,配黑啤是最佳,鮮甜飽滿,帶有海水風味的生蠔,再一口黑啤,盡顯豪氣干雲的快感;1打生蠔也只須25歐羅,如此便宜真的不容錯過。

炆愛爾蘭羊肩,散發出細緻,但不霸道的羶香,我經常說,當你吃個歐洲羊肉之後,回頭太難,對著澳紐羊肉,再提不起興趣。

由市中心三一學院坐巴士前往Guinness Storehouse,大約15分鐘,如若在城中想喝杯美味的健力士,除了最有名的Temple Bar,還可以去由維多利亞年代開始營業至今,當地其中一處飲食文化遺產:The Swan,也可飲到拉得近乎完美的健力士。

原文刊登於2020年澳門「鳳凰天空」雜誌

Guinness Storehouse

St James's Gate, Dublin 8

詳情: https://www.guinness-storehouse.com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的MEWE專頁: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阿姆斯特丹:大街小巷食薯條@Burger Fabriek Express

$
0
0

從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行出來,沒有召喚谷歌大神指引我路,見到有路就行,穿梭附近的大街小巷,經過酒舖,有不少荷蘭威士忌選擇,好奇之下,買了一小瓶。

口痕想找點東西吃,不必刻意上網找,經過見到有興趣的話,便試試。

有間漢堡包店,名字叫Burger Fabriek Express,看看其開放式廚房,炸爐前放置一大堆待炸的薯條,即叫即炸,新鮮熱辣,見到即刻流口水。

那就淨要一份薯條,邊行邊吃。



份量有分大中小,3.5歐羅起,我就要個中size,隔住白色紙筒,感覺很熱燙。


薯條面頭淋上蛋黃醬,它們配薯條的醬汁,接近二十款,價錢劃一0.75歐羅。

雖然不像英國佬的炸魚薯條般粗壯,但已經是平常吃到的French Fries的一倍size,外表金黃,入口酥脆,薯仔肉豐厚而鬆軟,非空心之貨色,乾身爽朗,沒有萬年油的澀;加上香滑的蛋黃醬,越吃越惹味,吃到想回頭買多一份。

想起當晚訂了米芝蓮一星餐廳晚飯,少食多滋味便好。



人在旅途無憂無慮,遊走小巷吃薯條,看看街頭萬個歐洲路人,回程路上,在火車站的咖啡店買杯Latte,欣賞車站大堂的人,坐在鋼琴前演奏一曲,多麼寫意的生活,現在回看,竟變得很奢侈。

不能飛的日子,未知要直到幾時,其實香港也有不少吃薯條的好地方,友人的專頁我係薯條控,他的推介值得大家參考;個人始終喜歡大坑Pheromone的炸薯條,但只限堂食,若加開外賣薯條counter,相信大有可為。

Burger Fabriek Express:Nieuwendijk 142, 1012 MS Amsterdam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的MEWE專頁: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峇里堂:老字號印尼料理再現

$
0
0


佐敦南京街的老字號,1975年開業,賣印尼料理的「峇里餐廳」,已經結業,現已搬往彌敦道與山林道交界的「The Nate」,並改名為「峇里堂」。

我真的很少吃印尼菜,這個網誌開了九年半,只有一篇是寫印尼料理,並非不合我口味,純粹是欠缺緣份而已;記得上次到訪峇里餐廳,已經是2006年中的事,當時我有把食記寫上開飯網,完整地記錄下來,十多年後,與我一起同行的人,已經失去聯絡,成為了我生命中其中一位過客。

短短一條山林道,有不少同聲同氣店,賣酒的又有,飲咖啡的又有,賣台茶的又有,看看餐廳的Facebook專頁,雖沒有明顯地表露自身的立場,但看罷大家便會明白。

所以,我來吃個午餐。

多得我們親愛的政府,由十二月上旬開始,晚市禁堂食。

星期日的中午,除了本地客人之外,還有不少印尼人,記得十多年我在開飯網的食評提及過,不乏印尼人支持,這是最強而有力的証明。

限聚令二人一枱,一個人可以坐長枱,隔著窗口望住山林道。




時間關係,未能試其串燒,乾脆地向其主菜下手,大部份印尼人信奉穆斯林,豬肉是禁忌,餐牌上有一味沙嗲炒豬肉飯,豈不是犯天條?

嗱,我們就沒有這些枷鎖的。

再者,也有些印尼人,不是信奉穆斯林的,咁當然只佔少數啦。




濃郁惹味的印尼沙嗲,主宰了豬肉的命運,我當日揀了白飯,吃到一粒也不剩。




飲品是印尼萬特寧的latte,上次飲萬特寧咖啡,已經是半年前,於觀塘的「Break」。

在其專頁見到,它被西客愚弄,一早落單,餐廳做起份餐,卻沒有來取,浪費人力物力,第二日,我再訪吃個巴東牛肉飯。




採用牛𦟌部位,輕輕地用舌尖一推,鬆軟得近乎即化,辣度不太強勁,起碼是我也受得起的級別,相信你們也能應付,不過最奇怪就是以秋葵來作配菜,這個就未必個個都會接受了。




巴東牛肉飯,要黃飯額外加錢,連一瓶果汁,不收加一,盛惠$82,只收現金,身上剛剛有一夜夫妻百二蚊,埋單時想順便買一包價值$35的蝦片,可惜當日未有供應。

晚市禁堂食,但有外賣供應,還有折扣優惠呢,此乃現今飲食業的趨勢。

2021,或許是更加難捱,但只要過了這一關,眼前的就是康莊大道。




未來日子當然會多多支持,得閒來個炒飯,巴東牛肉牛角包,聽落好有趣,記低先。

峇里堂:尖沙咀彌敦道176號The Nate三樓



Lockeroom Express:阿仙奴在佐敦

$
0
0


去佐敦恆豐買唱片,發現對面新開了一間餐廳,見到掛著阿仙奴的旗幟,再看看店名,Lockeroom Express,原來是Lockeroom又再擴充營業,顧名思義,有Express個字,即是走簡便,快捷的路線。

當時曾經口痕,想約熱刺球迷朋友前往,而且要身穿熱刺球衣,看看會否被拒諸門外?

後尾因限聚令加晚市禁堂食,一場北倫敦打吡的約會不了了之,但香港的球迷始終沒有英國的激進,我試過著住愛華頓球衣,到訪兩間由利迷開設的食店,並沒有遭受不禮貌對待,哈哈。

牆上掛著阿仙奴兩位名宿,柏奴亞與伊恩胡禮的簽名球衣,前者與香港甚有淵源,詳細就不多說了,自行google他的名字,加Hong Kong啦。



餐牌主要是小食與意粉,現在沒有晚市,全日賣午餐,最貴是半隻波士頓龍蝦,可在四款意粉與意大利飯之間,選其一作配搭,也只是$78。藍蟹肉海鮮番茄意粉,$58一份,加$12有杯凍飲,自助形式,先付錢,後自己拿餐。


價錢已包括餐湯,同樣自助,當日是雜菜湯,味道清甜自然,沒有加入大量茄膏香草作修飾。



以這個價錢來說,此意粉交足功課,海鮮材料甚足,放在意粉上面的藍蟹肉,一絲絲的質感,味道亦鮮;只嫌意粉做得稍為淋身了一點。

第二次來,試試其安格斯牛肉漢堡加炸薯角,因為在接近黃昏時間前來,單叫一個漢堡價錢為$48,連杯凍檸茶,也只是$52。


飲住湯等,這次是粟米湯,飲得過。




充滿彈性的麵包,夾著番茄、芝士、生菜、漢堡扒,蔬菜新鮮,芝士正正常常,漢堡扒質感鬆軟juicy,肉味夠;配菜的炸薯角,熱辣辣香脆可口,若灑上辣粉,配以蛋黃醬的話,一定更滋味,但這裡只有茄汁。

吃罷要自行收拾餐具,貫徹食店的自助風格。




喜見佐敦又多一間同聲同氣,而又吃得過的食店,既然近我上班的地方,當然會繼續支持。

Lockeroom Express:佐敦彌敦道216-228號恆豐中心低層地下15-16號舖



Grand Cafe:亂世食好荽

$
0
0


踏入2021,低氣壓依舊不散,未夠十日已經感覺到:今年衰撚過舊年。

新年快樂四個字難於啟齒,我只能希望大家平安,唔好死,坐直,飲水,甚麼stay positive?現在當然最好是negative啦,你真的很想中肺炎的嗎?

或許以上並非是虛情假意的正能量,大家純粹抱著新一年會否極泰來,樂觀的願景,只是我的想法比較偏向負面而已。

原本我計劃到灣仔某間台灣料理,就是前歌手開設的一間,我已經選擇平日的非繁忙時間前往,但見到條人龍,排到落地下,即刻打退堂鼓。

當然我一早有B計劃,友人N小姐早前大推君悅酒店「Grand Cafe」的魚湯芫荽米線,我是不折不扣的荽友,早已記低。

每次來這裡午餐下午茶,無須訂位也有枱,這次也不例外。

這裡的海南雞飯,一直是我心目中的top one,炒飯的水準亦高,焗豬扒也是我的心頭好,但有些朋友不認同我的講法;干炒牛河同樣呈現出酒店級高質水平。

為了米線而來,天氣剛好轉冷,有碗熱湯落肚,正合時。


我只是選擇小碗,因為例牌的餐前麵包,新鮮焗起,三件之後,飽了三成。



奶白色的魚湯,香滑濃郁,每一滴都流露著魚肉的鮮,真心真意絕非假仁假義;價值二百多元的米線,當然不會給你鯇魚片,以石斑肉取而代之,肉質豐厚兼嫩滑,想惹味一點,可以沾少許另上的XO醬。


豆腐的豆味很濃,滑到直落喉嚨,芫荽的清香為此魚湯生色不少,但在點菜時一剎那彷彿,沒有要求多荽,棋差一著。

咬著薑絲,辛辣與魚湯的鮮,芫荽的香,形成一股在俗世中的暖流。

都係嗰句:無論外面的環境變得有幾壞,大家都要保重,唔好中招唔好死。

食好西/荽,是生活/生存的最大動力,吃好一點,善待自己,趁現在還有點能力,及時行樂;我仍要實現之前在Facebook許下的承諾,在樓上的「港灣壹號」擺四圍,男人大丈夫,一諾千金。

心裡面暗嘆:唉!如非第四波爆發,我想我食完這碗米線,就走上去找飯店主廚陳漢章師傅,傾傾團年飯局的菜單。

Grand Cafe:灣仔港灣道1號君悅酒店大堂

請不忘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smashingpumpkins

我個新地盤,follow埋便➡️ :https://mewe.com/p/猛烈南瓜在飯桌

台北:衡陽路的咖啡風景@陽光夏

$
0
0


Facebook又再一次提醒我,最近一次去台北,就是上年今日,看別人選總統。

乘坐大清早的航班,一切順利,沒有寄存行李,過關後直接坐捷運到台北車站,從K區的地下街走進地面,經過熟悉的咖啡店,如是者停下腳步,來一杯咖啡定一定神。

衡陽路的「陽光夏」,起初覺得它們的名字,與台灣音樂人雷光夏有關,我認識雷氏,因為電影「第36個故事」的配樂,其實兩者並沒有關係,名字上有點雷同而已。

兩年前四月的快閃之行,才發現這間咖啡店,自此成為每次到訪台北必去的地方。



位置較近二二八和平公園,台大醫院站一出,穿過公園便是;回想首訪時,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咖啡的價錢很便宜,最貴的埃塞俄比亞藝伎,也只是NT$150一杯,日曬耶加雪夫四款,由NT$75至NT$85不等。


沒有搶眼的打卡位,店子不大,數個座位,眼見來買咖啡的應該是熟客,或附近的街坊,碰上沒有位的時間,拿去隔離公園,慢慢享受手上的耶加雪夫Worka,茉莉花茶與草莓的甜美,平衡的酸度,微涼的早上,如沐春風。




前年九月,一行十多人的台北米芝蓮美食行,友人KL似乎對我的推介挺有興趣,有兩天早上,我們就相約在這裡見面。


由春天到秋天,由微涼到還是很熱,兩次都是飲凍咖啡,都是日曬耶加雪夫,不過有咖啡師的名字,加上世界冠軍的銜頭,我懶得去查根問底,純粹與朋友一同享受在早上的咖啡時光。




今年今日就好凍,上年今日就好暖,一記Cold brew,再次令我入神。




大選之後的第二日早上,以埃塞俄比亞藝伎村Gori森林,默默地說一聲凍蒜。

當時仍不用戴口罩過日子,還計劃隔三個月來一次台北,友人上次錯過了RAW飯局,嚷著要補中,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生活,怎知,一別已經一年。



但願下次(今年都應該難了)去台北的時候,我還可以喝到陽光夏的咖啡。

In Natural Coffee 陽光夏: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15號


Viewing all 180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